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与作品之间的联系不可分割,法国规定作者权属于著作权保护,作者权保护独立于民法的人格权,合同法和侵权法保护。法国著作权二元论认为,作者一般只能是自然人,作者经济权利和作者精神权利是两种不同、相互独立的权利,对作者经济权利的限制不能同样适用于限制作者精神权利,作者经济权利和作者精神权利的期限不同。一般来说,作者经济权利是有期限的,可以转让给他人,而作者精神权利保护的是作品中的人格利益,独立于作者声誉,作者精神权利理论上则无期限,不能转让给他人。  相似文献   

2.
论小说作者与隐含作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斯等学者提出的“隐含作者”的概念有否定作者介入小说的倾向。事实上,真实作者是小说中的客观存在,是在作者与读者的精神交流中具有主宰意义的因素,因此,不能用隐含作者取代、否定真实的作者。  相似文献   

3.
否定现实作者与文本间的联系是“隐含作者”理论所普遍存在的误区。“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具有密切的联系 ,隐含作者艺术人格总是作者现实人格的投影 ,是现实人格丰富性与复杂性的某些侧面或互补性的体现 ,是对现实人格的审美化与理想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否定现实作者与文本间的联系是“隐含作者”理论所普遍存在的误区。“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具有密切的联系 ,隐含作者艺术人格总是作者现实人格的投影 ,是现实人格丰富性与复杂性的某些侧面或互补性的体现 ,是对现实人格的审美化与理想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儿女英雄传》的叙述技巧非常出色。其最特别的,是文本中作者频频现身。这种“作者现身”有违小说发展为一个成熟文体之后“作者隐退”的一般规律,主要表现为“说书人”对作者的指涉以及书中人物对作者及小说本身的评论。这一技巧神似后现代文学中的“元小说”。但是,小说中一次次的“作者现身”,只不过是作者个人情绪的一种宣泄,意在赢得读者对作者的认同;元小说恰恰相反,它是要解构作者权威的。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加强作者队伍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队伍的建设是科技期刊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方法是:第一,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的建设,快速建立作者库,并利用作者库加强与作者的沟通交流;第二,通过参加与期刊报道内容相关的学术会议,以及开展科技论文写作的交流讲座,实现与作者面对面的交流;第三,通过作者投稿,有针对性地对作者进行写作指导,提高作者论文写作水平;第四,通过建立选题和专栏,引导、激发作者创作热情。实践表明,这些方法在作者队伍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隐含作者"本是一个文学概念,但该概念和文本阐释方法为人们呈现了无限广阔的阐释空间,可以将其延伸到其他叙述文本和叙述形式,任何符号文本的背后都有一个隐含作者。隐含作者也存在于品牌符号文本中,品牌形象就是品牌"隐含作者",是"代理作者"与"推论作者"的合二为一。而作为品牌文本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诉求对象,品牌社群是品牌的"隐含读者",直接影响着品牌"代理作者"与"推论作者"二者融合的程度,也决定着品牌形象的清晰度。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是一种诉诸于作者审美体验的结构体。作者叙述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且影响着借助作品与作者发生联系的读者的接受方式。本文试图探讨在作者叙述方式的变化下,作者与文学作品、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文化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它的诸多特征对于文学作者的影响是巨大的。“作者是什么”、“谁是作者”成为应当正视和关注的话题。在商品社会条件下成为艺术品复制者,在人类精神的夜半作为“拾垃圾者”,在语言游戏中的作者之死,大众文化时代的平庸写作,沦为语言狂欢和文化市场的同谋等等,应该说是比较准确地描述出了后现代作者的形象。文学的状况与作者的境况是密切相连的,后现代文化中的作家境况其实也是人类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0.
作者是国家文化创新的重要主体,要发展国家文化就必须保护作者的利益。而投稿是作者将自己的作品公之于众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当前我国用稿市场稿件供求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作者在投稿过程中的利益往往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不利于调动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投稿过程中作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试论著作权法中的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法是一部以保护作者权益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法,在国外又称为“作者权法”。木文从回顾作者法律地位的确立过程入手,对作者的含义及其认定、作者的类型及其区分等问题作了分析研究。着重探讨了作者在著作权法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缘由,即:(1)著作权的保护客体是作者智力劳动的结晶;(2)著作权的产生源于作者的智力劳动;(3)作者是最重要最直接的著作权主体;(4)著作权首先属于作品的作者;(5)作者较之于邻接权人亦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宋代有诗、词、文作品传世的作者共16775人。超过一半的作者都是孤篇存世,存诗文词1-9首(篇)的低产作者占八九成,中产作者有一成多。诗文存量在501首以上的高产作者有157人,其中陆游诗作最多,达9242首,苏轼的文章量居首,有4837篇。从地域分布来看,浙江的作者最多,其次是福建、江西,这三省的作者占天下之半,可见其文风之盛,也见出作者分布的不均衡。从南北对比来看,南方占绝对优势,北方10省市的作者总数不如浙江一省的人多。作者的版图分布,呈两片一带一点型。从作品量的贡献来看,词文的创作量都是江西第一、浙江第二,诗作量则是浙江称雄。宋代诗文七成多的作品是由浙江、江西、四川、福建、江苏五省的作者创作的。从地市级作者分布看,福建南平市的作者数高居第一,福州第二,杭州第三。数据表明,进士人数与诗文词作者人数呈高度正相关,进士多的地区,作者亦多、文风亦盛。从阶段性变化来看,元祐时期,宋代诗文词全面进入高峰期,数据印证了元祐文学的辉煌和南宋中兴时期文学的“中兴”。宋代诗词文作者和作品的统计数据,细化了对宋代文学发展进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隐含作者"这一概念应用很普遍,但是它的定义和所指一直仍然是学界的争论热点。本文结合当前此领域的主要学术焦点,对引进"隐含作者"的必要性,他和真实作者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隐含作者"这一概念这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隐含作者的提出有利于严谨的文学批评;隐含作者源于真实作者的创作又有赖于读者的建构,他和真实作者之间是一种动态的交叉关系,因此,隐含作者不是一个实体,而是在阅读中得以具体化的一个抽象的集合体。借鉴语言学的两组术语——音位和音位变体以及语素和语素变体——的理解,隐含作者可以表示为:1+1+1+1+……1=1,所以,隐含作者可以是一个(抽象的),也可以是许多个(具体的)。有鉴于此,文章最后提出了对查特曼经典图示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4.
作者资源是一个出版社必须掌握和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文阐述了作者资源的特点,在分析当前出版社利用作者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开发利用作者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隐含作者是叙事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不可靠叙述的判断和文本的阐释都具有重 要影响。对 《洛丽塔》中隐含作者的建构不仅依赖于对叙述者可靠性的判断,也依赖于作者本人的 说明。这进一步表明,隐含作者不仅仅是读者从文本中推导出来的,也是作者隐藏在文本之内的一个 化身,对小说的阐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应重视对论文清样的自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作者自校论文清样,是学术期刊控制编辑出版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作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作者对此并未引起广泛重视.通过分析学术论文作者自校环节经常遇到的著作权、论文质量和作者素质等问题,提出了作者应重视对学术论文清样自校的理由.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需要感悟的,阅读中的感悟是作者与读者心与心相互碰撞、情与情相互冲激后的融合,是读者好似心中要说的话被作者说出了,读者要表达的情,在作者处找到了倾诉的对象,达到了共鸣;读者在阅读时走进作者的心,作者则与此同时占据了读者的情。阅读产生了感悟,而使文字复活、情趣相通。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的责任编辑、作者、读者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活动的三要素,构建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办好科技期刊的保证。尊重作者,理解作者,与作者相知相交,是办出本专业独特风格科技期刊的保证;了解和适应读者,满足读者需求,尊重读者和引导读者,共同实现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汉代文学批评是社会批评向作者批评的转型期 ,刘安、司马迁、扬雄、班固、王充、王逸等作者批评中已萌发鲜明的文人意识 ,表现在作者传记批评、作者自传批评、屈原论争和作者专论中 ,突出了文学作者的人文精神 ,强化了作者个性、独创性、自主性 ,弘扬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精神 ,凸现了作者的文化身份和地位 ,使文学作者的独立性伴随着文学的独立性而确立。汉代作者批评中的文人意识影响了中国文学和批评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于纪实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在我国存在不同的看法。作品是作者创作的。著作权制度的宗旨是保护作者的权利和鼓励创作。一般情况下,著作权属于作者。我国《著作权法》也在特定的情况下,把著作权归属于作者所在的单位或者委托人。纪实文学记述的事件,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对于纪实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仍然可以在辨明作者之后,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