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公众对媒体的态度在几个关键领域变得更为负面.越来越多的人对媒体的爱国主义和公正性提出质疑.在过去两年中,人们对媒体的政治偏向的认知亦有所提升.然而,多数美国人仍偏爱传统的新闻媒体,即仍喜爱从日报(80%)、地方电视新闻(79%)、有线电视新闻网(79%)和网络电视新闻(75%)中获得信息.  相似文献   

2.
中国1919-1928年社会运动中的自杀事件发生后,报道运用媒体设计的方法与多种修辞手段,从故事叙事模式、话语结构与话语策略上,赋予自杀行动正面而又积极的社会意义,是为了提高公众对国家共同价值和民族危机的认同,以便动员民众、共同御侮.媒体对自杀社会意义的赋予,具有社会建构的特征.这种建构是当时社会赋予媒体的使命,体现了自杀行动者个人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双向建构的循环关系是当时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日本外交文书》所收“重庆号上对荒川领事家族施行暴行一件”对“重庆”号事件的概述有很大局限性.事件起于“高升”号被袭,日本“渝盟肇衅”之后.清兵进入英国轮船“重庆”号并非为伤害日本侨民,而是搜查荒川夫人一行随身携带的大量文件,清兵因此截获日本间谍重要军事密函,进而在天津破获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的第一起重大间谍案.事件中日方损伤程度相当轻微,远不能与“高升”号事件相提并论,荒川领事家人更未遭受任何“暴行”.在美国代为日本交涉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政府虽口头表示过道歉,但始终否定事件是攻击行为,并以日本须恤偿“高升”号伤毙人命和遗失财务为前提,断然拒绝日方赔偿要求,于情于理并无不妥.对于正在撤离中的日本使领馆人员,清政府是一路给予郑重保护的.  相似文献   

4.
世界安全研究所普利策危机新闻报道中心(网址为http:pulitzercenter.org/Asia.htm)成立于2006年,目的是资助那些美国媒体越来越不愿独自支持的独立报道工作,提高媒体对国际事务的新闻报道,采取更能使公众和政府决策者都积极参与的报道方式。普利策危机新闻报道中心作为世界安全研究所的一个独立部门,其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业的领导和研究机构。该中心将与研究所的其他部门,特别是同电视节目制作部门及四大电子媒体协力报道潜在的热点问题,并确保在全球各地传播这些方面的成果。中心欢迎世界各地有合作意向的同仁提出联合报道计划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3月28日,Facebook的消息人士称,33岁的首席执行官已经接受了事实,将于几周后到国会作证,该公司目前正在为他的作证策略制定计划。美国财经媒体CNN Money认为,来自立法机构、媒体和公众的压力越来越大,扎克伯格不这样做,数据泄露丑闻这一页难以翻篇。Facebook人士认为,扎克伯格之所以愿意出庭作证,是因为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和Twitter CEO杰克·多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匹兹堡地区7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调查后发现,美国青少年出于兴趣和知识需求学习中国文化,他们普遍对中国文化持正面立场,表现出喜欢的态度.在美国青少年喜欢的文化内容中,相比于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他们对中国物质文化尤其是饮食文化、文物古迹最感兴趣.因此孔子学院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优先传播中国的物质文化.在传播渠道上,汉语课和大众媒体是美国青少年接收中国文化的主要渠道,孔子学院不仅在运作和管理中需要借助大众媒体以扩大影响,同时还需要将大众媒体与汉语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摘要:中国1919-1928年社会运动中的自杀事件发生后,报道运用媒体设计的方法与多种修辞手段,从故事叙事模式、话语结构与话语策略上,赋予自杀行动正面而又积极的社会意义,是为了提高公众对国家共同价值和民族危机的认同,以便动员民众、共同御侮。媒体对自杀社会意义的赋予,具有社会建构的特征。这种建构是当时社会赋予媒体的使命,体现了自杀行动者个人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双向建构的循环关系是当时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美国学者》杂志1976年夏季号报道,1975年,《纽约时报杂志》上曾登载了罗伯特·尼斯贝特教授的一篇文章《知识被赶下了它的宝座》.尼斯贝特在这篇文章中说,近年来美国公众已对美国的社会科学家感到失望,他们认为,社会科学家们自称对社会问题以及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专门的学识,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9.
美国公众对中国的印象是制约美国政府对华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 1 989年至 2 0 0 1年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整体印象 ,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中国威胁论、现象、港院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一直都是颇具争议的话107题。尽管同20世纪60年代相比,美国公众更多地对宗教在生活中的作用持肯定态度,但许多美国人仍对将宗教与政治相提并论感到不悦。69%的美国人认为,将宗教剔除出学校和政府的做法太过分。而对基督教保守派采取的将其宗教价值观强加于人的做法存疑的人的比例正缓慢上升,49%的公众就此表示了担心。民主党继续面临严重的“上帝问题”(Godproblem),仅有26%的人认为民主党对宗教持友好态度。然而,尽管认为共和党对宗教持友好态度的人较多,但其比例也从55%下滑到了47%。佩尤公众与媒体研究中心和宗教与公共…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媒体对一件事情的报道能够左右社会舆论的优势已经发生了动摇,公众正在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获得越来越多影响媒体议程、甚至左右社会舆论的权利。以微博为例,微博上公众议程对媒体议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具体可以分为两点:公众属性议程对媒体属性议程的影响;公众设置媒体显著性议程。这两条作用的生效,既需要事件本身能够吸引到尽可能多的利益相关者,还需要借助娱乐化的表达方式这一外在形式的包装。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登上南沙岛礁的中国穿军装的最高级别官员",他再次被媒体关注。这样的被关注和被解读,范长龙并不陌生。近几年,他常因在国际事务上的强硬表态,引发公众与媒体的高度关注。2016年4月15日,中国国防部网站上的一则消息,令国内外不少媒体的目光都聚焦到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身上。这则百余字的消息显示,范长龙于近日率军地有关部门领导赴南沙相关岛礁视察。就在消息发布的同一天,美国国防部长卡特乘坐V-22"鱼鹰"运输机,登上了正在南海巡航的"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该航母已  相似文献   

13.
美国公众外交与美国对外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外交是美国外交的重要工具 ,已经成为美国对外政策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美国公众外交受到了美国各届政府的重视。本文主要论述了美国公众外交的特点、发展演变、主要活动及其在美国对外政策中所起的作用。美国公众外交的实质是进行意识形态的对抗和输出美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剑 《社科纵横》2008,23(6):36-38
本文探讨了国内外关于社会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的现状及意义,分析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本思路与对策.本文认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政府的责任首要.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15.
孔维永 《学术交流》2006,(3):182-185
网络媒体框架下的广告传播与大众媒体框架下的广告传播存在着重要差异。在网络媒体的范式之下,由于它的自主性和互动性的社会特性,在传播中,公众被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力,公众的个性化特征得到大大提升,他们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在这样一种文化属性之下的广告传播,必须以尊重公众的自主权利和个性自由为前提。  相似文献   

16.
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的 Public Relations,简称 PR,也有人将其译为“公众关系”,意指组织《企业、政府部门和其它团体)为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而进行的思想和信息沟通活动.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端于美国企业界,后来逐渐扩展到政府部门和其它领域。在日本,公共关系则首先是从政府部门开始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集体行为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雪 《探求》2007,46(1):57-61
网络舆论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集体行为。在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网络舆论事件中,网络技术提供了事件发展的最初动力,媒体间的互动协调则强化了特定舆论的力量,使其成为不容忽视的公众舆论并最终在现实社会中产生影响。网络舆论的力量既给政府的社会控制提供了新的手段,也对现有的社会管理和信息控制模式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8.
李忠路 《社会》2018,38(1):215-237
在现代社会,个人根据其能力、素质和专业技能等资质获得职业和社会地位的绩效主义原则已经被广泛认为是符合经济公平正义的主要分配原则。然而,鲜有研究关注公众是如何看待绩效分配原则的。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基线调查数据(CFPS2010),对公众关于绩效分配原则的认同状况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第一,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成员越认同绩效分配原则;第二,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的年轻人更加认同绩效分配原则;第三,地区收入不平等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地位较低的群体对绩效分配原则的认同感。本文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中国公众之所以对收入不平等表现出较为宽容的态度,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公众相信教育和个人努力是取得社会成就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应注意,公众对绩效分配原则的认同感与其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媒体奇观现象在人类社会与历史渐进过程中的一种凸显.学者们对这一现象的相关研究也印证和辉映了这一发展轨迹.媒体奇观现象的相关研究源起于古老的哲学命题"表象",在"视觉中心主义"传统下建立起来的"视界政体"中,表象在技术的助推下成为一种"全视机器",成为以蒙蔽和诱惑等方式束缚和压迫人类的新的枷锁,对其抵制、反叛、颠覆与重建就变得任重而道远.在这个转向的过程中,德波和他的景观社会理论表征了一种富有浪漫色彩的、叛逆的激发.凯尔纳和他的媒体奇观研究,是在德波的悲情沉淀后将这一理论引向更理性、更具建构意义的一种新的出发.这一理论体系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媒体奇观研究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20.
游宇  黄一凡  庄玉乙 《社会》2018,38(5):158-181
在当代中国,自然灾害如何在短期内影响公众的政治信任,其作用机制如何?本文使用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前后收集的调查数据,试图通过自然实验设计来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发现:在时间维度上,外生的自然灾害会在短时间内提升公众的政治信任;在结构上,地震对公众政治信任的边际增长效应呈现差序性特征,即对区县政府政治信任的正向作用最强,而对中央政府政治信任的强化作用最弱。在此过程中,国家主导的媒体宣传起到了关键的中介作用,即公众接收官方媒体信息的频率越高,其政治信任在短时间内提升的幅度越大。研究表明,灾后短期内的政府动员与鼓舞性的媒体议程设置是提升公众政治信任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从长远来看,切实加强政府的长效治理能力建设始终是巩固政治合法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