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世界正步入全球化的时代时,有关哲学的未来的两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首先,每一种哲学传统如何提取其自身文化源头中最优秀的部分,以利于世界上其他的哲学传统?其次,每一种哲学传统如何在公正地面对其他哲学传统时,获得对自身的理解,进而使哲学活动成为所有文化传统相互理解所必不可少的?面对这两个问题的挑战,我们不得不更加关注跨文化哲学。对比哲学和跨文化哲学  什么是跨文化哲学呢?这不仅局限于进行比较哲学研究,就像比较宗教、比较语言学等等之类的情况,它们只是限于研究不同宗教和语言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而已。尽管以这种方…  相似文献   

2.
文化哲学可以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文化观点的文化哲学,另一种是哲学观点的文化哲学,前者显示哲学的文化性,后者显示文化的哲学性.就其与哲学的关系而言,文化观点的文化哲学可能扬弃哲学,却不会规范地解决哲学问题.扬弃哲学具有超出哲学的现实意义.哲学观点的文化哲学,或者成为哲学的一个普通下属学科,是哲学原则的自我印证,或者尽可直面现实而野性地埋葬哲学,从而文化哲学亦不必还是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3.
文化哲学的解析与建构需要将自己建立在一个哲学理念之上.这个哲学理念需要将内在性与超越性、此岸与彼岸、现实活动与超验意向等统一起来.这个哲学理念需要既摆脱旧形而上学所隐含的价值虚妄与暴力,也需要规避一元实践主义所隐含的虚无主义.在后实践哲学的视域中,文化作为对人的生存安顿包含着超验信仰与现实的劳动实践两个维度.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与思想脉络中,"文化"乃是以"文""化"之,也就是所谓的人文化成的王道政治;"政治"乃是"正"之以"文"以"治",也即是以"教化"实施统治.因此,文化的问题在其现实性上就是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4.
司法哲学是法官涉及法律、司法和法治认知的一套综合性理念和思维,而决定法官司法哲学的是其司法权认知。传统的司法权认知主张法官无意志,是消极主义和保守主义司法哲学的理论基础和政制理念;现代司法权认知主张法官有意志,认为司法权系一种权力存在,积极主义和进步主义司法哲学就建立在此认知基础之上。司法哲学与司法价值中立之间存在紧张关系,法官应尽可能地适用消极主义和保守主义司法哲学,除非迫不得已,否则当以克制适用积极主义和进步主义司法哲学为司法哲学之基本要义和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绵延至今而历久弥坚,是因为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底蕴。首先,多元一体的文化观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它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始终内蕴着统一的核心形态的价值理念,其特征为内在的嵌合性、普遍的包容性、高度的稳定性和强大的凝聚力。其次,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方法论,它反映了对立统一、质量互变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再次,变中求新的发展观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它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创新精神,穷变通久的变易思想,阴阳变化的辩证思维方式和不法常可、与时俱行的制度创新引领中华民族前进。并且,整体主义、仁者爱人的伦理观广泛渗透于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使中华文化在整体上成为一种以求善为旨趣的伦理型文化。  相似文献   

6.
哲学与政治的相遇--论雅斯贝尔斯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海 《浙江学刊》2004,(4):80-90
本文围绕雅斯贝尔斯的前后期政治著述活动,探讨了其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雅斯贝尔斯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是他关于社会与国家的理念以及"新政治"思想.雅斯贝尔斯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将哲学与政治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用理性贯注每一个生存,有意识地处理共同体与个人、权利与义务、自由与权威、合法性与道德性、秩序与暴力之间的矛盾,从而使生存变成交往性的生存,使个体达到自身,使社会达到统一.雅斯贝尔斯政治哲学的宗旨是人类的统一、世界的统一.作为普遍交往的政治哲学,雅斯贝尔斯的政治哲学思想有助于人类从全球意识出发,共同选择未来、开辟未来,并对此共同负起责任.  相似文献   

7.
贺来  李虎 《学习与探索》2003,4(5):12-16
"划界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在现代哲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超越了"两极"方法的"还原主义"与"化约主义",打破了哲学传统中"两极方法"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为人们重新思考和解决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各个层面的一系列重大哲学问题开辟了全新的理论视野。"划界方法"显示着哲学智慧全方位的一次转型,体现了现代哲学开启新的理论思路的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8.
后哲学文化观是罗蒂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思想.它不仅摧毁以追求大写"真理"和大写"善"为已任的西方传统的哲学观,而且也摧毁了传统的科学观,是一种新的文化观,即把所有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统一起来的包括人在内的文化观.后哲学文化所弘扬的对话哲学正符合现今时代的要求.它不仅给我们理解美国的民主和自由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而且已经远远地超出美国学术争论的范围,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人类学实践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继承和发展了哲学史实践哲学的宝贵资源,把实践哲学置于人类学的视野内,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实践哲学的一场革命.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克服了实践的二元论,把实践看作是超验与经验的统一,看作是完整的生活世界,从而建立了一种总体性的实践观.因此,马克思的人类学实践哲学内涵着一种超验纬度,内涵着人类的终极关怀.这种超验性是一种积极的超验性;这种终极关怀消除了超验与经验的张力,在历史的进程中,具有了现实性的品格.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发展哲学、交往理论、新儒学、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人学、经济哲学、公共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等具体哲学研究领域的兴起,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理性正在重新为自己定位世俗化和向生活世界回归。哲学回归生活世界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应用哲学所代表的对生活世界的外在审视或外在规范的方式,一是文化哲学所代表的对生活世界的内在启蒙或内在教化的方式。相比之下,后者更为深刻。中国文化哲学的建构途径是促使对人的形而上的思考同实证的文化批判的统一、人本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精英文化与市民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文化哲学在新世纪的学术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鹏程 《求是学刊》2002,29(5):39-44
在 2 1世纪已经来到的时候 ,文化哲学的研究者在新的世纪应该有更新的思考和学术作为。为此作者提出文化哲学在新世纪的学术使命。文章第一部分主要从学科的对象比较与方法比较的角度 ,阐述文化哲学的学科定义和特征 ,认为文化哲学是哲学而不是文化学 ,认为文化哲学研究是哲学的事业。文章的第二部分认为 ,文化的根本特质是“生活”。作为人类的全部生活样式系统 ,文化具有自己的自足性特色和规定 ,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 ,哲学并不一定都是起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意识形式。所以 ,哲学是文化的派生物、附着物。探讨哲学的文化属性 ,是研究哲学的真正基础工作。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哲学的研究对象———存在和理念———的文化性质。指出哲学理念实际上是文化理念 ,哲学的抽象实际上是文化的“合象”。文化哲学应该研究文化间的哲学冲突与融会的可能性。这一迫切的崭新事业 ,首先要求建构中国文化的当代基本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杜玉生 《阅江学刊》2014,(5):142-148
福柯受哲学好奇心的驱使,踏上了摆脱自己、超越自我的哲学征程。考察福柯晚期思想演变发现,福柯一直做的是哲学工作,其中对自我的关注以及对现时当下的关切贯穿始终。福柯晚期在与柏拉图、斯多葛主义、犬儒主义及伊壁鸠鲁主义的思想碰撞中,对哲学的看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他将哲学看作是一种体验、一种操练,是思想对自身展开的艰苦劳作,目的是培养一种哲学气质。  相似文献   

13.
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这两个名词既被用来表述两种不同的哲学路向,也被用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建构模式和理论形态.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实践哲学有着悠久的传统,而从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哲学的兴起也成为了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两种理论路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某种意义上,这两种理论形态都不是一个完整、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正在进行时"的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从文化的视角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哲学是实践哲学的一种当代形态.文化哲学的视角本来就内在于实践哲学之中.  相似文献   

14.
结束锁国状态的日本,在与西方社会的复杂交往中,不断积累着对西方的两种感情:一种是想要成为西方的欲望,一种是对西洋进行反抗的情感.然而从根本上讲,这种双重情感最终是在西方化框架内产生的,是西方近代世界史普遍主义的应有之义.在这种普遍性中,日本京都学派的哲学家们试图寻找日本在世界史中的主体性地位.他们构建了一种"精神即文化"的世界历史哲学,这种历史哲学理念作为一种精神的否定性概念,与西方的物质性历史终结概念相对立.而且,精神的否定性因素具有摆脱以普遍性为目的的西方近代思想的某种气质,是一种构建以特殊性为目的的东洋历史哲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回归现实生活 --哲学视野的根本置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哲学是一种科学世界观,现代哲学则是一种生活世界观.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即是从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从本质主义转向生成性思维.回归生活世界是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现代西方哲学家们所理解的生活世界只是人的日常生活或日常的语言交往;而马克思认为生活世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是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文化哲学研究在取得丰硕理论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对自身进行理论定位的问题.纵观西方文化哲学研究的历史,新康德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与文化哲学相关的学派,都把规范性作为重要的理论关注点,将它视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补充以中和其经济学定论的倾向.有鉴于此,我们不妨把文化哲学定位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维度.  相似文献   

17.
在摧毁古希腊以来的西方传统哲学观的同时,理查德·罗蒂倡导的后哲学文化观还摧毁了传统的科学观,是一种把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统一起来的、以人为核心的新的文化观.它以相应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和处理社会问题,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科学观的缺陷和分析哲学与大陆哲学的偏颇,并有望消除科学与人文这两种文化的隔阂,主张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对话.由于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符合现今时代的要求,已经冲出美国学术论争的视野,彰显出普遍性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姜淼 《社科纵横》2007,22(1):109-110
文化哲学作为研究人的文化何以存在的智慧,它通过从哲学的总体层面上对各种文化现象、文化规律和文化本质进行深入分析,为人们理解世界和探寻人生价值提供一种反思路径。对文化哲学当代凸现的理论分析为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提供了独特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丁立群 《求是学刊》2005,32(5):9-12
过程哲学和文化哲学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来自不同的学术传统,但二者在很多问题上持相同或相近的观点.尤其是在生态伦理问题上,过程哲学从机体主义出发,文化哲学从人类中心论出发,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同时,过程哲学与文化哲学也存在一些理论分歧,尤其是在自然是否具有主体性这一问题上.过程哲学认为自然是具有主体性的,这种主体性是生态伦理的必要前提;文化哲学则认为人类是唯一具有主体性地位的存在,人类中心论同样可以成为生态伦理的理论基础.二者在理论上的分歧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二者都强调采取行动解决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哲学如何表达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向生活世界转向,不仅意味着哲学研究对象和主题发生了变化,同时也要求哲学的认识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改变。研究生活世界的表达方式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哲学发展的主题话语之一。按认知论哲学观点,在哲学与生活之间隔着科学认识的层次,科学世界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着哲学的认识方式。如果把哲学理解为生活世界观,它直接面对的是生活世界,那就应该找出不同于科学认识的理解人的生活的特殊方式。在研究生活世界的表达方式时,涉及理性与经验、逻辑与直觉、烦琐与简约等几种矛盾的表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