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一九七六年元旦社论 一九七六年来到了。今天发表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九六五年写的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这两篇光辉的作品,以高度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形象,描绘了国内外“天地翻覆”,“旧貌变新颜”的大好形势,歌颂了革命人民“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勇气概,揭示了马列主义必胜,修正主义必败的历史规律。毛主席这两首词的公开发表,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全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在跨入新的一年的时候,吟诵毛主席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光辉文献,主要是“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地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毛选》合订本,第804页)全篇演说虽然主要针对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但其精神实质同样适用于整个社会科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药》是鲁迅在“五·四”前夜(1919年4月下旬)继《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之后创作的短篇力作。它以“表现深切”、震憾人心的巨大悲剧内涵和“格式特别”、独辟蹊径的明暗双线结构,矗起新文化运动又一文学丰碑。关于《药》的主题思想,似乎早已形成所谓定论了。传统的代表性观点认为此篇小说“集中表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的“深刻悲剧”(西北大学等十四院校编写组《中国现代文学史》),“批判了辛亥革命不发动人民群众的弱点”(复旦大学、上海师大、上海师院《鲁迅年谱》),“表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4.
(一) 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夏衍便开始发表随感录,在三十年代特别是抗战之后,他在创作电影和话剧剧本的同时,也写了大量杂文、政论和随笔,这些猛烈讨伐反动势力的文字,直接命中着敌人的要害,收到了显著的政治效果。建国以后,在杂文这块园地里他仍然耕作不辍。从解放初《新民报·晚刊》的《灯下闲话》到六十年代《人民日报》的《长短录》,他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情并茂,在读者中有广泛影响的杂文,其中不少是以忻喜的心情和明快的笔调,热情地讴歌了新的时代和新的人民,表彰和阐扬了在新社会蓬勃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有人爱取“句践”为名。例如: 《孟子·尽心》有宋句践。朱熹《集注》: “宋姓,句践名。”《史记·刺客列传·荆轲传》有鲁句践。司马贞《索隐》:“鲁姓,句践名也。”最著名的当然要数春秋末年的沼吴成霸业的越王句践(《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句践这个名字中的“句”究竟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值得探讨的。《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集解》引颜师古之说云:“以吴言‘句’者,夷语之发声,犹言‘于越’耳。”准此,则句吴之“句”,犹阿Q之“阿”了。句践之“句”,意义约与此相若。践,《集韵》音贱;《广韵》释以“蹋(踏)践”。《礼记·疏》云:“践,蹋也。”《释名》:“践,残也,使残坏也”又,《尚书·序》:“(周)成王东伐准夷,遂践奄。”《释文》:“践,藉也。”反正,践之恶义甚夥,而嘉义则较少。践,音贱,可通“贱”。《玉篇》释“贱”曰:“卑下也,不贵也。”卑下不一定就是坏事,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农民占全国人口80%以上,“中国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这个里面,最大多数是农民。”①这是一个基本国情。毛泽东针对我国这—国情,始终把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甚至认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所以,他对农民教育也特别关注。一毛泽东认为要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进行革命和建设,必须从教育入手,唤起民众;认为农民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对于中国革命与建设关系极大,强调“教育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服务”;要各地党和政府加强农民教育的领导,并在革命初期就身体力  相似文献   

7.
人民、群体及其他"南京大屠杀"与日本人的精神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 《日本研究》2001,(2):69-72
我的朋友摩罗在其思想随笔《巨人何以成为巨人》中写道 :“有什么样的人民就会有什么样的领袖 ,从而也就有什么样的民族和社会”。他在谈及人民的尊严意识与人道主义倾向时说 ,“他们以自己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历史良知 ,在国家机器与历史要求、民族利益、革命思想之间构成了一种弹性 ,正是这弹性使得新思想、新力量不但未遭毁灭 ,反而勃然发展。“巨人的力量”来自全体人民的人文理想和整个民族的历史良知。《巨人何以成为巨人》的副标题是“读赫尔岑《往事与随想》第一册”。摩罗带给我的反思是 ,“矮子何以成为矮子”、“小人何以成为小人”…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中华民族文化园林中的瑰宝。不仅中国历代人民家传户颂,爱不释手,而且也为世界人民喜闻乐见,视为珍品。但是,现存的《三国演义》各版本中,却存在着大量的“技术性错误,”而这又一直为人们所忽略。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学习文艺创作,这是对的,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文艺工作者不能是例外。”“一个自命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作家,尤其是党员作家,必须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知识。”革命作家的头脑,应该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头脑,非此不可。面对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面对着世界上急剧变幻着的风云,人类的社会生活复杂而又多变,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千姿百态。作家、艺术家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反映社会生活?不同的世界观、文艺观,就必然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文艺观的艺术工作者,必定“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对于党员来说,也就是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自觉地讴歌时代的主旋律,反映在“四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歌颂他们的伟大精神,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创作出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总理在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国际形势时,明确指出:“目前,革命和战争的因素都在增长。”“不论是战争引起革命,还是革命制止战争,国际形势总是朝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世界的前途总是光明的。”这是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进行阶级分析得出的唯一正确的结论。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便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为支援世界革命,为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精辟地论述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革命和战争问题。列宁深刻…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衣村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和反击国民党军事“围剿”的同时,还领导以上海为中心的国统区革命文化工作者,开展左翼文化运动,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对此,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有过很高的评价,他说,十年内战时期,“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左翼文化运动,在中国现代革命史和现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新发表的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按照鲁迅先生所说:作为“感应的神经”,它们最具有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呼吸着战斗的气息;作为“攻守的手足”,它们又最具有马列主义强烈的宣传鼓动性,是继续革命的号角,是反修斗争的战鼓。 这两首词,同毛主席以前公开发表的旧体诗词一样,都是我国古典诗歌批判继承和发展创新的艺术结晶。它们首先都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爱憎分明的政治倾向,汹涌澎湃的革命激情,雄厚磅礴的教育力量。其次又都具备传统的民族形式和艺术特色,突出的中国作风和中…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发表讲话的前两年,在《新民主主义论》这部光辉著作中就明确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所谓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文化。”因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这是小学生的常识。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所谓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以农民为主体的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后来,在《论联合政府》一书中,毛泽东又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4.
杰出农民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高潮,揭开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序幕。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在国内外敌人的联合镇压下革命最后失败了,但它的革命的英雄业绩和光荣的斗争传统却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太平天国革命作为划时代的伟大事件而载入史册。 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的条件,就是要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伪造历史”(恩格斯:《关于英国和爱尔兰历史的笔记》)。苏修叛徒集团正是这样干的。齐赫文斯基所炮制的《中国近代史》(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72年…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启蒙运动思想史上,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鲁迅都占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由早期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还在于他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人们只是在“五四”时期才能具有的那种思想和见解。他的启蒙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是远远地跑到了他同辈们的前头。 鲁迅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思想文化战线上,他代表着全民族的大多数,始终是 “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他是新文化运动最伟大最英勇…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革命为题材的古典小说。宋江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如何评论宋江?我们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解剖这个人物,对于识别形形色色孔孟信徒的丑恶嘴脸,正确评价《水浒传》这部小说,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古典文学阵地,是很有必要的。 极力维护封建统治反对农民革命 任何人都处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和阶级关系之中。宋江生活在北宋末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一处处动掸便害百姓”,人民不堪忍受,揭竿而起,“犯上作乱”,到处点燃起反抗的烈火,把统治阶级打得“人仰马翻”,“…  相似文献   

17.
一、《霓裳》应有“开元”“清”音、“天宝”“邪”声两式关于《霓裳》,宋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三中考证最为详细。他的结论说:“《霓裳羽衣曲》,说者多异,予断之曰:‘西凉创作;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所谓“西凉创作”,是指西凉进《婆罗门曲》之史事;“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是指《婆罗门曲》经润色而改名为《霓裳羽衣曲》的故实。这一论断,符合《唐会要·诸乐》的记述。《唐会要·诸乐》说:天宝十三载七月十日,太乐署供奉曲名及改诸乐名,婆罗门改为霓裳羽衣。据此,我们认为,《霓裳》在天宝十三年之前和之后,不仅称谓不同,在内容上也是  相似文献   

18.
甲骨文有个字── 从水从隹,可释淮;淮、 双声近义,所以一般都释为祭名的“ ”①。 应该注意到这个条名或乐舞常用来祭祀大乙──成汤(唐)。 “乙丑卜,贞,王宾大乙, 亡尤。”(《前》1·3·5) “王宾大乙, ,亡尤。”(《续》1·8·3) “贞,翌  唐(汤)。”(《前》)5·36·3) 文献里也说《大 》是汤乐。 今本《竹书纪年》:“殷商成汤二十五年,作《大 》之乐。” 《左传》襄29年:“见舞《韶》《 》者。”杜注:“殷汤乐。” 《墨子·三辩篇》:“汤。……自作乐,命曰《 》。” 《周礼·春官·大司乐》大 ,郑注:“《大 》,汤乐也。” 《…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无产阶级领导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下称《分析》)中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问题,有不少专文做过论述,综合起来是两种意见:一,没有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论据是:1925年12月第一次发表时,只提“做了民族革命运动的主力”,“领导力量”是1951年编《毛泽东选集》时添加的,“主力”不等于“领导力量”;当时的另一篇文章中,还称“革命的国民党为领袖”。二,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或者说,没有明确提出、但已经包含和具备了这种思想。论据是:“主力”和“领导力量”含义相近或相同,当时他入文章中就有通用的例子;称“革命的国民党为领袖”是一种策略;稍后,便明确提出“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为方便计,本文将这两种意见分别称为“否定论”和“肯定论”) 但是,两种意见都存在欠缺。笔者认为:《分析》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但具备和包含了领导权思想。其所以没有明确提出领导权思想,是因为《分析》是在承认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前提下正面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辨析以人为本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生而平等的作为类的独立的人,这种人摆脱等级和人身依附关系,是在世界历史中形成的。中国作为典型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东方国家,经过了“民”—“人民”—“人”的转换历程。中国封建社会民不同于欧洲的农奴,中国的民在人格、经济、政治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与“官”相对立。“人民”是“人”与“民”的结合体,兼具人与民的双重特性,人民是与敌人相对立的政治概念,是原来“民”的主体,但已排除了地主富农、官僚资本主义等反动阶级,它是共产党服务的对象,同时,用人民概念表明政权的性质。“人”和“人民”一字之差但不可等同。随着历史的进步,敌人这一与人民相对立的阶级力量退出历史,使人民概念失去了与其相对应的存在前提,人民开始向马克思所说的作为类的人回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才提出“以人为本”而不是以人民为本。当然,人民作为世界通用的概念将长久使用,在非严格意义上,称“以人为本”为“以民为本”或“以人民为本”也未为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