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49年革命胜利后不但鸳鸯蝴蝶派作品以各种形式长时间"残存",而且鸳鸯蝴蝶派作家也多数仍以笔耕为业。虽然成绩未必可以高评,但作为一个曾经风云际会的文人群体,鸳蝴派在建国后十七年间仍然存在。其"流风余韵"直到六十年代后期才彻底消失。自新文学运动肇兴以来,鸳鸯蝴蝶派文学始终受到五四知识分子的贬抑与排斥。1949年后机关报政权通过新组织制度、出版制度发动了对鸳鸯蝴蝶派的打击,平、津两地鸳蝴作家受损严重。1952~1955年,鸳蝴作家沉寂无言,一片凋零。1956年毛泽东发动整风,鼓励知识分子"鸣"放"。鸳蝴文人处境得到披露并获明显改善。不过,这种复苏毕竟来得太迟,新的鸳蝴创作已只能充作文坛点缀。  相似文献   

2.
鸳鸯蝴蝶派是近现代著名的文学流派,以创作言情小说为主。言情小说在继承传统因素的同时,在艺术审美、艺术创作等许多方面呈现出新的追求,体现了嬗变与发展的特质,突破了传统美学的既定规范。鸳蝴派作家以其创作实践推动了小说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3.
杨峰 《齐鲁学刊》2004,(2):122-125
民初逸事小说与鸳鸯蝴蝶派之间关系密切,民初约有百分之八九十的逸事小说都是鸳鸯蝴蝶派文人创作的。这一方面说明早期鸳鸯蝴蝶派的文人具有关注国计民生的“入世”风格,另一方面,在时代社会潮流及早期鸳鸯蝴蝶派文人自身思想选择的合力作用下,民初逸事小说也形成了鲜明特色。文人强烈的复古主义思想,补正史之缺的传统小说观,以复古思想、平民意识为主的历史观以及写作手法上的史传色彩等,构成了民初逸事小说的“民初特点”。  相似文献   

4.
苏曼殊和鸳鸯蝴蝶派的关系向为学界关注.苏曼殊小说确实与鸳鸯蝴蝶派在审美体系上有不少共同处,如言情体、人物类型化、注重文学的主体性,其对当时通俗文学创作的影响也很深远,但苏曼殊并不属于鸳鸯蝴蝶派.本文从其出身和教育背景、叙事范型和表现主题上的求索、文学观念以及超越现实人生的审美笔致和悲剧叙事的收束方式四个方面论定苏曼殊创作在更大程度上属于纯文学范畴,体现的是精英化的审美现代性追求.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如福柯所言乃是一个“空间时代”,上海逐渐发展成为对周边城市的资本、人力、物产等资源产生强烈虹吸效应的超级城市,且在城市空间内部也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消费空间。“园”的空间变化正对应着城市消费空间的建构进程。鸳鸯蝴蝶派在变动的园的空间中的迁移、转换与游历对城市消费空间进行了费斯克所说的抵抗。在从亭子间、报馆到园的空间转变中,他们从最初短暂屈从于深受消费主义影响的游园活动到后来作为创造性主体重新组合园的空间要素,通过选择游玩时刻、变更游玩方式和丰富消费内涵等渠道,借助重返私园、游历于周边之园及离开上海回归家园等方式,用契合他们审美趣味的新空间替代与置换了受到资本控制的消费空间,完成了对上海这个超级城市空间的去中心化解构。鸳鸯蝴蝶派游园的空间实践中蕴含着超越消费主义的风雅生活的理想,为当代都市建构契合美好生活追求的消费空间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许鑫  肖莹 《阴山学刊》2010,23(3):62-66
鸳鸯蝴蝶派的文学生产一开始就与现代传媒的运作结合在一起,在现代传媒特质制约下,鸳鸯蝴蝶派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生产机制,包括作品的创作、传播和接受机制,都遵循市场运行规律,这种机制最终形成了鸳鸯蝴蝶派的文学观念和作品特征,并奠定了中国通俗文学生产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7.
易小亮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4):83-84,97
本文指出言情小说中缠绵悱恻的感性故事背后浸透着理性色彩,且在内容上含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性,提倡个性解放,渗透反帝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8.
论清末民初鸳鸯蝴蝶派作家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毅 《船山学刊》2011,(3):153-156
清末民初的鸳鸯蝴蝶派作家通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建构以及"情"与"礼"的冲突模式设置,表现出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认同,但这种认同在晚清以降的社会文化思潮及文学创作潮流中却呈现出"逆转性"。对于他们的这种文化选择,应放置在20世纪初的复古主义思潮及社会现实的激变中考察,鸳蝴派作家认为传统文化观念,而不是西方文化理念,更适合作为转型社会必需的价值规范。他们在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开掘与转化中,形成了区别于五四文学吸收外来文化资源实现现代转型的另一种潜在传统。  相似文献   

9.
市民形象的塑造是都市文学现代性的一个重要表征,鸳鸯蝴蝶派和新感觉派因为其不同的性爱观念决定了他们小说中市民形象的面貌。性爱道德的游移性使鸳鸯蝴蝶派塑造了新旧交替的市民,而对现代都市性爱观念的肯定则使新感觉派笔下的市民在都市的商业规则中游刃有余。这也是他们在中国的现代性题域中不同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中西文化撞击中诞生的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以娱乐和消闲作为创作的基本原则,这在观念上挣脱了梁启超功利主义文学观的束缚,使文学获得了自身的独立性。但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这一流派在获得“自由”之后,很快呈现出病态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论述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立 ,并从神话研究领域阐述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开始,就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尤其是与中国现代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现代化规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过来又深刻影响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建构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性互动,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前推进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进而在实践中自觉推进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结合,并使之在良性互动中和谐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原理性和严密的逻辑性,需要用教学案例来加以补充、论证与讲述。本土化教学案例零距离、真实性强、通俗易懂、便于实践等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本内容的丰富与补充,能有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中宣部、中组部与教育部的共同倡导下,教学案例本土化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它既能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又能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华语电影工业体系与市场体系的竞争,是电影产品在传播内容上的深化拓展以及思想与美学主题的进一步整合,伴随着历史中国与现代中国文化多层次全方位的聚合与重构过程。全球化时代,经济与文化高度互动的现实语境,要求通过华语电影产业的品牌化运营,更有效地构造"民族性"与"现代性"交织的本土文化时空,并能有效拓展东西方互看视阈中的新的文化视野,建构起与大国"身份"和"风度"相符,并具备国际化素质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的食货派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源涛 《河北学刊》2001,21(5):98-102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食货派为现代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创建提供了诸多研究成果。他们广泛展开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同时致力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的专题研究,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等多个方面,在诸多问题上形成了他们独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刘丽丽 《阴山学刊》2011,(2):116-119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内蒙古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迄今已开展近八年之久,参与教改的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参与程度和状态、教学理念及教学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或促进着内蒙古基础教育的发展。以上述内容为主要调研对象,并针对内蒙古初中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力求为内蒙古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