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景尧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
列宁创建帝国主义理论以来,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垄断资本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特点。这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垄断资本广泛开展经营多样化;通过大规模合并,实现资本和生产更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康采恩的新形式——混合联合公司大量出现;垄断资本对外扩张的加强,跨国公司的普遍建立;金融资本、金融寡头统治新形式的发展;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的加强溶合等等。垄断资本的这些变化对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资本集中是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资本集中形式的不断变化,是反映垄断资本集中程度不断加强的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部门结构的变化,企业规模的大小,资本集中程度的强弱以及金融和市场条件的实现等,都会影响资本集中形式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形式主要有三次大的发展:横合并、纵合并和综合合并。每一次资本集中的加强,就出现一次集中形式的升华;每一次资本集中形式的变化,又进一步加强了垄断资本集中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朱景尧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3)
三、经营多样化的经济后果战后经营多样化和混合联合公司的广泛发展给美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带来了严重后果。这里着重分析对美国经济的深刻影响。经营多样化和混合联合公司发展的最突出的后果是资本和生产的高度集中和垄断统治的空前加强。根据联邦贸易委员会统计,1947年美国制造业最大200家公司拥 相似文献
4.
朱景尧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0,(3)
三、经营多样化的经济后果战后经营多样化和混合联合公司的广泛发展给美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带来了严重后果。这里着重分析对美国经济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赔偿问题经历了一个由积极到消极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受美国亚洲政策的影响。这一转变不仅对当时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对现在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6.
乔明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
自十九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坚持中国的“门户开放”.这一政策提出的背景是清政府的腐朽圮败和列强在中国的划分势力范围,而其制定的根本原因,则是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垄断资本家蓄谋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和扩大侵略.过去对于“门户开放”已有不少著述,但对背景探讨的较多,而从美国政治经济方面去研究其原因的较少.甚而有人竟把英国人希皮斯利和美国国务卿顾问柔克义看作 相似文献
7.
屠传德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4)
马歇尔调处,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要对这一事件作深入的分析,就必须把握住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反之,通过对马歇尔调处的剖析,我们亦可了解美国政策在中国所产生的效果及其影响。“最佳方案”与“最佳人选” 1945年11月下旬,由于援蒋内战政策的破产,赫尔利被迫辞职。于是,美国政府面临两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制订新的战后对华政策与选择接替人选。当时,美国对华政策面对三种可能的抉择:“一、完全摆脱一切牵连;二、大规模地在军事方面加以干涉,援助国民党击毁共产党;三、一方面援助国民党尽可能广大地在中国确立其权力,一方面鼓励双方从事协商,尽力避免内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的哲学还是由前一时期的各种哲学流派统治着。然而从那时起,从国外移植来的各种哲学运动,都不同程度地在美国的土地上开花结果了。约翰·杜威(1859—1952)被认为是美国最杰出的哲学家。作为查理·皮尔士(1839—1914) 相似文献
9.
吴纪先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
引言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绝对发展生产力的趋势,而不管价值及其中包含的剩余价值如何,也不管资本主义生产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如何;而另一方面,它的目的是保存现有资本价值和最大限度地增殖资本价值(也就是使这个价值越来越迅速地增加)".恩格斯更明确地说:"资本主义生产是不能停下来的,它必须继续增长和 相似文献
10.
王铁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
在世界近代史上,中东一直是列强角逐的地区。二次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帝国主义对中东波斯湾的争夺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致使中东成为国际关系的一大“热点”。战后,沙特阿拉伯与美国关系的发展过程,就是美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争夺中东霸权,控制和利用第三世界国家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1.
吴纪先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79,(1)
引言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绝对发展生产力的趋势,而不管价值及其中包含的剩余价值如何,也不管资本主义生产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如何;而另一方面,它的目的是保存现有资本价值和最大限度地增殖资本价值(也就是使这个价值越来越迅速地增加)”。恩格斯更明确地说:“资本主义生产是不能停下来的,它必须继续增长和扩大,否则必定灭亡。”列宁也强调:“资本主义生产的规律是生产方式的经常改造和生 相似文献
12.
周新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79,(1)
毛主席教导说:“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的好好学过来,以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华主席指出:“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在经济上和技术上赶上和超过国外先进水平,我们的成就必须同国外的先进水平比。”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外国的研究,学习并“吸取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中合 相似文献
13.
杨邦洲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战后初期至今,虽然美国经济仍在不断地发展,但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或与西欧、日本等国经济对比,可以看出战后美国经济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落.一、霸权地位的丧失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基本格局发生了变化.美国经济的衰落,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结束了美国称霸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格局,逐步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周新民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
毛主席教导说:"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的好好学过来,以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华主席指出:"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在经济上和技术上赶上和超过国外先进水平,我们的成就必须同国外的先进水平比."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外国的研究,学习并"吸取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中合乎科学的方面",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5.
隋启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3,(4)
一战后三十多年来,由于国内、外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美国国际收支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1946年——1949年为第一个时期;1950年迄今为第二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美国国际收支最突出的特点是连年顺差。根据《国际收支统计附录》1963年的资料,1946、1947、1948和1949四年的美国国际收支顺差,分别为12.6亿美元、45.67亿美元、10.05亿美元和1.75亿美元。其原因是当时美国国内、外诸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隋启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
一战后三十多年来,由于国内、外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美国国际收支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1946年——1949年为第一个时期;1950年迄今为第二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美国国际收支最突出的特点是连年顺差。根据《国际收支统计附录》1963年的资料,1946、1947、1948和1949四年的美国国际收支顺差,分别为12.6亿美元、45.67亿美元、10.05亿美元和1.75亿美元。其原因是当时美国国内、外诸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杨彪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4,14(4):105-108
苏丹自1956年独立以来,与美国的关系一波三折.两国关系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状况,除了国家利益的因素外,两国奉行相异的意识形态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是重要因素.自尼迈里政府以来,两国关系先后经历了交好期、恶化期、调整期三个时期.1997年以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迫使苏丹调整与美国的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从长远来看,两国仍然会保持一种特殊关系,这是符合两国利益的互利共赢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王岽兴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5):610-617
南部的崛起是美国在20世纪所发生的最重大的社会变迁之一,为多方所关注。“唯华府论”、“唯市场论”和“南部地理优势论”等观点对其成因的解释,都有值得商榷之处,历史地看,南部的崛起并不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区域平衡发展计划或市场自律的产物,而是“大萧条”以来各种内外因素互动的,制度变迁的结果,外因是打破南部社会传统机制的关键力量,而内因而是推动南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外因的诱导和内因的主导的复要而有机的结合所导致的制度变迁,是促使战后南部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作为历史上美国的落后地区,南部的崛起可为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提供资鉴。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和美国的西进运动不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内战后美国黑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4)
美国奴隶制的一大罪恶,就是剥夺了黑人受教育的权利,使几百万黑人处于文盲状态。奴隶主阶级妄图使黑人变得愚昧无知,以供他们随心所欲地奴役。内战的炮火摧毁了万恶的奴隶制度,使黑人奴隶获得了新生。内战后,黑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短时间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教育领域里取得的成就最大,影响最深远。本文仅就这一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破坏了日本经济。可是,到1955年,日本经济就已恢复到战前水平。此后,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原因的。其中美国的远东政策,是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因为有了这个外部因素,其他诸如日本人的经济发展战略、良好的国民教育水平、科学技术水平、适当的经济发展战略、稳定的政局、和平的国际环境等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