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王"大卫     
我觉得我做的一切真的是微不足道,我一直深爱这项工作,并打算继续这样做下去。在过去的两年中,成为我的祖国的体育大使,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因为那是一个我从未想过要扮演的角色,那是一个我从未想到能胜任的角色。我很感动,我能为我的祖国做这些事情。  相似文献   

2.
朱炳宇 《社科纵横》2007,22(12):91-92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生活在唐王朝由鼎盛转入衰败时期。而干谒之风在盛唐时期最为风行,此时期的李白亦未能免俗,也走上积极的干谒之途。他胸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志向,以大鹏自喻,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他有着绝世的才华和强烈的报国之心且欣逢盛世,本能大有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却屡屡失意,仕途极为不顺,最终未能如愿,失意而归。本文拟从李白走上干谒之途的原因、经历来探讨李白仕途失意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读词札丛     
年来读各家唐宋词选注本,获益匪浅。但这些选本不无缺点,某些资料运用难免有不尽不实之处,因取其中若干可疑处。质之文史典籍、细绎词意,探究原委,提出些个人看法,请海内词家指正。 一、张元干《贺新郎》中的 “滴仙”是谁? 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尚许垂纶否?”胡云翼《宋词选》注云:“滴仙,唐人对李白的称号,这里借指李纲。”文研所《唐宋词选》引《新唐书·李白传》为注,与 《宋词选》同。 唐人称李白为滴仙,宋人诗词作品也有称李白为谪仙的,例如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愿使君,还赋谪仙诗,…  相似文献   

4.
吴增定 《浙江学刊》2006,(3):134-140
在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之中,权力一直被想当然地看成是一种"恶".但就历史的角度看,这一看法并不是一个不言自明和超历史性的真理.相反,在西方漫长的前现代时期,权力在政治思想家的眼里并不是一种恶.本文认为,在西方权力观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霍布斯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霍布斯第一次将权力和善分离开来,使权力本身成为一种独立、可计算的物理之力.现代自由主义尽管反对霍布斯的绝对主权观念,但其根本原则,如个人主义、正教分离、三权分立等,恰恰是以霍布斯对权力的理解为基础.因此,理解霍布斯的权力观,不仅能够揭示"权力"一词的最初和真实含义,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澄清自由主义自身的历史和内在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政治的"纯化"与"泛化":也谈"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给了我们一个政治的"利维坦",外在的、反自然的国家权力,于是在洛克那里就有了作为"利维坦"的对立面的社会;到康德,再讨论社会的"伦理秩序"与"政治秩序",认为生活在一个"伦理共同体"中是人类的特殊义务,或者说只有人类才可能生活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之中,但这种关系又应该以健全的政治秩序为前提.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国家(政治)与社会(伦理)的关系,认为就世界范围里的现代性而言,"组织"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综合了国家与社会的特征,并进而取代了政治与伦理,使得人们更愿意以放弃公民的政治身份与伦理义务为代价而扮演一个更令人满意的"组织成员"的角色;而这一点,至少有助于我们对什么才是当今的"中国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马齐是清前期满族大臣中一位颇具特色的人物。他身经顺、康、雍、乾四朝 ,亲历清朝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激烈的权力斗争而始终保持高位 ,在康雍年间长期担任首席满洲大学士。本文拟从马齐在仕途中的起伏得失 ,在康雍乾三朝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与康雍乾三帝的不同关系 ,其才力、处事风格对仕途的影响和他之所以得到诸帝保全的原因等角度 ,考察这位满族贵族在官僚体制与专制皇权的束缚控制下 ,显赫却又无奈的宦海生涯及特点。  相似文献   

7.
程蕴 《日本学刊》2016,(4):25-43
冷战后日本的国家角色经历了由"民生大国"向"正常国家"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主导东亚政治格局的两个重要双边互动结构——美日和中日,限定了日本所应扮演国家角色的内容,同时也制约了日本的对外行为。面对双重互动结构所形成的中美两国的对日不同角色期望,日本政府分别以角色交替和角色转换的手法来化解自身所承担角色的内在冲突,缓解了东亚地区局势的内在紧张。安倍第二次执政以来,日本政府明显背离了中国对它的角色期望,开始以一个现状改变者的面目出现。这种改变打破了东亚国家间原有的共同期望,加剧了彼此间的不信任感。安倍外交依旧处于"角色试扮演"的阶段,东亚国际政治格局并未像他所设想的那样完成角色的重新分配。日本最终只能回到安倍执政之前所确定的国家角色中去。  相似文献   

8.
唐宏强 《学术交流》2002,1(1):34-40
“法治”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安全阀” ,实现“法治”目标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是要充分而有效地发挥司法功能 ,而此又要依赖于法官恰当地扮演好自身的应然角色。当下中国 ,法官已绝非处于法律虚无主义时代的位置 ,且随着法制的逐步健全和“法治”氛围的渐次营造 ,其使命越来越神圣并任重道远。所以 ,如何造就一批合乎现代“法治”价值要旨的法官队伍是我们必须认真而慎重思索的现实和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贺来  李虎 《学习与探索》2003,4(5):12-16
"划界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在现代哲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超越了"两极"方法的"还原主义"与"化约主义",打破了哲学传统中"两极方法"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为人们重新思考和解决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各个层面的一系列重大哲学问题开辟了全新的理论视野。"划界方法"显示着哲学智慧全方位的一次转型,体现了现代哲学开启新的理论思路的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10.
最近十年来,所谓"未来研究"正在欧美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未来研究热"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美国在西方的"未来研究"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张连举 《唐都学刊》2001,17(4):31-32
“飘逸”是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但人们常常由此以为李白的生活个性同样“飘逸”。究其实,从李白的个人经历及其诗歌创作中不难看出,李白一生更多的是壮志无从施展、理想无法实现的幽愤,甚至有时还免不了媚俗。  相似文献   

12.
王莲英 《唐都学刊》2007,23(2):81-84
李鸿藻是晚清一位重要历史人物,有人认为他是单纯的保守派,有人认为他曾与顽固派为伍。早期的李鸿藻由于受传统思想禁锢,对洋务派的很多活动进行过阻挠;甲午战败之后,晚年的李鸿藻切身体会到了敌强我弱的局势,开始改变西学观,主张采用“中体西用”的模式学习西方,实行军事改革,开始与维新人士有所接触,并用新人新法教育子女。他一生对西学有一由早期抵拒到晚年有所接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王楠 《社会》2020,40(1):124-163
本文通过对比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麦克白》与《哈姆莱特》两剧主人公的性格,从主观性的角度入手,尝试分析麦克白与哈姆莱特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缺陷如何造成其悲剧命运,并进一步揭示莎士比亚塑造这两个人物的现代性意义。麦克白受想象引发的欲望诱惑,犯下弑君罪行,在犯罪之后,又受同样源于想象的恐惧折磨,幻想掩盖罪行,确保安全,反而令自己的罪恶越发深重。麦克白用自己的行动不断颠覆现实,将自身放逐于自然秩序之外。哈姆莱特的困境在于,他用自己高度二元化的形而上学思维来把握世界,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起思维与存在、本质与表象、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并在双方的对立冲突中令自己陷入虚无,从而无法完成报仇的使命。莎士比亚塑造的这两个人物,正是后来现代社会中高度主观抽象的现代人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叶君远 《阅江学刊》2009,(4):99-105
潘天寿先生不仅是一位画坛巨匠,而且是一位富有才情的杰出诗人,现存诗歌三百余首。这些作品反映了他的心路历程,从风格上说,受韩愈和李贺影响较大,雄放奇崛,但同时也受到杨万里影响,呈现出自然淡远的风貌。  相似文献   

15.
《四书反身录》为清初著名思想家李(二曲)晚年“心解”著作。与新兴起的经学注疏方式不同,二曲实际上是以自己的心性修养为基础,以建立的工夫、本体、适用范畴框架为基本依据,对四书进行了高妙阐解,从而提升了其形上境界。  相似文献   

16.
陈公望 《求是学刊》2000,(3):101-104
钱谦益最值得归庄钦佩者有二卓越的文学成就;对后进的提携与培养。又鉴于钱谦益一生的坎坷遭遇及其从事实际的反清复明运动,则又为归庄所同情和理解,故而,对钱氏“晚节不保”之举采取了宽容、理解和谅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傅毓民 《唐都学刊》2005,21(5):142-145
<论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篇词学专论.这篇文章虽然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却并未对其内涵作一明确的界定与阐释,以致使人莫辨其旨.尽管后人依据文中对前辈词人不同角度的批评,将其总括为六条,而真正可以反映曲子词本质属性的只有协律一项.既然协律是词的惟一要求,自当不会成为词境开拓、风格多样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咸晓婷 《阅江学刊》2014,(4):112-117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政治家,然其政治品格历来受人非议,论争的焦点集中在元稹结交宦官崔潭峻、魏弘简以谋求权位等问题上。20世纪以来,有学者开始对这一传统说法提出异议。唐穆宗朝,裴度因与元稹政见相左,受人挑拨,污蔑元稹,结交宦官魏弘简。元稹与崔、魏的交往皆属政事上的正常交往,并未借助宦官谋求私利。长庆年间,李逢吉勾结宦官设计圈套一石二鸟陷害裴度和元稹。这就是所谓的元稹“结交宦官、政治变节”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9.
叶碧云 《唐都学刊》2007,23(4):12-16
被誉为“诗佛”的王维,其为人和创作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他一生屡遭困厄,无论是个人家庭生活还是政治仕途,都遭遇了许多不幸与痛苦,而佛教的信仰为他找到了解脱的方式。对王维的痛苦内容及解脱方式的探讨,可得知其受到后人膜拜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袁敏 《唐都学刊》2010,26(1):72-74
薛道衡历仕北齐、北周而入隋,进入其文学创作的高峰,其代表性的作品几乎都作于此时,为隋代文宗。然而其生平创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现存诗文作品与出土文物可补正史记载之不足。围绕其生卒年、生平事迹补遗、重要作品系年三个问题展开分析,可以纠正以往文献的舛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