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引言:對於基本經濟法則的認識 為了研究我國過渡時期的經濟法則問題,我們認為首先應該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基本經濟法則,基本經濟法則的涵义究竟如何。根據斯大林的教导,我们有下列幾點體會: (一) 我們這裡所說的基本經濟法則,乃是指社會形態的基本經濟法則,即决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同志关於現代资本主義的基本經濟法則和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法則的发現,是對於马克思列寧主义的政治經济学的巨大贡献。這个基本經济法則说明了一定生产方式的本質,它的一切主要方面及它的发展的基本過程,這个法則为理解和掌握一定經濟制度的一切法則提供了鎖鑰。斯大林同志教導我們说:對於經濟發展法則,對於政治經濟學法則,——无論指资本主义時期或社會主義時期都是一樣,——也必须這樣说谶@里,也如在自然科學中一樣,經济發展的法則是反映不以人們的意志为轉移的經济發展過程的客觀法則。人們能發現這些法則,認識它們,依靠它们,  相似文献   

3.
關於我國過渡時期經濟規律——特別是有關某本經濟規律問題的討論,從目前全國的討論情况看來,持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就是我國過渡時期的基本經濟規律」意見的人還是相當多的,「經濟研究」第一期和第二期所發表的一些論文反  相似文献   

4.
一、什麼是法则? 法則或者叫做規律,是客觀事物中所固有的東西。法則不是表現一切的關係,而是表現本質的關係,它是客觀物質世界各現象的反映,是物質運動最本質的東西的反映。列宁在‘黑格尔“邏輯学”一書摘要’中告訴我們:法則和本質乃是同一性質的(同一次序的),或者说得確切些,同一程度的概念,這些概念表現着人們對於现象、世界等等的認識的深化。 關於法則的性質問題,斯大林在‘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中給我們做了很好的说明。他向我們指出:‘馬克思主义把科学法則——无論指自然科學法則或政治经濟学法則都是一樣——了解为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過程的反映。人們能發現這些一法則,認識它們,研究它們,在自己的行動中估計到它們,利用它們來為社會謀福利,但是人們不能改變或废除這些法則,尤其不能制定或创造新的科學法則。’  相似文献   

5.
山東大学學報之一的‘文史哲’杂志(五三年第六期)刊載了一篇吴大琨同志写的:‘關於從資本主义到社會主义過渡期的基本規律问题的討論’一文。诚如吳大琨同志所談:学习從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過渡時期的基本規律,‘这還不僅是一個純粹理论上的問題,而是一個與我們當前的革命實践工作有密切關聯的问题。’所以對這一問題的正確地了解就是萬分重要的。因此,我提出以下幾點意見,希望對這一問題能進一步地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吳大琨同志關於学習憲法草案的論文中指出:我國憲法草案是屬於社會主義类型的憲法,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經濟原則上的憲法。作者關於憲法草案中社會主義经濟原則特點的論述,對理解憲法草案的特點是有意義的。  相似文献   

7.
氏族起源問題现在还沒有圆滿的解释,本文的論述亦只能是一种尝試,抛砖引玉,希望得到讀者們、专家們的批評和指教。本文分三部分論述:一、恩格斯对于这个問題早有精确的論述,迄今仍为探討这个問題的指南,故将其重要論点略予介紹;二、作者认为与旧石器时代狩猎經济相适应的按年龄差別的劳动分工是血緣家族和氏族相继产生的原因。本文以此为中心論点,故先就考古学和民族学材料予以論述,对于各家的不同意见則略予評論;三、氏族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諸問題,学者間曾提过一些問題进行討論,惟迄今未见有系統的解释,本文以此为主要內容,将各阶段的轉化过程加以論述,对各家的不同意见亦略予評論。  相似文献   

8.
于凤村同志就商品經济問題写了不少文章,其中《申論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和《論商品經济》两篇文章,强調了必須很好地利用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設服务的意见,我基本同意。但是在这两篇文章中提出的关于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的唯一条件、“商  相似文献   

9.
九月中旬,著名的經济学家許滌新同志应吉林大学和吉林省經济学会的邀請,对本省的一些經济理論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作了“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几个經济規律問題”的学术講演。在講演中,許滌新同志就一些重大的理論問題,作了精辟的論述,对本省的經济理論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論述了魯迅在這方面的貢献與成就,指出文藝批評是貫徹文藝统一戰線原則的具體表現。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問題,在我国經济学界曾进行过广泛的討論,这的确是一个重大的理論問題,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經济发展的重大原則問題之一,特別是随着我国人民公社化的实現和社会主义建設形势的飞跃发展,正确地認識和科学地闡明这个問題,就有了更为重大的現实意义。所以当前这个問  相似文献   

12.
最近幾個月,全国各地都遵照中央的指示,广泛地展开了关于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的学習和宣傳Я暱偮肪€宣传總路線和贯徹總路線,是中國人民当前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務飨甘疚覀?国家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是照耀各項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離開它,就要犯右傾或‘左’倾的錯誤。經驗證明,我們過去的各項工作,所以能取得不斷勝利,都是和正確地執行黨的線路線總政策分不开的。不論那一種工作,凡是正確地執行了黨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就會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使工作取得重大的成就;反之,離開了党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就會迷失方向,不但得不到群众的拥护,而且必然使工作遭受嚴重的損失。這是我們每一  相似文献   

13.
这一期,我們除了繼續发表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規律的討論文章外,又发表了关于計件工資問題,关于“两个过渡”問题,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規律問題,两条腿走路与对立統一法則問題,教育上的理論与实践问题,以及心理学和文学的阶级性等問題的文章多篇。这些問題都值得学术界研究和进一步展开討論。关于“两个过渡”問题,实貭上是对不断革命論和革命发展阶段論的理解問题,而这个問題,又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規律問題,两条腿走路問題,理論与实踐問题,都属于唯物辯証法在实踐中的运用和发展的問题,过去一年在社会主义建設大跃进中,生动地发展了唯物辯証法,有待于理論工作者加以总結和闡明,以便进一步指导当前的实踐。这些文章,都是属于探討性、研究性的,可能正确,也可能錯誤。我們发表出来,目的在于經过討論,集思广益,以加深对問題的理解和培养追求真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經济学界在闡述农业是国民經济基础的原理时,往往引用馬克思提出的“超越于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这个論点,作为分析問題的理論依据。但是,大家对这个論点的理解却不很相同。一种流行的看法,是把它解释成为农业剩余劳动是国民經济的基础。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汪旭庄同志。他在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三年期間,先后发表了《怎样理解农业是国民經济的基础》和《論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业和农业相互結合的規律》两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实际上是把生产超越农业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产品的劳动視为“农业剩余劳动”,并把农业提供給共  相似文献   

15.
一、“辯證唯物論大綱”一書的基本優點 一九五四年七月到一九五五年一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及前華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华崗同志所著的「辯證唯物論大綱」一書。本书是作者根據在山東大學講授辯證唯物主義的講稿整理成的,最先發表於山東大學校刊新山大和文史哲上。 「辯證唯物論大綱」經過整理又重新出版,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從全國解  相似文献   

16.
前几年,五河县供銷部門經营炕孵小鸡,年年炕、年年亏本。去年,交給我們食品公司經营,全县建了五个炕,共炕孵小鸡、小鴨十九万二千只,仍未能扭轉亏損局面。因此,对炕小鸡这个“賠錢买卖”,誰也不願再經营了。去冬今春,我們先后学习了毛主席《为人民服务》、《抗日战爭时期經济問題和財政問題》、《实践論》、《矛盾論》等几篇文章,提高了我們的思想觉悟,加强了“三大观点”,学会了运用一分为二的辯証法看問題,并用它来指导我們的炕孵工作,由不願經营到积极經营,由往年亏損变为盈余。  相似文献   

17.
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已經取得了偉大的歷史性的勝利,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以後,中國革命就開始進入了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時期。由於這些巨大的勝利,就使我們黨在全國人民中樹立了極高的威信,以毛澤東同志为首的黨的中央成為全黨團結的核心。但是在這些勝利的面前,在實現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线這樣艱鉅複雜的鬥爭中,黨內許多幹部就因勝利衝昏了頭腦,忘記了‘現  相似文献   

18.
貨币与信用是經济范疇,貨币与信用的学說,是政治經济学重要部門之一,利用貨币与信用作为我国建設社会主义的工具,乃是苏联,我国以及其他人民民主国家重要任务之一,因此,研究我国过渡时期的貨币与信用,不但是理論問題,也是实踐問題。可是一进入研究我国过渡时期的貨币与信用領域,首先便遇到一个問题——关于人民币的性質和职能問题,对这个問題如果不加以研究,則正如毛澤东同志在“改造我們的学习”中所曾指出的我們存在着“理論和实际分离”的缺点,他說: 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邏輯,教經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經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  相似文献   

19.
(一)中國古史分期問題討論的焦点中國古史分期問題的討論,到了現在,已進入高潮。如所週知:这个問題的主張,主要分为三派:1.封建社会开始于西周說,2.封建社会开始于战国說,3.封建社会开始于魏晉說,三派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互相辯駁,各不相下,寫下的論文可能已在百万字以上,旁观的人看得眼花撩乱,很难抓住論爭的中心問題或讨論的焦点所在。我們認为:要評論一个学術問題的討論,指出各方的得失,肯定其是非,就必須先弄清楚討論的中心問題或焦点所在。否則,就决难有公平的論断。然則中國古史分期问题討論的焦点,究竟在那里  相似文献   

20.
項羽論評     
項羽到底應該得到怎樣的一個历史評價呢?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题。解放以来,這個問題未得到較全面的討論,因而在認识上還不完全统一。近来,楊翼骧先生把這个問题在历史教學月刊上提了出來,并加以评述,這是極好的。我們應當把一些未肯定下来的历史人物提出,通過大家討論,展開爭辯,加以肯定;并給以適當的歷史評價。這是十分必要的。杨先生認為項羽代表着農民階級的利益而起义,和同一時期的劉邦,反元時的朱元璋,同为中国封建社會史上农民起義的領袖。這樣的看法應當研究。在我看来,固然项羽在反秦鬥爭中曾起過積極的、巨大的進步作用,可是他仍然是站在舊貴族的立場上的。他之所以在反秦鬥爭中起進步作用,在案亡之後又分封天下,起反動作用,不是由於他一開始是農民立場,後來又轉向了舊貴族的立場,而是由於客觀社会條件制約的結果。這是舊貴族的思想在兩種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的兩種不同的表现。今就個人對项羽的一些粗淺看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