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对策研究李定仁,蔡宝来,李瑾瑜,王鉴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西北少数民族的繁荣,而且关系到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实现中央提出的第三...  相似文献   

2.
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稳定因素的凝聚和强化刘敏加快发展、维护稳定,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地区共有近50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7%,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0%。总面积为262万平方公里,占西北地区的84...  相似文献   

3.
王鉴 《社科纵横》2010,25(4):136-137
该课题运用文献资料、实证调研等多种方法。对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成的社会基础、项目与分类、内涵及特征、社会价值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并就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稳定,人力资源质量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发展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离不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构筑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就要不断提高各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思想道德和健康素质。该书的出版,是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人文研究的有力支撑。对于全面建设西部小康社会,对于全民健身战略的滚滚浪潮,《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一书必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常倩 《社科纵横》2010,25(11):75-76
甘肃是个民族成分复杂的西北大省,其民族交流是否能良性发展将直接影响国家和谐社会的创建。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及国家推进城市化建设的政策开展,原聚居在县、乡、镇的少数民族群众纷纷进入以汉族为主体的市、区、县内定居,使得甘肃省内城市多民族化、文化多元化的现象愈加突出。甘肃省城内民族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在新形势下,影响甘肃省城市民族交流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少数民族群众民族意识的强化、城市内少数民族群众的居住格局、族际交流中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不当理解、省内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正当权益尚未完全解决、省政府城市民族工作的薄弱。  相似文献   

5.
现代西北民族地区多民族政治体系的构建始于封建国家对西北民族地区的政治统治,封建国家时期西北多民族政治体系就有着与中原地区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是自两汉至清各代封建国家中央政府对西北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实施政治统治的结果,在政治统治过程中,封建国家也实现了西北民族政治体系的建构,对西北民族政治现代的发展也产生了持久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在21世纪头20年将会大大加快,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也将出现新的变化。本文通过简要地介绍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整体情况,从而来阐述西北民族地区这一特殊的地区的社会阶层结构现状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希望能为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地区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提供一种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9):91-9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但我国部分地区尤其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还深受贫困问题的困扰,因此帮助这些地区解决贫困问题就成为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的特殊成因及其表达方式。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正遭遇资源环境的强力约束,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文认为,要通过建立扶贫开发与民族地区生态恢复重建及环境保护的耦合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生产力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够促进民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西北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靠文化生产力。东乡族具有深厚的羊文化传统积淀,传承创新羊文化,发展羊文化产业,是东乡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李欣 《社科纵横》2008,23(9):97-99
区域传播中是促进河西走廊少数民族地区安定团结、可持续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具有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双重意义.文章以中国加快西北少数民族农村广播电视建设为宏观社会背景,从微观层面剖析制约河西走廊地区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发展的因素,在区域传播的视阈下,提出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增长极"、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利用新媒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产业技术跨越的基本模式和内在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大国经济,中国一直面临着东强西弱、南富北穷的经济大格局,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众多的原因,使得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又进一步加剧,而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70%以上)则更是处于区际经济发展梯度中的最低层。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永久教授 ,男 ,1964年生于新疆奎屯。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新疆大学历史系 ,同年考入兰州大学历史系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2年在兰州大学攻读民族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5年博士毕业。 1995年 9月至 1996年 9月受国家教委委派赴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塔什干大学进行普通学术访问。 2 0 0 2年 2月至 8月受国家教育部委派赴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进行高级学术访问。现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兰州大学…  相似文献   

12.
张姝 《社科纵横》2012,(10):31-33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西北民族地区流动人口激增,面临一系列独特而复杂的社会矛盾与问题,再加国际外部环境的影响与渗透,恐怖暴力事件频发,西北的社会稳定成为影响全国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有新的应对之策,重视社会服务,增强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社会治安预警机制;加固社会"稳压器",构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四级网络;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创新社区人口管理工作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打、防、控为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机制;建构以基层社会组织为基础的综合治安管理体系。西北民族地区基层治安管理应在法制化的基础上,强调全社会参与、加强社会基层组织建设,突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3.
王璐 《社会工作》2012,(2):80-82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在非民族院校面临着诸多适应问题。本文将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围绕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个人发展四个方面了解他们在非民族院校的适应情况,分析其不适应性产生的原因,并探究能够增强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的支持对策,建立起支持网络,为非民族院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培养提出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张晶 《社科纵横》2010,(2):91-93
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立法是不断促进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更好地保障新疆民族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对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本文从加快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必要性、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立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依据以及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内容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旨在强调通过立法为新疆民族教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不断加速新疆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吴万善教授与西北民族问题研究吴万善先生,1936年11月生于陕西大荔。195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学系。长期从事于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为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吴教授擅长中国近代史、西北近现代史、西北民族史,特别是回族及各族穆斯林起义史教学...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史研究的重大突破──读《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华剑中华民族有其光辉灿烂的悠久文化,民族文化史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以往民族文化史的研究多侧重于政治、军事、宗教、语言等方面,而对少数民族艺术史的研究则显得十分薄...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民族平等,“要求国内各民族绝对平等,并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①。所谓绝对平等就是各民族的权利一律平等,形式上的平等与事实上的平等完全一致。国家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保护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文字等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 ,唐代以后 ,北京政治地位的上升并非如以前一些观点所认为的那样 ,是东北少数民族崛起的结果 ,而是农业时代国家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分离的必然产物。隋唐以后 ,在国家经济重心由西北向东南转移 ,而由民族关系决定的政治重心并未发生根本性位移的双重力量之下 ,国家的政治中心逐渐由西北向东北转移 ,北京随之于元代以后成为大一统封建王朝的首都  相似文献   

19.
上海高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文钰  高向东 《社会》2004,(8):20-24
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民族教育不断 发展,离开民族地区到上海等沿海发达地 区求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越来越多。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扎西拉姆 《生存》2020,(11):0192-0192
藏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藏语是中国境内多数藏族自治区藏民的主要交流语言。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由多种地方性方言和自治区方言以及民族需要共同组成,五十六种语言组成了我国丰富多样的语言体系。随着新课改的推动,教育部对各类语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少数民族的教育机制也有了新的定义,藏语作为局部地区的交流语言对推动社会发展、民族团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加强藏语文化教育、规范教学体系是目前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