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92年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发兵入侵朝鲜,明政府应朝鲜请求出兵救援.战争前后历时七年之久.明王朝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战争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战争的旷日持久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加重了人民负担;战争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实力,为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发展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播州的杨应龙乘机发动叛乱、建州女真迅速崛起,等等.已陷入全面政治经济危机之中的明王朝,在战后不到五十年终告灭亡.  相似文献   

2.
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两次中日战争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相隔半个世纪的两次中日战争即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通过对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目的、方针、方式、手段等的比较,分析其侵略性、冒险性、掠夺性、野蛮性等共同特点。从影响战争胜负的战争领导、民众动员、战略战术、国际环境等因素,说明为什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遭到失败而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百年反侵略战争中唯一取得彻底胜利的战争,这是在世界反法西斯的大趋势下,全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机关头,促成全国各派力量团结合作,形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力地打击了侵略者。中国共产党是实现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4.
迎接21世纪的中日友好大发展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孙平化送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弄人民反洁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即将迎来新世纪的曙光。1996$是承前启后重要的一年,中日两国人民都期待在新的一年里,双方共同努力把中日友好关系继续推向前进,迎接对世纪的...  相似文献   

5.
赵国军 《国际论坛》2012,(3):7-12,79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不仅赢得了冷战,而且在冷战后发动的一系列针对非西方民主国家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催生了国际关系中的"民主胜利论"。该理论认为在政权类型与战争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由于民主制度的优势,民主国家在与非民主国家的战争中更容易取得胜利。文章在对"民主胜利论"的主要观点进行阐述后,认为其赖以支撑的统计数据存在瑕疵,"选择效应"和"战场决胜"解释缺乏说服力,民主和战争胜利之间的因果变量关系难以成立。文章认为,作为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一脉,"民主胜利论"的理论和逻辑错误深嵌于其浓厚的西方"民主"迷思和意识形态情结之中。  相似文献   

6.
根据毛泽东人民战争的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全面胜利。在现代条件下的反侵略战争中,尽管武器装备和战争样式会有许多新的变化,但是,依靠人民战争取胜的指导路线不会变。越是现代战争越是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现代化武器装备越要充分发挥人  相似文献   

7.
西南战争是日本明治政府平定士族反政府叛乱的一次重要战役。这场战役是日本革新势力与守旧势力的一场总对决,是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以中下级武士为多数的士族阶层是推翻幕府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保留着巨大的权利。而明治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触犯了士族阶层的利益,二者激烈的冲突下最终演变成1877年的西南战争。战争的最终结果是代表封建势力的士族的失败和明治政府为首的新兴势力的胜利。西南战争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场战争扫清了日本士族势力,使政权完全集中于明治政府,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自由民权运动的勃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同西汉抗击匈奴以及唐朝初期抗击突厥一样,都获得了对外自卫具有长远意义的成功。但抗日战争胜利是三次胜利中自卫一方在形势特别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就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说,抗日战争集中了西汉抗击匈奴战争和唐朝初期抗击突厥战争的优点,并把这两个优点发挥到几乎是极致的程度。这是抗日战争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组织动员农民参与战争勤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夺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抗战胜利后,在新解放区农村开展的战勤工作,因受农民心态、时局环境及村干部作风问题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一度陷入困境。基于此,党实施针对性有效手段对村干与农民进行双向组织与教育动员,促使后方力量能够团结一致,取得战争胜利。高鲁在其工作日记中记录了农民与村干部的日常状态,一定程度上再现和还原了复杂多歧的历史面相,是从微观角度观察战勤工作的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管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层党政乡村治理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略述藏族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贡献唐蓓今年,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回顾历史,不忘国耻,展望未来,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如芦沟桥事变不久,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发表告国际无产阶级宣言中所指出的:是世界无产阶级及整个进步人类反...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及战争期间,英国从绥靖到对抗,从战争初期的失败到战争的最后胜利,与它的国内事态发展有密切联系,国内发展推动了战争,战争又促进社会变化,人民对战后的期望是战争胜利的保证,同时又为战后的“新社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抗战胜利60周年的确是一个值得纪念事件,抗战是自鸦片战争以降中国人唯一取得彻底胜利的一场大规模民族战争,无论从哪样一个角度来看,对于激励我们的民族精神,推进现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变革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与抗战的关系也主要被置放于“爱国主义”的态度上,从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到是非分明的和平岁月,一个给作家对于战争的态度直接决定着文学作品的价值,“与抗战无关”论理所当然将被视作是对文学“进步”主潮的反动。应当说,这样一些文学的“尺度与标准”都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在于,时间距离的拉开往往也可以给我们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清朝的康熙,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长达六十一年,几乎占清朝统治时间的四分之一。在这六十一年内,康熙守成兼创业,顺应国情民心,励精图治,平定三藩叛乱,收服台湾,粉碎少数民族中上层分子掀起的分裂阴谋,胜利地完成了巩固统一的战争,对抗御沙皇俄国的侵略,制止民族分裂,维护河山统一,作出了很大贡献。文治武功极一代之盛,诚不失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理所当然地赢得了高声重望。据清代史料记载,康熙从一六八一年平定三藩叛乱,到病死的前一年,即一七二一年,四十年内,每当军事征战或者政治半争取得重大胜利时,文臣武将,藩王贝勒和少数民族的首领,纷纷要求给康熙上尊号,加徽号,歌功颂德,数达十二次之多;但是,康熙在胜利面前,在赞美声中,保持了较为清醒的头脑,从不“侈然自足,为无谓之润色”,总是“谦挹有素,终不之许”。这种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相似文献   

14.
王船山(1619~1692)的军事思想对毛泽东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在《黄书》中提出的反侵略的全民战争军事思想,被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成功地运用于抗日战争的实践中,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历史上第一次赢得了伟大胜利。在解放战争的实践中,这种基于王船山全民战争思想上形成的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荟萃成以“十大军事原则”为核心的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统战、外交诸多方面为合力的系统完整的人民战争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辉煌业绩。这种饱含中国传统谋略的人民战争思想在目前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仍未过时,中国人民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战争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5.
论华侨在抗日战争胜利中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华侨在抗日战争胜利中的重大贡献闫允生,李梦红50年前,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本文仅就广大海外华侨对抗战胜利所作的...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石油工业是在经过战争废墟的原有油矿的基础上建立的,也是在边区自给经济建设和反封锁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边区的石油工业成为边区工业建设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边区石油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促进了边区工业经济的建设,为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物质基础,也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是一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抗日干部学校,大力培养抗日干部,放手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是在抗日烽火中培训干部,中心任务是为抗日战争服务毛泽东同志指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任务,第一为抗战培养干部,每个根据地都要尽可能开办大规模的干部学校,越大越多越好。”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抗日根据地的干部学校的首要任务是为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8.
在抗日战争的历史画卷已经翻过五十年的今天,每当我们回忆起在那惊心动魄的民族战争中,无数英雄血洒疆场的可歌可泣事迹、回忆起各阶层民众中那些曾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而牺牲自己利益和性命的人们,都不能不深深地体会到一点,这就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八年的时间,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战争的胜利。这一胜利不仅改写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屡被列强欺侮的历史,而且取得战争胜利时间之短、所战胜对手之强,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中也是少有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八年抗战的胜利证实了国共两党的再度合作,是争取民族战争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深入研究了战争胜负的社会经济条件的一些基本问题。在他们的著作中,论证了关于经济作用,人民群众的作用以及他们的觉悟和组织性在取得胜利中的地位,阐述了战争中精神因素作为深刻社会的、阶级的,因而也是政治的现象的特点。列宁关于社会经济条件对战争胜利的思想,在伟大卫国战争年代和其后我国的历史时期,得到了继续发展。苏共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的苏共纲领指出,伟大卫国战争是对新制度的严峻考验,它光荣地经受住了这个考验。苏联人民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苏维埃国家的国际威望。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论述了了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在信息时代仍然是取得未来反侵略战争胜利的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