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其实质是美国向全世界转嫁本国的经济危机,无论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还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利用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通过美元的升值和贬值来操控世界经济。美元这种左右逢源的优势地位,是美国虽然背负沉重的债务包袱却很少可能发生美元危机的重要条件,也是金融霸权对美国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既不是沃勒斯坦所认为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世界范围内殖民扩张所形成的具有全球联系和特征的世界经济的延续和扩展,也不是吉登斯认为的由于民族国家及其体系为扩张提供制度保障从而使世界经济扩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发展导致的西欧社会经济变化从而进行海外扩张的逻辑结果。正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欧洲殖民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是欧洲殖民国家剥削、压迫、奴役和控制殖民地国家,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也延续到当今世界体系之中,决定了当代的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场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  相似文献   

3.
和谐世界的提出有重大意义,表明了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外交思想将以和平、发展、合作为主要线索,这种外交理念体现在国际体系层面上就是中国的全球治理思想,表明中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所禀赋的理念,即与其他国家实现共同安全、共同发展及文化上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既不是沃勒斯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开始所形成的具有全球联系和特征的世界经济的延续和扩展,也不是吉登斯认为的由于民族国家及其体系为扩张提供制度保障,使世界经济扩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发展导致西欧社会经济变化,从而进行海外扩张的逻辑结果.正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欧洲殖民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是欧洲殖民国家剥削、压迫、奴役和控制殖民地国家,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也延续到当今世界体系之中,决定了当代的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场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  相似文献   

5.
2012年世界经济体系寒意依旧,欧债危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趋缓、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拖累了全球经济迟迟无法回暖,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又为本已动荡不安的全球市场蒙上一层阴霾。作为世界石油生产中心,中东局势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分析中首先建构出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列宁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后,进一步提出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全球联系的思想。邓小平科学地把握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关系,其理论具有鲜明的全球视野。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理论从思想学术角度说是一个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其核心理念是:全球化是难以阻挡的历史趋势;全球化进程由资本主义所开创并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主导,它对非西方社会的发展道路和前途会产生重要影响;融入全球体系是所有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要前提;社会主义只有开放才能存在,只有在与资本主义全球经济体系的联系中才能得到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中,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得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世界贸易格局变动中的中国因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世界贸易格局变动中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国的崛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全球经济分工与合作,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影响世界贸易格局变动的重要因素.这种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动,又反过来对世界和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过程实际上是世界体系、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从历史角度看,全球化过程的起点,不是像“欧洲中心论”传统观点所主张的那样,是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并向全球扩展时开始的,而是起源於1400—1800年间亚洲支配世界体系的时期,而在这个时期,中国是整个亚洲体系的核心,因此,是世界体系的核心。直到 1800年,中国一直是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在全球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区域力量。到1800年,中国的这种地位最终演变成制约中国发展的包袱,导致  相似文献   

9.
承孟华 《今日南国》2009,(22):12-14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逐步深入与发展,全球各国的经济联系也日趋密切。作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链条,中国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迅速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以及西方美容文化的逐步渗透,中国的美容文化也日益融入到一体化的经济体系中。百丽雅美容国际集团,凭借国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先进的“三养”文化理念,经过18年的开拓创新,借助国际先进的技术水平,逐步开拓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0.
贫困是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党的领导制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通过建立系统完备的领导责任体系、资源投入体系、扶贫监督体系和政绩考评估体系,确保真扶贫和扶真贫;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识别体系、帮扶体系、政策体系、社会动员体系,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脱贫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扶贫方略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脱贫攻坚在全球贫困治理中彰显了中国担当。  相似文献   

11.
金碚、李钢、陈志在《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0期上撰文指出,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显著加快了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进程。可以预计,一方面,由于其自然资源禀赋的特点,以及现行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秩序,通过商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出口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以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将成为中国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制造能力的不断提升,而需求增长相对有限,因而中国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对各国企业具有越来越大的吸引力。所以,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中国产业同世界产业的竞争关系将越来越复杂。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趋势将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徐虹 《今日南国》2009,(8):35-35
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今,世界印象中的中国不应该仅仅是茉莉花和中国龙,中国功夫和熊猫,中国制造与北京奥运。迅猛崛起的中国需要认知世界,世界更需要了解活力的中国。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着眼世界命运与人类前途提出的中国方案,它联通"中国梦"与"世界梦",为全球治理建言献策,蕴含着丰厚的内涵。这一方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全球治理巧妙结合,创新发展全球治理理念,勾画出全球治理的新构想。它以中国创新缔造世界价值,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全新路径选择,在国际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五个方面引领新的价值取向,彰显中国智慧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通过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唯心史观,构建起唯物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世界历史的逻辑起点、历史主体与价值取向,为审视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历史主体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理论启示和理论依据。作为世界历史新阶段下的历史主体,中国立足自身和国际社会的现实境况,加强与其他国家间的对话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进程,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真正世界历史主体的公正力量。  相似文献   

15.
孔子学院,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是中国政府为了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而设立的机构。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成立,之后,孔子学院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在全球上百个国家建立了近500所的孔子学院。  相似文献   

16.
世界城市不仅要在全球政治、文化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同时也必须在全球的经济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因此,世界城市也必然是国际的金融贸易的中心。北京要建设成为世界城市,必须首先成为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均具备以下特征:有全球影响力的、高度繁荣的标志性现代商业街区;有产业拉动作用明显、高度发达的商务中心区;有高度便捷的宜居生活服务商业体系;有多样化,高度丰富的国际品牌、自主品牌和传统品牌的集聚。北京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城市,也必须着力于以上四个方面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实施"双一流"大学建设,明显具有全球比较的竞争含义,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诉求。"世界一流"是国际评价水准,是给予位列前茅的大学"世界一流"的地位和荣耀。这不仅会影响大学组织的期望,而且还能吸引更多的社会支持。所以深入研究国际大学评价体系,对我国大学"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客观分析世界大学评价体系的优点与局限性,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应该以学科为基础,强化大学职能,坚持特色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互动越来越大,国家利益的外部决定因素日益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国内和谐社会的建设必然体现为相应的外部需求,构建和谐世界是国内建设和谐社会的自然延伸,是建设我国和谐社会的必然需求和重要条件。由此,启发并催生了中国探寻外部构建和谐世界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是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是宣传和谐世界理念、开展和谐外交的中心场所;以周边为腹地的地区机制是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平台,是建设和谐周边、和谐亚洲的地区框架;跨地区、跨洲际合作是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形式,是开展全方位合作、实施和谐世界战略的有效手段;以议题为导向的会议论坛是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途径,是承担国际责任、推进全球治理的现实渠道。  相似文献   

20.
束霞玲 《金陵瞭望》2008,(10):31-31
不久前,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等单位联合创办的第三届杰出华商大会财富领袖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苏宁环球集团董事长张桂平作为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副主席、全球华商500强俱乐部共同主席在会上的发言引发了在场嘉宾的热烈掌声。他说“放眼全球,各国华商已成为世界经济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当前中国经济全面腾飞.全球华商经济方兴未艾,正处于持续高速发展的阶段.华商企业的规模日渐庞大.实力越雄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