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1~2009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综合采用混合回归(POLS)、固定效应(FE)、 随机效应(RE)估计方法,对金融发展与旅游业成长关系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对旅游业成长有显著正向影响,稳健性分析也支持该结论;(2)经济外向程度、交通基础设施、旅游资源禀赋能显著驱动地区旅游业成长,三者在金融发展与旅游业成长关系中皆起正向调节作用;(3)分区域考察显示,金融发展对旅游业成长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其对东部的正向影响强度大于中部;(4)在西部,旅游业沿袭的是单一旅游资源驱动型成长模式,金融发展的驱动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我国前三个批次自贸试验区为研究对象,运用PVAR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半参数面板空间滞后模型讨论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与金融深化协调推进的因果关系、协调程度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全国各个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与金融深化存在趋同性特点,两者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可以形成协调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在其他区域可复制,示范效应明显。(2)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属于政策目标,金融深化属于社会现象,因此高质量发展对协调发展模式的推动作用明显大于金融深化。(3)高质量发展对协调发展模式的影响呈L型特征,而金融深化对协调发展模式的影响呈U型特征。因此,持续推进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是强化政策导向、凸显市场力量、兼顾其他维度的综合过程。  相似文献   

3.
盛军锋在《改革》2005年第11期撰写的“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中国金融生态状况”一文中认为:评估中国金融生态最根本的问题是探讨金融生态的生成机理,寻找不良金融生态的根源。(地方)政府干预是造成中国金融生态不良表现的根源,(地方)政府对经济金融的不合理干预,造成金融机构和企业信用残缺、行为扭曲;粗放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宏观经济波动,损害了金融运行环境,不利于金融生态“自组织”能力的发良,金融生态的改善,归根结底是要界定(地方)政府干预界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加速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资金周转和费用结算为研究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应收票据管理的物流金融创新模式(NRF-LC服务模式),设计了该融资模式的结构和关键流程,分析了相应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作用,并将NRF-LC物流金融模式与成熟的仓单质押模式做了比较。本文的研究是物流金融模式创新的尝试,为物流与资金流的整合运营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可以有效地提升物流业务利益相关者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资本账户开放日益深入,厘清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效应对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TVP-SV-VAR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将前沿的经济在险增长研究框架引入资本账户双向开放的经济效益研究中,从金融稳定的视角深入探讨资本账户双向开放对长期经济平衡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1)随着资本账户流入与流出的非同步开放,流入开放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小,而资本账户流出开放成为打通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增长促进机制的关键点;(2)双向资本账户开放会导致金融稳定性下降,但金融稳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没有特定的模式;(3)资本账户双向开放对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具有正向的直接影响,但会通过降低金融稳定性间接地加剧经济增长下行风险,且后者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加速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资金周转和费用结算为研究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应收票据管理的物流金融创新模式(NRF--LC服务模式),设计了该融资模式的结构和关键流程,分析了相应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作用,研究了投资与融资过程的策略分析,建立了资金需求方与供应方的投融资博弈模型,得到了NRF--LC物流金融模式的可行域。本文的研究是物流金融模式创新的尝试,为物流与资金流的整合运营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可以有效地提升物流业务利益相关者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现阶段国内金融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身心健康自评量表”,在国内5个城市的6家金融机构中选择样本人群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显示神经衰弱和感冒的患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不同金融行业之间,慢性消化道疾病、颈椎病和神经衰弱的患病率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资的金融从业人员,心血管系统疾病、慢性消化道疾病、肿瘤、颈椎痛、腰椎病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不同职位的金融从业人员之间,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腰椎病有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内金融从业人员现阶段健康状况堪忧。建议个人和组织相结合,给予金融从业人员更多的健康维护与支持。  相似文献   

8.
数字技术进步与运用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新契机,该模式具有传统普惠金融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路径。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双重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且在考虑内生性的情况下仍然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过程中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不但有利于当地农民增收,还能促进邻近地区的农民收入增长。(3)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过程中存在双重门槛,且在分别跨越两个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均得到提升。(4)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数字化程度对农民收入增长存在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金融支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金融资源错配对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5-2021年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金融结构演进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及效果,结果发现:(1)金融结构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演进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2)分地区和时段回归显示,这种促进作用的大小及显著度由东部向中部、西部依次递减,且2012年以后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此前的,呈现出一定的时空差异性。(3)在机制方面,进一步分析发现,降低文化企业融资成本、提升文化产业集聚度是金融结构演进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作用路径。各地区应结合自身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风险可控的现代化区域金融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镇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一)镇江市金融发展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1、指标选取与模型设定为了解释金融要素对镇江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选取镇江市人均GDP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均存款(RD),人均贷款(RL),资本形成总额(FAI)作为因变量。存款反映金融中介在提高储蓄、动员社会金融资源中的作用,贷款是金融中介机构将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基本渠道,研究贷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可以考察贷款变化是否对镇江市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中国2 574个县(市)为样本,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刻画我国县域金融排斥的空间分布特征,量化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排斥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即不仅对本县(市)的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还对其他县(市)有显著的负溢出效应;东部地区金融排斥的空间分布以低—低集聚和低—高集聚为主,而中西部地区则以低—高集聚为主,其中,中部地区形成了以高金融排斥集聚区包围多经济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而西部地区则呈现出大片高金融排斥集聚区包围单经济中心的空间格局;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干预限制了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使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长期陷入金融排斥的不利境地。研究不仅为普惠金融战略的精准实施提供了大样本的直观证据,还以典型地区为样本,深入分析了金融排斥的地区分布特征以及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为制定针对性更强的应对措施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min-max标准化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得出2011—2018年制造业转型升级总指标。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探究金融科技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空间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各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呈现出HH 和LL 集聚的特性,即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2)金融科技发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说明各省的金融科技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本省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对邻省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也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宏观审慎管理与货币政策的双支柱体系能否有效实现价格、金融、经济的多重稳定有待检验。实证研究发现:(1)宏观审慎政策可以有效应对信用风险冲击,减缓波动,使经济、金融保持稳定;(2)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在应对不同外部冲击时的效果不同,面临技术性冲击时放松宏观审慎政策能更好地调节经济;(3)宏观审慎政策对经济波动、金融波动的影响存在U形效应。因此,考虑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更为灵活地调控宏观审慎政策幅度将有助于减少我国经济、金融波动,顺利度过经济结构转型期。  相似文献   

14.
金融科技改变金融生活,当前只包含传统金融业务和金融机构的指标体系已经不能真正反映区域的金融包容发展状况。文章将风险容忍度和数字金融指标纳入金融包容的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和欧式距离法构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国31个省份在2011-2015年的金融包容指数,并运用泰尔系数剖析了各省市、各区域金融包容的空间差异、变化趋势及存在短板。研究表明:全国金融包容水平除北京、上海外均处于较低水平,但存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金融包容的内部差异最大,而区际的发展差异在逐渐缩小。通过金融包容指数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对比分析,以及各省在传统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上的不同表现,提出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以金融科技驱动金融包容性发展;提高公众金融素养;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推动区域内协调发展及区域间相互合作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银行涌人中国,新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也随之而来,中国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文章通过分析西方国家银行经营模式的变迁轨迹,并结合中国国情,认为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开展混业经营的最佳模式,解决好金融创新是我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6.
以扬州大学与澳大利亚查理·斯窦大学金融专业(本科)为例,从培养目标、入学要求、课程设置、日常管理、实践能力、就业安排等方面比较中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总结国外经验,为国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金融科技(FinTech)不断深化发展,它带来了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变化,并助推了监管科技(RegTech)的发展演进:从技术层监管应用到监管数据自动化,进一步发展至以数据为中心的算法监管。然而,传统金融语境下的“三元悖论”理论难以适应金融科技发展,需要对金融科技背景下的“三元悖论”理论加以重新构建,即在金融创新发展、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监管机构在任何给定时间上最多可以实现两个目标。通过具体剖析我国监管科技的发展现状与框架体系,发展监管科技可能衍生算法黑箱与垄断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消费者隐私与数据安全风险等。对此,通过采用法律金融学研究方法,对比分析域外海洋法系(英国)与大陆法系(日本)的监管科技发展经验,发现域外采取“双峰监管”与适度的创新监管以应对“三元悖论”,从而给出我国监管科技发展路径的转换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08—2020年我国283个地级市所构建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城市碳生产率的提升,且对邻近城市碳生产率提升亦具有正向溢出效应。(2)从区位角度来看,绿色金融政策对城市碳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环境规制压力较强的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以及互联网发展程度较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的城市。(3)绿色金融政策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改善能源结构和提高环保意愿,进而对城市碳生产率发挥正向影响。因此,广泛实施绿色金融改革试点政策,并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有助于城市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9.
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助推农业产业扶贫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合作社社员农户是否具有脱贫能力为视角,分析了自主发展模式与委托发展模式下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的减贫机制。研究发现:自主发展模式下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主要通过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与风险防控等三大利益联结机制来实现对社员贫困农户的“造血式”扶贫。委托发展模式下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主要以优化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和利益联结机制为前提,借助政府专项扶贫资金及贫困农户信贷资金的股权量化,发挥债权和股权等资产收益扶贫作用机制,增加对无脱贫能力的贫困社员农户财产性收益来达到减贫增收的目的。为此,进一步加强合作社为载体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产品创新和强化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合作社融资增信能力和构建农村征信体系成为下一步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0.
绿色金融是双碳背景下推动我国制造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源泉。基于中国2011-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探讨绿色金融对我国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的赋能效应,得出如下结论:(1)绿色金融对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提升具有稳健的促进作用。(2)制造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以及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绿色金融影响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渠道。(3)绿色金融对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的影响存在结构异质性、区位条件异质性和融资特征异质性。结构异质性方面,在绿色金融的4个维度中,绿色证券、绿色信贷以及绿色投资对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绿色保险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在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的4个维度中,绿色金融对绿色社会责任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绿色环境保护和绿色技术创新,最后是绿色经济支撑。区位条件异质性方面,只有北方地区的绿色金融对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高市场化水平地区的促进效果要优于低市场化水平地区。融资特征异质性方面,高融资成本组绿色金融的促进作用优于低融资成本组;信贷相对活跃组表现为促进作用,而股权相对活跃组则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