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治理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6,自引:3,他引:76  
本文根据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环境 ,设置了公司治理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并建立公司治理指数评价模型。在对模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检验的基础上 ,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股权结构是决定公司治理质量的关键因素 ,国有股一股独大不利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良好的公司治理将使公司在未来具有较高的财务安全性、有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 ,投资者愿意为治理状况好的公司支付溢价;控股股东的行为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董事会治理状况尚有待改善 ,董事会参与战略决策的功能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监事会治理水平对公司治理绩效并没有显著影响;我国经理层治理的总体水平较低 ,激励约束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公司治理水平对信息披露质量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公开信息为依据,基于2003年和2004年的样本,从中国公司治理指数(CCGINK,简称南开治理指数)及其所涉及的6个维度:控股股东治理指数、董事会治理指数、监事会治理指数、经理层治理指数、信息披露指数、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特征和年度差异。2004年公司治理状况较之2003年有较大改善,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产生了的积极作用,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并有利于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  相似文献   

3.
惠卫丽 《经营管理者》2009,(23):195-195
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问题是由诸多历史原因形成的,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比如股权分置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极不合理和不规范,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经营层的股权激励机制面临的两大制度难题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出迎刃而解,应该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健全股权激励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对于公司治理,追求其完美的目标注定只能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重要的是应把握公司治理的基本原理,将其灵活运用于实践,从而起到为社会创造财富之功效.良好的公司治理的实质比其形式要重要得多,机械地采用一套规则、原则、特定实务或政策并不能被认为是良好的公司治理,也不能确保良好的公司业绩.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率先系统提出并倡导绿色治理的基础上,本文对绿色治理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借鉴一系列相关的规则、准则、法律法规等标准,构建了上市公司绿色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建立了绿色治理指数,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绿色治理状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水平整体偏低,各维度各要素间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均衡,且在绿色治理发展中呈现"倒逼"的现状,重行为而轻结构机制建设。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绿色治理表现优于民营控股公司;上市金融机构绿色治理具有明显优势。从绿色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回归结果来看,绿色治理虽然不能带来短期利润,但却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长期价值,绿色治理水平高的公司获得了更高的成长能力、更低的风险承担水平、更为宽松的融资约束以及更高的长期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公开信息为依据,基于2006年的样本,从中国公司治理指数及其所涉及的6个维度:控股股东治理指数、董事会治理指数、监事会治理指数、经理层治理指数、信息披露指数、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进行分析,总结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特征。本文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公司治理整体状况较前两年有一定的改善。决定公司治理质量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差异较大,信息披露的质量相对较好,监事会治理评价则最低,董事会治理在专门委员会建设、董事激励等方面需要改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在合规性方面好于民营上市公司。近3年来上市公司的整体治理水平呈现提高的趋势。公司治理前100家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显著好于其他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涵义和基本原则以及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影响的解析,对股权分置改革后如何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使市场资源的配置更好地达到“帕累托最优”,更好地保护相关者利益,为创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公开信息为依据,基于2004年的样本,从中国公司治理指数及其所涉及的六个维度控股股东治理指数、董事会治理指数、监事会治理指数、经理层治理指数、信息披露指数、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特征和年度差异.2004年公司治理状况较之2003年有较大改善,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产生了积极作用,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并有利于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本文对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未来研究提出了规划.  相似文献   

9.
杨华 《管理评论》2003,15(12):22-30
本文总结归纳了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分析了各个国家在公司治理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并讨论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善的一些途径,以及这些途径对公司价值提升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董事会治理特征的相关研究成果;采用定性的方法从理论上说明上市公司绩效与董事会治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然后采用定量的方法,将董事会治理特征量化为3个指标,收集上市公司3年的统计数据,利用统计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最后,提出合理的假设,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采集的数据样本对假设和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1.
薪酬激励、董事会监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2002-2004年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行业采用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对上市公司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行计算,以此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代理变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高管人员薪酬激励、董事会监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在控制了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和债务水平之后,研究发现,管理层薪酬水平与调高的操控性应计利润高度正相关,表明薪酬激励构成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个基本诱因;董事会监管机制对于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并不明显,但本文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调高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负相关,规模较大的董事会能够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龚朴  严也舟 《管理学报》2009,6(10):1347-1353
采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数据,考察了治理环境对公司股权集中度和董事会独立性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地区治理环境指数与公司股权集中度显著负相关,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越低、法治化水平越高,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越低,但在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样本中,这种相关性不显著;地区法治化水平与公司董事会独立性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所在地区的法治化水平越高,公司董事会独立性越高;上市公司所在地区的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对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股权结构的陷阱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8  
本文研究了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公司治理环境中,股权结构和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对中国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通过研究沪深两市一千多家上市公司过去三年的非平衡纵列样本,本文利用一系列模型对这一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控制了行业和公司层面的固定效应、股权结构内生性的基础上,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控股股东持股率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为非线性的,显示出控股股东监督和隧道效应并存的双重效应;(2)非控股大股东对控股股东和管理层有显著的监控和制衡作用 ; (3)外资股东对公司绩效有正向效应 ; (4)国有控股公司的效率明显低下。由于控股股东持股率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为 U 型的非线性关系,我们进一步计算出在不同非流通股股价情形下, 导致最差业绩的控股股东持股率,我们称此为股权机 构的陷阱。本文发现,造成中国上市公司低效的重要 原因是当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这一结果为未来的股 权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郝颖  胡梦云  刘星 《管理学报》2010,7(5):739-746
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构建了股票误定价通过股权融资渠道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理论模型.在模型阐释和制度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在不同的股权融资依赖度和所有权控制特征下,对股票市价与公司投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融资的依赖程度越大,企业投资水平对股票市价的敏感性越高;在相同的股权融资依赖度下,地方政府所辖上市公司的投资规模对股票市价的敏感性大于民营产权控制和中央企业控制的上市公司;股票市价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因不同的所有权控制特征和治理效率而存在差异;监管机构加强对融资需求的评估与公共治理的强化,是抑制地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资金配置自利动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企业财务控制系统设计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经营者持股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考察实施经营者持股激励制度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年到2004年的业绩,本文发现,经营者持股金额与经营者年薪金额的比例是衡量持股激励强度的有效指标,该指标与股票报酬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会计利润指标没有正相关关系。在上述公司中,董事长和总经理持股数量多的、高成长性的公司提高(长期)股票报酬率的效果更加明显。同时,本文的实证结果说明:如果持股数量能对经营者(特别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个人利益有充分影响,经营者持股激励制度会以较低的成本达到较好的效果(公司股票报酬率显著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叶勇  胡培  何伟 《管理科学》2005,18(2):58-64
我国现有的股权划分方法难以追寻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股东,不利于对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运用终极产权论对上市公司的控股主体进行分类,通过追踪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发现中国 72.06%的上市公司最终是由政府控制的,但是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达到 20.64%,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有 92家(7.30%)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股东无法识别.研究还发现全体样本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4.70%,不同终极控制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董事会业绩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宗军  严磊  夏天 《管理学报》2007,4(3):297-301
阐述了开发上市公司董事会业绩评价模型的意义,建立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介绍了业绩评价模型实现的思想,描述了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的综合评价机理,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应用实例表明,该模糊综合评价系统计算速度快、结果表达清楚、显示方式直观灵活。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ard remuneration of a sample of large Spanish companies and a set of explanatory variables such as performance and size of the company. The objective is to provide additional 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the agency theory for the Spanish institutional context, which differs from most ‘Anglo–Saxon’ model studies. We focus on the impact of a company's governance struc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y and performance. Specifically, we consider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firm leverage as key determinants of the board–shareholders relationship. Our results confirm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ard remuneration and company performance, which is stronger for book values than for stock market measures. Industry performance also explains the remuneration and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evaluating board behaviour. Company size is also related to board remuneration and affects the pay–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although it is not relevant when we use an elasticity approach. Finally,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companies is relevant when explaining the power of the compensation–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mpact of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firm leverage on this relationship are found.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发起人对初始股权结构的设计是筹资者与投资者之间的第一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契约安排”。在价格管制与额度发行背景下,发起人必须在发股收入最大化与持股比例最大化之间有所取舍,不能两者兼得。本文建立了指导发起人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下壬响设计初始股权结构的模型,并以此模型计算结果为最优初始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初始股权结构设计现状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实际发起人持股比例远高于最优持股比例,并对“65%现象”进行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董事会特征影响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2001-2005年间因为违规行为被监管层公开谴责、公开批评或公开处罚的195家A股上市公司及其195家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应用二分类Probit回归、广义线性模型和排序Probit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董事会特征是否会影响公司违规的发生概率、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等违规行为.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过大会降低工作效率;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公司经营越规范;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监督约束公司行为.美中不足的是,它们在统计上均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建设才刚刚起步,其治理作用尚未充分显现.与代理理论相矛盾,关于董事会领导结构的实证结果支持现代管家理论,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公司越不容易违规,违规程度越轻微,这可能意味着董事会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以至单一的理论无法完全诠释其运营原理.此外,董事会会议越频繁并不意味着董事越勤勉,更可能是公司隐患越多.本文结论将为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设置乃至公司治理机制建设提供经验证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