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民国时期乡城土头统治的产生、发展根植于当地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中。因地缘之关系,乡城土头统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其周边地区土头势力的兴起,由此加剧了整个康南地区的混乱与失序。1937年后,西康军政当局加强了对康南地区的整饬力度,土头间的纷争日渐式微。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西康藏区的民主改革,最终结束了乡城地区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土头统治。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南亚能源合作中的地缘政治战略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能源安全受到国际地缘政治因素的巨大影响.南亚国家与中国和中亚国家特殊的地缘政治战略关系决定了其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印能源合作除了共同迎接"亚洲溢价"挑战外,更主要的还有地缘政治战略考虑.从地缘政治战略角度看,巴基斯坦对中国在经济上的意义主要是可以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通道;中国与孟加拉国的能源合作要受到与印度和缅甸关系的制约与影响;斯里兰卡是中国能源供应经过印度洋区域  相似文献   

3.
论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研究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从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研究规律出发,在借鉴其他学科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探讨了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研究范式及其异同, 将国家利益、地理环境、区域、控制、合作、国内利益关系等作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基本研究范式.笔者认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理论研究都是以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国家在实现地缘战略的过程中适应和改变着地理环境;在地缘政治的研究领域内,国家实现了对于区域的控制即实现了国家利益,在地缘经济的研究领域内,国家是通过经贸、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来实现对于资源的控制,进而达到控制区域、实现国家利益的目标,因此地缘经济的研究范式要比地缘政治的研究范式复杂.  相似文献   

4.
当前,经济带、城市群、区域经济合作等已成为国家发展经济的主流模式,研究经济带内城市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和空间经济联系有助于促进城市间的互动合作、协调发展.构建欧氏距离模型和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定量研究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地缘经济关系和空间经济联系的演化,分析二者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地缘经济关系以竞争型和竞争互补不明显型为主;经济联系强度受空间距离和经济发展水平双重影响,呈逐年增强的趋势;地缘经济关系和经济联系匹配效果总体不佳,以弱、较弱经济联系与竞争互补不明显型地缘经济关系匹配为主.对形成不同的"地缘经济关系-经济联系"类型的省市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提高经济合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地缘经济学是以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取代军事对抗和政治关系作为国际关系主轴的理论。当今学术界 ,研究地缘经济学的学者寥寥无几。张丽君博士不仅是学习和研究地缘经济学的学者 ,而且是结合中国的地缘关系系统研究地缘经济学的第一人。《地缘经济学导论———从民族经济到地缘经济》就是她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6.
过去30年的穗港澳经贸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仅为广州带了大量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促进广州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港澳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保证了“一国两制”下港澳长期的繁荣稳定。新时期,从“泛”珠三角和粤港澳合作发展的背景看,穗港澳合作既面临新要求,又迎来新机遇。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穗港澳三地只有继续遵循“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最大的诚意,最务实的精神,最开阔的胸襟,最有效的措施”,才能推动穗港澳合作向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更广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7.
徐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之交,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徐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与周边地区关系密切.本文对淮海经济区内部经济合作与冲突问题作出分析,以徐州市自身优势和周边地区经济条件为基础,对徐州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若干重要问题提出对策性结论.  相似文献   

8.
2018年4月中印领导人的武汉非正式会晤推动了中印关系的回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印度靠近“印太战略”的步伐,也为中印海洋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中国和印度的海洋地缘态势与海洋地缘认知为中印两国的海洋合作实践提供支撑。当前,中印两国相似的发展定位、实现海洋政治目标的“借力”诉求以及应对海洋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需要为双方海洋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不过,中印双方脆弱的政治关系、海洋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威胁以及美国和其主导的“印太战略”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印海洋合作。未来,中印海洋合作将呈现出持续深化并逐渐丰富合作层次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影响。一方面印太地区将成为全球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下一个中心地带,中印海洋合作的开展会使印太地区态势更为复杂;但另一方面中国未来的发展将面临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沿线地区始终是冷战思维主体关注的战略地带,在涉及中国周边的区域、跨区域安全与经济合作,触及当今国际秩序主导大国及其阵营的传统势力藩篱时,经常遭到其发起的地缘冷战思维挑战。从现有研究“一带一路”遭遇地缘冷战思维挑战的文献来看,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对地缘冷战思维的认知比较笼统与模糊,有将冷战思维与传统地缘学说强行捏合之嫌:一是在用学理解构现象时,没有从政治经济学内含的“历史延续性+现实继承性→衍变”的多维度、整体性视角解读地缘冷战思维挑战;二是在解构现象基础上进行理论归纳时,没有关注到地缘冷战思维带来的挑战虽具有地区性,但实则是以地区和跨地区的特性体现着国际政治衍化的全球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再研究构想,即从冷战遗留视角界定地缘冷战思维挑战概念并建构相关学理框架,然后以此作为再研究的工具,析出地缘冷战思维挑战的动因及施动路径,再从两个方向,即中国倡议和实践“一带一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选择方向,西方大国及其阵营主导世界秩序与护持地区霸权、压制和扼杀“异质行为体崛起→分享全球治理权”的方向,解析这两个方向产生冲突的结构性的深层原因,追溯和比较该冲突在不同运行方向...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对其周边地区的改造与开发将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上海轻轨明珠线周边地区七个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指出上海轻轨明珠线周边地区的建设应遵循三大原则,即以人为本、与自然共生和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陕西文学的研究,一直以来局限在平面视角和线性空间的研究维度而悬置与裹步,研究视域相对窄小。因此从文化审美角度提出构建“地缘陕西学”学科新概念,旨在将表层的物质文化形态伸展到深层的精神文化形态,能更好彰显陕西文学精神之气脉,发掘陕西地缘诸种资源。作为“地缘陕西学”学科,其类征涵盖地缘历史、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地缘教育、地缘伦理、地缘民俗等范畴。着眼陕西古今地缘特征,研究挖掘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资源,以达到“地缘特色”与“区域发展特色”的相宜匹配,可产生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学科前景和可潜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东北和东北亚地区特定的地理空间为背景,把东北振兴置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这个视角下,在探讨其经济合作的地缘优势、合作潜力等相关问题基础上,从东北振兴需要出发,提出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合作的优势和潜力,使其成长为东北亚区域新兴工业基地、现代装备基地和高科技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口岸城市作为一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枢纽,其特殊的城市功能越显重要。CAFTA合作框架下,广西口岸城市作为对外开放前沿阵地,将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发展机遇,也要面临更多的挑战和竞争。广西口岸城市的发展应从产业引领战略、产异化互补发展、多区域联动合作三个发展做出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非传统安全领域,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石油地缘政治的作用越来越大。新疆作为我国西部通向欧洲的桥头堡,与八个国家相邻,其地缘位置至关重要,同时,新疆作为我国能源重要产地,在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中地位显著,是我国21世纪的能源接替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缘优势,新疆在我国与中亚油气合作中的地位独一无二。但在能源开采及与中亚国家合作方面也存在一些让人担忧的隐患。找寻更加合理利用疆内油气资源与拓展和中亚国家的油气资源合作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在地缘政治色彩比较浓厚的中亚民族关系中跨国民族的地位和作用比较独特,哈萨克族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哈萨克斯坦的独立,并逐渐成为中亚国家的领头羊,同中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都为哈萨克族发挥其桥梁纽带、沟通作用和不可替代地位提供了条件与空间。  相似文献   

16.
广东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的经济合作使大珠江三角洲成为亚大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合理的大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目标模式将是第三产业占主导,第二产业有一定基础,第一产业平衡发展。第三产业中盈利性行业占重要地位,制造业则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现代轻型加工业为主,积极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农业则向多层次多元化经济和“三高”产品生产发展。在区内产业分工中,港澳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型加工业。珠江三角洲成为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密集型相结合产业的生产基地和高新技术的科研基地,并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及其与港澳的“接轨”。为加快产业结构目标模式的形成,三方可在产业政策、第三产业和科技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协调,同时三角洲还应从体制上促进其产业与港澳的“接轨”。  相似文献   

17.
王晓文  国艺莹 《国际论坛》2023,(3):52-76+157-158
在欧盟推进“印太战略”的背景下,欧印关系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动向:欧盟将印度视为重要支点国家,欧印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再定位”;安全合作实现重大突破,合作的领域和平台大为拓宽;重启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加强数字与技术领域的合作;加强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构建可持续的现代化伙伴关系。欧印强化战略互动主要受以下因素驱动:印太和欧洲地缘政治变化推动欧盟将印度作为其重要战略支点;强化与欧盟的战略互动是印度对外政策调整的必然结果;重塑全球供应链是欧盟与印度战略互动的重要驱动力;双方在“规则塑造”与“多边主义”价值观理念上愈加契合。欧印未来战略关系发展的潜力与阻力并存:在互联互通领域合作的趋势将持续加强,安全防务合作短期难以继续取得实质性进展,经贸合作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面临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不确定因素以及欧印在人权方面仍存在较大分歧。美国欲将欧盟与印度纳入其对华战略竞争的框架中,长期来看,欧印战略互动将在安全和供应链方面带给中国较大压力。中国可以利用当前的窗口期在对欧与对印外交战略中争取一些回旋的余地,尽最大可能降低欧印战略互动针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现代以来,在某些特定思潮的影响下.伊斯兰教往往被描述为一个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根本的教法式宗教,其精神追求向度被有意无意地忽略。纳斯尔教授作为当今最有影响的伊斯兰教精神性向度的挖掘人和探索者,通过《古兰经》的本质、《古兰经》的临在力、《古兰经》的诸多名称、《古兰经》与神圣历史等六个层面,论述了《古兰经》所提倡的精神性追求的实质和《古兰经》与穆圣圣洁灵魂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精神性追求就是这部圣典最基本的内核所在。  相似文献   

19.
正福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省会中心城市,是著名的侨乡,近台近港澳,尤其与一水之隔的台湾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福州对台交流具有独特的"海峡"优势,这个优势源自海峡两岸一水相连、习俗相同、血缘相亲、地缘相近的特殊渊源。近年来,福州充分发挥这个优势,与台湾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有新突破,福州在祖国大陆对台交流中一直处于前沿地位。打好"海峡牌"就要求我们要勇于"先行先试",深化拓展"六求"作为,推动榕台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全面提升两岸合作交流的水平。在打好"海峡牌"上,文化则在争取台湾民心、促进"三通"、促进祖国统一中,具有独特优势、特殊作用和重要价值。文化以其丰富的积淀、深厚的根基联系吸引着广大台湾同胞,成为广泛团结台湾同胞的重要桥梁。榕台两岸特  相似文献   

20.
东北亚地缘冷战历史的变化促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启动,并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创造了最为直接和有利的外部地缘环境;崛起后的中国受到东北亚地缘大国如日本、俄罗斯以及世界性大国---美国的战略制衡,随着中国与地区各方势力由制衡向均衡的转变,中国的未来发展只有寻求常态式的发展模式,在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中更为积极地推动与本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本地区的国际和平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中国最核心利益的外围地区,东北亚对于中国实现经济现代化、国家的完全统一以及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至关重要。中国在东北亚的未来抉择问题上也只有延续世界历史的趋势,维持现实地缘利益的局面,积极推动地区经济合作与东北亚次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