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廿世纪西方情感美学的两类取向和两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廿世纪西方情感美学的两类取向和两种关系黄南珊湖北省社科院文学所20世纪西方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表现形态是艺术情感理论,许多重要的美学流派都提出了自己的情感说,①这些情感说呈现出多元形态并得到极化发展,如独特情感说(直觉主义美学)、抒情表现说(表现主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布莱希特"史诗剧"对"叙述法"的倡导奠定了现代表现主义戏剧的基础,他的"陌生化"反写实理论,可以视为是其"叙述一表现"理论的一种延伸.但是,本文认为,布莱希特主张理性控制的"距离说"与强调激情表现的表现主义美学并不完全合拍,它与突出非理性反抗的后布莱希特表现主义戏剧亦不完全一致.布莱希特的"距离说"借鉴自狄德罗等人的理性控制理论,它不能简单地被归结为"表现派","体验论"则不能简单地被称为"反表现派".此外,布莱希特强调社会反映与社会行动的戏剧功能论与突出个人表现的表现主义传统亦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3.
论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美学向光灿在20世纪西方美学思潮中,表现主义是一个有深远影响的流派,它由意大利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所首创,赞同者颇多,但在美学思想上有所继承和发展的,主要是30-40年代英国“最伟大的艺术哲学家”①科林伍德,因而被学术界统称为“克...  相似文献   

4.
宁海林 《人文杂志》2012,(3):97-102
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在一般意义上揭示了视知觉形式建构的基本动力机制问题.它把视觉形式与情感等精神活动融入到视知觉形式动力生成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形式主义美学与表现主义美学之间的分歧,发展了表现主义美学和形式主义美学;同时也使艺术形式和情感表现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弥合了符号学美学中艺术形式和情感的逻辑形式之间的裂痕.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现代西方美学的内在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5.
周纪文 《阴山学刊》2003,16(2):5-12
周来祥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他提出的“美是和谐”理论在中国美学界独树一帜 ,因而又被称为和谐论美学派。周来祥先生的和谐论美学思想体系包括了方法论和体系论 ,美学和艺术本质论 ,美学和艺术形态论 ,中西方比较美学研究和中、西美学史研究。在五十多年的学术研究中 ,周先生始终坚持辩证思维和历史主义观念 ,理性精神贯彻如一。和谐为美是其思想的核心 ,三大美的理论是其精华 ,主潮风格是其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文艺美学中的情感表现理论(表情论),从浪漫主义唯情论开始,经由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符号主义的表情论,形成一支整体发展的流脉①。除了浪漫主义近代表情论之外,其它皆为现代表情论。这一流脉都承认“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这是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但在如何表现情感的问题上,即情感表现方法(表情法)上,又存在着区别。它们递相以情感的抒发化(自发渲泄)—物态化(物象媒介)—塑形化(形式结晶)—符号化(构形创造)的增变,连续推动了现代表情论的深入发展,并推进了现代表情论的表现趋向由个体化向普遍化、…  相似文献   

7.
论艺术的非情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美学与艺术理论存有一个不变的恒定概念 ,这就是艺术在本质上是表达主观情感的感性形式 ,“表情”似乎成为艺术作品一种超历史的共时性的原则规范。然而 ,艺术———这个蕴含人类精神无限可能性的自由鸟似乎一直在和理性概念进行一场不定期的思维游戏 ,以致于意大利现代文艺理论大师克罗齐不无调侃地宣称 :“任何人把艺术理解成什么 ,艺术就是什么。”① 怀疑论美学尝试对传统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核心论题———艺术情感进行否定性阐释 ,对“艺术表情论”予以概念存疑 ;并进一步呈现艺术的非情感性的潜在特征 ,将艺术从个人的主观情感遮蔽…  相似文献   

8.
由于苏珊·朗格对艺术幻象性的强调,其美学往往被视为艺术自律论。作为20世纪的美学思想,朗格的艺术论有其特殊的语境。在反思语境中,朗格没有把审美看成艺术与人类社会唯一合法的关系。从人类视角出发,朗格将艺术界定为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既承认艺术的独立自足性、超越现实的非功利性,又肯定艺术与现实的依存性以及艺术的社会责任。朗格将艺术看成一个具有持续性、统一性和完整性的活动过程,辩证吸收艺术自律论与艺术他律论的合理成分,表现出对二者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一) 20世纪美学很醒目的一个人物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乃夫·贝尔。以他为旗帜或信号,西方美学从20世纪初便吹起一股很强劲的形式主义风。他1914年发表的美学专著《艺术》,集中体现了他的形式主义理论,是公认的对西方现代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本书。他在书中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的著名论点。贝尔的理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在审美主体方面,他论述了审美情感的特性,强调审美情感不同生活中的普通情感,这与科林伍德强调的“艺术表现的情感与日常生活的一般情感没有不同”的观点看起来俨然不同。贝尔认为审美情感是一…  相似文献   

10.
李建盛 《人文杂志》2004,(5):144-149
20世纪中国美学基于自身的历史文化情境和理论现代性需要 ,对艺术这一重要对象美学做出了充满悖论又富有启示的理论诠释 ,本文从美学作为人文科学的理论视域 ,以 2 0世纪中国美学中的艺术理论为主题 ,结合 2 0世纪西方美学中的艺术理论 ,论述和评价了四种美学类型及其对艺术问题的理论诠释 ,最后提出美学应该走向开放的人文科学艺术诠释空间。  相似文献   

11.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谈论艺术的方式。20世纪以前,中国人用自己的方式谈论自己的诗歌、绘画、音乐、建筑、园林等等一切艺术。整个20世纪,中国人一直努力学习用西方的方式谈论艺术,并且开始用西方的理论改造中国的艺术。进入21世纪,中国美学和艺术理论致力于寻找中国问题,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本文借用格尔兹对尤鲁巴人、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和伊斯兰世界谈论艺术的方式的个案分析阐述“谈论艺术的方式”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康德黑格尔美学对中国当代美学具有特殊的引领和重要的示范作用。国内学界对于康德黑格尔美学阐释的主要方向,往往聚焦于康德黑格尔美学与西方古典美学的关系,而对于他们与现代西方美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关注。康德提出了想象自由和天才说,黑格尔否定了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摹仿说及其写实主义传统,为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美学打开了大门。康德提出了审美的非功利说,黑格尔否定了艺术工具论,成为现代西方唯美主义的理论源头。沿着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现代西方美学走上了取消美和否定美的道路。康德承认自然美的自身价值,把西方古典美学强调艺术的优美和谐扩展到自然美的粗犷崇高,对浪漫主义自然观做了比较系统的总结。黑格尔承认自然美的抽象形式是自身所固有的,同时黑格尔关于自然美契合人的心情说对于现代西方移情说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今环境美学和康德黑格尔美学之间存在某种可辨识的逻辑联系。康德黑格尔是他们所处时代急剧变革的西方艺术思潮在美学领域的表达者,启动了西方古典美学的范式革命,在现代西方美学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审并校正国内学界对于康德黑格尔美学的定型化理解,对于推动中国当代美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80年代兴起的生态美学具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及东方原生性特点.西方生态哲学与生态美学则具有后生性特点,其代表人物海德格尔、怀特海与阿伦·奈斯的生态理论均具有明显的东方元素.生态美学的原生性表现在其“天人合一”的哲学前提、万物平等的价值取向以及生生为易的生命论美学内涵等诸多方面.西方环境美学是其原生性理论形态,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遗痕、分析美学的方法与艺术美学的影响等.在21世纪,两者只有通过交流对话,才能使世界生态环境美学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光芒 《北方论丛》2001,5(4):82-88
“五四”启蒙精神孕育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叙事传统,分别表现为“理性浪漫主义叙事”和“情感阳性主义叙事”,它既是中国化的启蒙哲学与美学精神的体现,亦有着更为深广的文化人类学与哲学的根据。从审美表现上说,理性浪漫主义叙事的特点在于以情绪化、情感化为艺术手段与表现方式,但在其深层反映了人的情绪情感对理性的判断与解构,对理性的要求及向往,突出强调的是情感对理性的作用;后者则是理性崇拜精神在审美上的反映,从艺术表现对象来说,它又表现为探讨理性对人的意志、信仰等情感世界的作用。这两大叙事传统共同表现了以清理激荡为人的解放动力的启蒙主义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学理论历史悠久,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来看,主要是模仿论、表现论和形式论三种理论的形成、嬗变和交替。19世纪的形式论和20世纪的形式论是一致的,对于文学审美特征和文学之所以是文学的特异性的关注和探索,对于文学自身独立性的充分肯定,两个世纪的形式论是共同的。因此,20世纪西方形式论是19世纪西方形式论的沿革,19世纪西方形式论是20世纪西方形式论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6.
在艺术理论史上,人们以再现说、表现说、作品论等理论来论说艺术的本体。20世纪初新托马斯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利坦在艺术理论领域中,运用并创造性地发挥圣托马斯·阿奎那学说的理论原则研究艺术,从灵魂的本质以及灵魂与艺术的关系来考察艺术本体,并结合其艺术理论对现代艺术的成就和不足给予精辟的批评,丰富了托马斯主义。  相似文献   

17.
潘知常 《东南学术》2021,(5):198-214
生命美学从理性或者神性之外去阐释生命存在的意义,是西方19世纪上半期到20世纪初逐渐形成的一个美学思潮,由叔本华、尼采、狄尔泰等人创始.精神分析美学使得生命美学更加"立地",有机美学使得生命美学更加"顶天",存在主义美学使得生命美学更加"主观",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使得生命美学更加"社会",后现代主义美学使得生命美学更加"身体".生命美学的共同之处是:以生命为视界,以直觉为中介,以艺术为本体.生命美学是西方现代美学真正的开始,至今还存在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隶属于广义的浪漫主义美学体系,他接受克罗齐和斯平加恩的表现主义美学,批评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的"标准说",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上与梁实秋为代表的古典主义思潮相互抗衡、对立.他在美学上沟通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和中国古典文论中个性、性灵的内在学理关联,理出中国古代浪漫文学思潮的脉络;他选择中立的文学性质与功用的定位;他在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对立的世界性的语境中,深刻批判"唯物机械论",大力弘扬自由意志.  相似文献   

19.
分析美学是20世纪后半叶在英美及欧洲诸国占据主流位置的重要美学流派。分析美学依托于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的学理背景,以及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国内时代氛围等多种因素,决定了分析美学在中国的边缘地位。分析美学具有反本质主义倾向,把问题论域集中于艺术领域,在研究方法上注重语言分析。中国当代美学主流话语则带有强烈的本质主义倾向,以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为理论重心,强调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重要性,并将其置于艺术美之前。这两种不同的理论走向,使得分析美学至今难以有效地参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建构。讨论分析美学与中国美学之间的复杂关联,推动分析美学在中国美学话语中发挥积极作用,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20.
杜威批判性地吸收了英国浪漫主义者、托尔斯泰、克罗齐、鲍桑葵等人的表现理论,并将之融入自己的经验论美学体系当中.经过杜威的重构,表现论美学的四个基本问题呈现出了更为系统、更有阐释力的理论样貌:表现的主体由原来的直觉或情感的认知者被重构为一个生存的行动者,还原了表现主体的复杂性;表现的对象由直觉或情感被重构为一个完整的经验及其意义,改变了表现论美学重情感而轻理智的状况;表现的意义由获得初步的或对于情感的认知变为对于原有经验及其意义重建与提升,提高了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表现的过程由艺术家主观的创造被重构为一个完整经验及其意义的创造性转化.指明了表现形式和生活经验之间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