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流士是波斯帝国颇有作为的国王。他上台后,对内消平内乱,厉行改革。对外侵略扩张,开疆拓土,极大地促进了波斯帝国内部、外部的全面交往。他不仅挽救了风雨飘摇中的波斯帝国,而且把它推向强盛的顶峰。本文从历史交往的角度,探讨大流士在促进帝国交往中的积极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他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我国使用麝香的历史大约已有两千年。波斯不出产麝香,但波斯人至迟在萨珊王朝已开始使用麝香。“和田的麝香”在波斯久负盛名,一般波斯人也以为和田盛产麝香。事实上,这些所谓“和田的麝香”大都并非出产于和田,而是从中国的关中地区、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等麝香的产地通过“河西路”、“青海路”等丝绸之路传到和田,再输入波斯的。和田是麝香从中国向西输出的重要集散地。中国的麝香很可能在萨珊王朝时就已传入波斯。  相似文献   

3.
近40年来,国外学术界在犹太一基督传统研究领域中对波斯时期的关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有不少专著和论文问世,但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孟振华博士新著《波斯时期的犹大社会与圣经编撰》(宗教文化出版社于2013年6月出版)是对波斯时期的犹大社会与圣经的编撰进行专题研究的一部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力作,为学术界和普通读者打开了一扇理解社会与经典关系的窗口。  相似文献   

4.
试析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斯帝国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波斯民族创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世界大帝国,开辟了“帝国时代”,因此形成了世界上第一次文明大汇合,使所有的文明国家(或地区)都沟通了。东方和西方的文明都获得了同步发展,尤其是希腊世界和波斯帝国有了空前的发展。在文明大汇合中产生了第一部“世界历史”巨著──希罗多德的《希波战争史》,并成为此次文明大汇合的丰碑。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主要包括波斯伊斯兰园林、西班牙伊斯兰园林和印度伊斯兰园林等.波斯伊斯兰园林是伊斯兰园林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但目前缺少相关研究.以波斯花园世界遗产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历史发展和概况.在此基础上,从构建体系、整体布局、水系、园林植物、建筑等方面研究了波斯花园独特的风景园林特征.进而基于文化景观的视角,研究了波斯花园的文化景观属性及其主要价值和影响,并分析了波斯花园对我国风景园林的启示与思考.通过系统研究波斯花园,对丰富和补充伊斯兰园林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伊朗波斯湾战略是伊朗国家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伊朗的外交、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伊朗的波斯湾战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国际处境的变迁和国力的强弱变化而不尽相同,但具有顺势而为、因时而变的特点。两伊战争之后,伊朗开始基于以国家利益作为战略决策判断的首要依据。其波斯湾战略与时俱进的转变,促进了伊朗与波斯湾邻国关系的缓和与发展,也与域外国家在地缘政治博弈与妥协中实现共存。伊朗的波斯湾战略既具有历史延续性,也具有阶段创新性;既有实现的可行性,也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宋代文献尤其是医学文献中有大量关于矾的记载,其分类和命名十分杂乱,但大致可分为明矾、绿矾、黄矾和胆矾四类。土矾和波斯矾之名也需考证。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波斯传统中的“酒”文化背景,梳理出波斯古典诗歌中的“酒”意象主要体现出五大层面的含蕴:爱情、美好事物、正义力量、及时行乐和排忧解愁,这反映了波斯文学的一种地域性,展现着波斯人独特的民族心理,彰显着有别于其他民族“酒”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希腊文明,以及接下来整个的西方文明能够延续下来可以说离不开希波战争中的一场海风,当年,波斯帝国正处于鼎盛时期,完全有能力推翻希腊。在公元前480年的萨拉米斯海战中,尽管波斯舰队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是希腊海军将领特米斯托克利斯利凭借对于风力知识的了解,轻而易举地扭转了战争的形势,为希腊文明赢得了发展繁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海风拯救了西方文明 希腊文明以及接下来整个的西方文明能够延续下来,可以说离不开希波战争中的一场海风。当年,波斯帝国正处于鼎盛时期,完全有能力征服希腊大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在公元前480年的萨拉米斯海战中,尽管波斯舰队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是希腊海军将领特米斯托克利斯利用他的风力知识,轻而易举地扭转了战争的形势,为希腊文明赢得了发展繁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喀喇汗、西辽两个地方政权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因素以及特定历史时期的各方面相对隔绝,使得汉文、波斯和阿拉伯文的史料记载较少且各有长短。魏良瞍老师二十年如一日,在原版的基础上竭力搜集汉文、波斯和阿拉伯文史料,并博采众长借鉴近当代中外史家成果,遂使付梓新作《喀喇汗王朝史、西辽史》得以引起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12.
波斯神话及其在新疆的流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波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老而优美的波斯神话,象一块具有特异色彩,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瑰宝、在世界神话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为伊朗的妇孺皆知,而且广泛流传于西亚、中亚各国各族人民之中,成为亚洲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波斯神话最早见于波斯琐罗亚斯德教(我国又称拜火教)的《阿维斯陀》经书之中。《阿维斯陀》又名《波斯古经》,约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陆续编成,共21卷,约35万字。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耶斯那》记载着大量的波斯神话和历史传说。令人  相似文献   

13.
一、阿尔及利亚石油工业的起步、发展及改革历程阿尔及利亚地处北非,是非洲举足轻重的国家之一。与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和波斯湾、阿拉伯半岛沿岸的几个大的石油输出国相比,它的石油资源储量和产量在世界石油市场中所具地位并不十分突出。但阿尔及利亚的国民绝...  相似文献   

14.
李王旬在“花间词人”中卓然名家。本文选取文化阐释的角度,认为李王旬作为在华之波斯人,深受汉文化和其波斯本土文化的双重影响,无论在人生经历、生活方式还是文化心理、文学创作上,都无法磨灭这种双重的文化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李王旬词中,便是在题材取向、风格特色方面均有异于当时词坛之总体趣尚。李王旬词大致可划分为志风土词、渔隐词和艳情词三类,前两者风格明显不同于花间词总体风格,艳情词亦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花间词总体风格的疏离,这些都是可以找到双重文化因素影响的痕迹的,本文即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是信奉伊斯兰教、以传播伊斯兰教为己任的阿拉伯民族和信奉祆教的伊朗波斯民族在全面接触和深层交往中逐渐实现的.伊朗与阿拉伯的早期交往奠定了两个民族交往的历史基础,阿拉伯人对伊朗的军事征服是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前提条件.在阿拉伯穆斯林的统治下,波斯人一直处于劣势和被动.在政治和宗教生活中,阿拉伯穆斯林对波斯祆教徒进行诱惑和胁迫.经济生活的困境使波斯祆教徒大批改宗伊斯兰教.法律地位的不平等和通婚削弱了祆教群体.在文化交往中,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逐渐在伊朗占据主导.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什叶派在伊朗的传播和发展上.  相似文献   

16.
论西蒙     
西蒙在萨拉米海战中作战勇敢,赢得了荣誉,被当选为将军,登上了雅典政坛。他促成了提洛同盟的建立,指挥爱昂战役和攸利密顿河口之役打败了波斯军队,建树了卓越的功勋。他保持与斯巴达的友好关系,积极扩充雅典海上势力,有力地抵御了波斯的攻击。他极力维护带有贵族色彩的温和民主政体。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学术界,奥古斯丁作为基督教神学家的地位虽已得到肯定,但作为一位承上古启中古跨文化的学术大师的地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世界文明发展的视角来看,奥古斯丁是欧洲文明的主要塑造者之一,文化渊源含有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乃至波斯文化,可以说是集多种异质文化因素于一身的大师。  相似文献   

18.
希波战争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波斯帝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甚至是波斯帝国灭亡的直接原因。然而这种观点由于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而越来越无法使人信服。笔者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希波战争对波斯的影响和波斯帝国衰落的原因两个方面上分析认为,希波战争并不是波斯帝国衰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仅有十个部落的波斯人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成为一个幅员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帝国? 答:波斯人原来居住在伊朗高原的西南部。于公元前七世纪末被米底王国征服。前六世纪初波斯人有十个部落,部落里已经有了贵族氏族,前558年出身于一个叫阿黑门尼德贵族氏族的居鲁士,利用米底和巴比伦的冲突,以及米底内部的叛乱,率领波斯人反抗米底统  相似文献   

20.
《山东师大学报》今年第1期刊登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演说辞内容浅析》一文有几处值得商榷的地方: (1)在第二部分“从演说辞看伯罗奔尼撒战争之远因和近因”中,作者写道:“继而,雅典人开始伺伯罗奔尼撒人发生摩擦:雅典人同斯巴达人在埃及发生战斗”。但历史实际是:公元前462年,伊那罗斯领导埃及人暴动,反抗波斯的统治。公元前460年应伊那罗斯邀请前来援助的雅典舰队驶入尼罗河。波斯国王曾派人带着金钱到斯巴达,企图贿赂斯巴达人入侵阿提卡,以迫使雅典从埃及撤军,但遭到斯巴达的拒绝。公元前454年,雅典在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