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历史唯物论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一体化哲学的本质特征。传统教科书把“认识论”与“历史唯物论”割裂开来,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的理论结构和理论高度。因此,停留在原体系范围内的“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简单嫁接组合,将“历史唯物论”的内容强行塞入狭义认识论的框架,追求所谓的“历史唯物论”“认识论化”,或者用狭义认识论的条文去硬性附会“历史唯物论”的原理加例子,都不是解决二者统一问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现在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哲学,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他们的理由就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相对于整个客观世界来说,它研究的是特殊的规律,因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哲学。这种观点是值得讨论的。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如果不创立历史唯物论,就不能完成哲学上的根本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反对唯心主义的斗争中,捍卫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核心,同时也深刻揭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局限性和形而上学性。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以前唯物主义的根本缺点是对人的“革命的”、“实践批判”活动的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著,大多是从客体的角度考察历史和把握历史过程,忽视历史主体——人的能动作用,一切都取决于历史规律,人的意志和活动似乎是无能为力的。这种片面性,扭曲了历史唯物主义,给它涂上了预成论的色彩,应当予以洗清。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 ,产生于 19世纪蒸汽机和产业革命的时代。进入 2 1世纪 ,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 ,人类历史进入了“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制度多样化”的时代。“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1] 已成为这一时代的主流。实践的发展 ,要求历史唯物论 ,“理论创新 ,与时俱进” ,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2 ] 。笔者以为 ,这一理论创新的任务 ,可以简括为 ,从“狭义历史唯物论”的起点模式向“广义历史唯物论”目标模式的深化过程 ,即从“以‘革命’‘冲突发展’为特点的思维范式”向“以…  相似文献   

5.
(1) 书信的一般特点 马克思同恩格斯的往来书信以及他们写给别人的大量书信,是这两位革命导师留给我们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价值并不亚于论著的宝贵思想财富。列宁十分重视这些书信,对它的政治价值和科学价值曾经给予很高的评价。 一九一三年九月德文版四卷本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出版后,列宁便立即研究,着手为写作评介性著作进行准备。列宁原打算写一部大部头的著作。很可惜,由于工作原因,列宁的  相似文献   

6.
论张闻天的社会性质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闻天的社会性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一,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因其是正确分析中国实际的理论工具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介,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前期理论准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我国的曲折发展一方面表明坚持正确的社会性质分析的重要性,一方面也凸显出了张闻天社会性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所占据的理论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一种观念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性的产儿 ,是现代性的拥护者和追随者。它崇尚理性、进步与逻辑判断的普遍有效性 ,力争摆脱外在社会束缚 ,实现人类事业解放的坚定信念 ,这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存在着精神气质深层的一致性。这种观点并认为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品 ,力图以现代理性来控制社会发展的一切运动及其形式 ,使人的理性与自由得到空前绝后的高扬。总之 ,必须把马克思置于西方大语境中才能理解马克思的现代性精神 ,而不是片面强调其独创性和伟大性 ,甚至将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对立起来。另一种观点认为 ,马克…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之一,自它创立以来经历了无数的实践检验,证明它无疑是先进的世界观和力法论。然而传统的历史唯物论却存在着诸多缺陷。在发展过程中显得步履维艰。这些缺陷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范畴本体化。传统历史唯物论从本体的角度把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类,并在本源与派生的关系上论述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根源性。几乎未曾专门论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认知性。这样,历史唯物论的范畴就仅具有本体论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就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范畴,开展了积极的讨论,这是极有意义的。这里,拟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的相互关系,谈一点浅见,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 长期以来,在流行的哲学教科书中,或者在哲学的教学中,有一种简单化或片面性的提法。这就是在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时,在往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物质的社会关系”与“思想的社会关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思维性质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反思思维,具有强烈的反思—批判理性特征,是对思维本身的再思考,亦即思维的思维。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系列思维的具体运行方式:实践思维、矛盾思维、系统思维。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最终目标却是提供一种思想方法,而非具体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论严格说来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它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辩证唯物主义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运动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现在通常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个体系有如下缺点:(1)层次不够分明,混淆了一般与特殊、个别的层次。(2)逻辑不够严密,似乎辩证唯物主义不包括人类社会历史观,没有概括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只是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正在兴起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人们称之为信息革命、第三次浪潮、第四次产业革命等等。在西方,许多学者在用各种观点来说明当今世界出现的这一新问题,其中不乏新颖见解,值得找们借鉴。而基本观点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例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说:“马克思本人是旧的第二浪潮社会、也就是工业社会的产物”。“不能借助马克思主义去了解高技术世界的现实。今天,用马克思主义来诊断高技术社会的内部结构,就象在有了电子显微镜的时代,还是只用放大镜。”  相似文献   

13.
历来人们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他的辩证法、认识论等方面,却很少注意到他在唯物史观上的重要贡献。原因是毛泽东没有历史唯物论或唯物史观的专门著作,其唯物史观的著述更多地反映在他的一些政治、军事著作中或一些讲话、谈话、书信、诗词等多方面;再加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使他离开了正确思想的轨道,因而使人们很难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去审视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其实,毛泽东的全部著作,特别是建国以后的许多著作和论述,都贯穿着唯物史观的阐述和发挥,可以说,毛泽东在唯物史观方面也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应…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整体性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但是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的研究却很不充分。由于理论界习惯于把马克思主义分解为不同的学科,实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因此,在理论界人们习惯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这种研究方式虽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同时又不利于对马克思主义从整体特征上的把握。本文试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作初步的探讨。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表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两种传统的理解,一种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流行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体系,它渊源于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对马…  相似文献   

15.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问题已成为中国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理论分歧。文章基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生态学诊断"、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学批判"以及对传统社会主义的"生态学重建"三个维度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我应该先声明一下,好像刚才说我是代表马克思主义来讲,这个我代表不了,也没有人让我代表.所以我不过就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看法.咱们喜欢谈中西马,其实你说文化,可以讲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但讲马克思主义文化,这恐怕就不合适了.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常常受到资产阶级哲学的指责,说它似乎鄙视价值说,忽视人的价值及其认识意义。这是一种偏见。马克思主义并不笼统地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着种种困难与挑战。作为一种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处境及其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表明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造性的阐释,使它保持一种开放的对话姿态,才能使它永葆生机和活力。因此,面对马克思主义,必须走出认识中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政治生活的主流形态,指导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当前,在我们的政治社会生活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淡化、虚化和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的鲜活性.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在于它对实践的指导性和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性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必须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0.
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 ,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他们从不教条 ,从不僵化 ,总是与时俱进 ,总是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从而才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伟大科学成果的诞生。在当今中国 ,我们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