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初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国际“新自由”中关于美国“引导世界”、划分“文明国家”和“独裁政权” ,认为国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等观点 ,在 2 0世纪后期最终发展成为“民主和平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以民主典范自居的美国却一直因其所谓的“民主”选举制度尤其是总统选举制在实践中所产生的非民主效果而被人所批判和讽刺.理解这种现象的关键在于理解总统选举制度与民主的真实关系.本文从民主视角出发,分析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所产生非民主的后果和其内在的民主实质,解释了民主性与非民主结果两者统一共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的重大理念,也是对党百年民主政治建设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过程的集合体思想研究民主问题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旨在增强民主自信.其历史轨迹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找到民主新路,为民主自信奠定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民主自信进行实践探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民主自信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谢坚 《社区》2008,(19):18-19
在基层民主实践的过程中,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八村把四个“民主”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整体来推行,通过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保障了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落实了居民民主自治权利。现在潍坊八村居民的民主意识得到了提升,居民的参与意识正与目俱增,形成了一种浓浓的居民自治氛围。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社会伦理思想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代对重建和谐、公正社会伦理秩序的理论思考,以正义、民主与自由等为其主要内容,其终极目标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在社会正义方面,毛泽东形成了以平等为核心的社会正义观;在民主方面,致力于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在自由方面,毛泽东追求政治自由和意志自由,并最终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陈怡 《社区》2003,(3):24-25
依法推动城市基层民主应是未来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式。要实现这一根本性的转变,最重要的起点就在于选举制度的改革上。 依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居委会成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或者由居民小组派代表选举产生。但是,在很长时间内,居委会的产生办法是由街道办事处提名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然后由居委会的居  相似文献   

7.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原有的金融体制是国有金融机构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政府主导型的体制。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干预成分过重,是其主要特征。70年代以来,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金融体制改革。放宽金融管制,减少政府干预,依靠市场机制优化资源的有效分配,是这场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相似文献   

8.
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小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中,除了通常意义上国家层面的正式制度,还存在着大量地方法制理论所关注的“小制度”。这些“小制度”有多种存在形式,包括民主恳谈、阳光村务、“一事一议”制度等。它们很大程度上并非出自政府的理性设计,而是在不同时间和领域中,互相独立的多重过程互动作用下自生自发的。农村基层“小制度”的存在有其合法性与合理性,培育、推进“小制度”的成长,分析研究这些制度如何在基层发挥作用,有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公正的制度性追求是政治哲学的普遍共识.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有效途径,是人们对制度的道德诉求与期待.推进制度走向公正的动力是民主.在民主的语境中,推进制度公正的资格与主体,由国家共同体共同意志形成的法权所确定.这些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选举与自治,是不断推进制度走向公正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从官方的材料中或多或少可以看出:亚洲各国政府或人民考虑人权观念这一问题时强调:(1)“两人相觉”的必要性;(2)个人与集体从家到国到世界的协调的与和谐的关系;(3)历史,文化与国家的背景;(4)人权对话与实施中的公平;(5)对待人权的综合的态度,但是强调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权利。另外,亚洲国家有倡导某良性生活的观念的倾向,这些观点在一个层次反映了亚洲各国政府或人民对主权的强调,在更深的层次反映了亚洲人由经受殖民主义统法治的经验诱发的对民族自决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将“全球传播民主”视为美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2006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将全球其他民主国家视为“协助美国促进全球自由和繁荣的伙伴”。但是,2007年巴基斯坦、肯尼亚和格鲁吉亚等国的民主发展却陷入了10年以来的最低点。在这场民主动荡中,反西方的独裁者与国内亲美民众之间并没有发生针锋相对的斗争,后权威主义时代富有正义感的领导人也没有实现美国预期的“和平民主”。事实上,当前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在于制定更好的战略以促进半专制国家的民主深入发展,尤其是对亲美领导人的战略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博鳌论坛:让亚洲声音越来越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雁  周莉 《华人时刊》2004,(1):16-16
2003年11月2日至3日,中国海南博螯。来自亚洲及其它地区的5位国家元首、4位副总理、9位前国家领导人和有关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负责人、学者、专家、企业家与中外记者共计1000余人汇聚一起,围绕“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的主题进行交流与对话。这就是引起全球关注的“博鳌亚洲论坛”2003年年会。 这届年会高层云集,议题重大。既有嘉宾讨论亚洲货币一体化“亚元”这类  相似文献   

13.
14.
社会发展因为解决矛盾的举措欠缺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得原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动力因素在各种矛盾的内耗中失去平衡,损害社会发展的成果,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因为资源的占有度不同从而导致社会的不公,遏制不公平,只能从制度的层面进行修复,从国家制度建设的价值追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选举与民主:制度设计的工程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旨在对国际上选举制度设计的宪政工程学进行考察和总结,并以此为基点探讨选举和民主的因果关系。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础工程在于选举,不同的选举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对于民主制度及政党制度具有关键性影响,对选举过程的战略管理也是达成有序民主的重要变量。国际上的大量研究已经揭示出了其中的一些内在逻辑和规律,如"迪韦尔热定律"及其后续研究、分裂社会的选举制度设计研究、民主化过程中的选举管理研究等,本文对此分别进行论证和分析,从而揭示选举制度与选举管理对于民主转型和巩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主社会主义"是盛行于当代欧洲的一股理论思潮,它试图融合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各自的优点,从而构建一种理想的社会发展模式。将"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进行比较,是为了后者更好地借鉴前者所包含的一些合理因素。两者在对民主的重视、强调民主在社会主义中的作用方面有共同点,而在指导思想、民主的性质、民主的最终指向及民主的所有制基础方面具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17.
刘崇庆 《南都学坛》2009,29(5):104-107
民主的含义是指一种国家制度,它的本质与国家的本质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不仅仅意味着阶级统治和国家形式,它还包含公民以平等身份参与国家政权管理。自国家产生之后,作为一种国家形态的民主,经历了奴隶制民主、封建制民主、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四种不同的历史形态,体现不同阶级民主的本质,亦即民主的不同类型。民主制度的完善有一个过程,国情不同,民主政体也不同,各国都应根据本国的特点构建适合本国情况的民主政体,照搬别国的模式从来都不会成功。  相似文献   

18.
管理民主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村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选举参与是村民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的制度化渠道,是实现管理民主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但在基层民主建设的过程中,村民选举参与仍然面临着选举制度安排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随意性、村民组织化程度低与参与诉求高、村民利益期待高与参与效能低之间的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选举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并将限制和弱化村民利益表达的发展空间和动力,势必会影响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生态民主作为一种崭新的民主视域,其新颖之处和生态意蕴在于,风险性决策中的参与或被适当代表机会应该扩大至所有受到影响的群体,包括阶级、地理区域、民族和物种。我们所熟悉的民主概念的这种生态扩展,旨在成为包容性的和普遍性的,以兼容环境正义支持者、风险社会社会学家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绿色理论家。可以说,生态民主也许最应理解为一种为了受影响者的民主,而不是由受影响者构成的民主。就此而言。生态民主提出了重大的道德与认识论的、政治与制度的挑战。其道德层面的挑战在于,它通过力图将民主考量扩展到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无限性的共同体,其认识论的挑战在于,它要求那些能够参与民主审议的人类成员探求有意义的、可操作的和低成本的方法,来代表那些程度不同地不被充分知晓的或无力代表自身的他者(即未来数代和非人类其他)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亚裔美国人是美国的少数民族,美国对亚洲移民政策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其明显的特征是更加苛刻和带有强烈的种族歧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