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19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以来,一种少见的现象--通货紧缩出现了.尽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本文认为其深层根源则在于长期以来经济运行中的投资拉动.为此,本文分析了投资拉动的三个阶段及其对应的货币运行的三种状态--通货膨胀、通货波动和通货紧缩.鉴于目前通货紧缩正阻碍着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转,本文提出应尽快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由投资拉动向消费启动转变.并采取财政货币双管齐下的办法.解决由长期投资拉动所造成的投资结构(从而产品结构)与消费结构的错位、投资生产能力与居民消费能力的失调及投资与消费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排浪式转移受阻等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综合关于通货紧缩的各种观点,物价全面持续下跌是通货紧缩的一个必然特征.分析中国1997年以来发生通货紧缩的现状和原因,可以得出结论:货币流动不畅是发生通货紧缩的深层货币原因,而不应该简单地将通货紧缩归因于货币供给下降.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1998年到2002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通货紧缩,而对这次通货紧缩的性质判断又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它会影响经济政策的方向和力度.从其产生的国内原因和国际背景来看,我国这次出现的通货紧缩应属调整型通货紧缩,而非衰退型通货紧缩,所以在货币政策方面,利率可以做些调整,但货币供应量的增幅不能下降;而财政政策的选择则也应有所改变和侧重.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学术界对我国是否出现了通货紧缩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刘树成在1999年9月20日《经济日报》著文指出,之所以有这些不同的看法,首先是因为对“通货紧缩”一词的理解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定义。1.“三要素”定义认为,通货紧缩应包括价格水平、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这三者共同的持续下降。但对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却有两种不同的标准:一种认为必须是绝对量的下降,即货币供应量的负增长和经济增长率的负增长;另一种认为是相对量的下降,即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的下降。2.“两要素”定义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和…  相似文献   

5.
通货紧缩与房改政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出现的通货紧缩是属于货币分布与流向引起的第二种类型的通货紧缩,根源在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房地产业既是其具体成因之一,又成为治理通缩的重要选择,反思总结上阶段所采取的房改政策,有必要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6.
通货紧缩是我国近年来遇到的一个新的经济问题 ,国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 ,但这些政策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 ,在于这些政策的传导渠道不畅 ,阻碍了传导媒介———货币的流通 ,从而影响了政策意旨的有效贯彻。只有疏通货币流通渠道 ,加快货币流通速度 ,才能有效地治理通货紧缩 ,启动新一轮经济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目前的通货紧缩状况,及其与众不同的特点,采取了继续加大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但对目前通货紧缩的抑制作用不是很明显,实际上增加货币供应量难以解决物价下降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分析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变化对减缓物价下降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及应采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现实来看,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紧缩现象,其原因既有货币原因,也有急需求、总供给以及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原因,而要有效地治理这一病态的经济现象,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包括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总需在调整总供给等。  相似文献   

9.
通货紧缩的定义与判断标准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一种经济现象。一般定义为: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不断下跌,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的持续下跌,但又不能单以物价下跌来判断经济领域是否发生了通货紧缩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之所以会出现通货紧缩 ,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银企关系异化、供给结构扭曲、体制改革滞后、宏观调控措施不力和国际经济不景气等方面的矛盾 ,正是这些矛盾导致了中国的通货紧缩。由于通货紧缩具有内生性和螺旋推进效应 ,所以必须及早地进行治理。根据中国目前通货紧缩的成因和特点 ,应当从扩大内需、体制改革、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治理 ,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无论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量不平衡造成的,两者都会使价格信号失真,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数据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科学地认识中国经济增长的规律及其宏观调控的效果。而2010年的通货膨胀实质上是消费结构性通货膨胀,因此中央政府在调控中必须注重产业政策与货币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这样才能使国民经济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货币贬值是指货币购买力的下降。传统观点把它等同于货币供给大于需求,即货币超额供给现象。实际上这是国内、国际经济和政治几个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归结起来,是货币需求原因与货币供给动因的错配导致的。从货币职能来看,货币贬值源于货币需求学说偏离货币价值尺度的职能而导致的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社会财富量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的供需平衡理论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它将物价归咎于货币,扭曲经济信号,偷换概念,误导政府行为,阻碍经济的发展,引发经济危机。李世福先生提出的新供需理论认为,物价、产量是以物的效用为基础的,货币只是使真实物价得到实现的外部原因。货币发行如果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增加劳动收入服务,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都会得到实现,这时候的社会经济发展曲线不再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叉,而是供需完全重合的没有终点的永恒发展的曲线,这有些像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但其核心内容是货币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货币供给模型与货币需求模型之前 ,首先要回答什么是适度货币量的问题。本文从货币供求关系及其运动的角度对适度货币量的概念作了界定 ,围绕适度货币量进行了必要的思考并给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5.
对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货币供应机制进行了分析,据此得出结论: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内可影响一国经济,所以控制货币供应量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不易控制和预测,使得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和对经济的调节变得困难。所以应考虑引入预期指标来提高货币供应量调节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运用AD-AS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进行详细分析,发现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有来自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的动因。在需求方面,投资增长、政府购买支出增长、净出口增长和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增加提高了总需求水平,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在供给方面,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口质量的提高是增加总供给的必要基础条件;劳动力从一次产业向二次、三次产业的转移没有降低一次产业的产量,反而极大地提高了二次、三次产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了要素的边际产出能力,改善了生产函数;经济改革不断深入,释放了巨大的经济活力,调动了无穷的生产潜力。这些因素共同形成了增加有效供给的合力,进而推动了经济增长。供给方面的因素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的特色因素,也是区别于很多发达国家的特殊因素。研究最后得出中国完全有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货币需求理论的新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局部需求动机到联合动机研究货币需求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大进步。重新定义货币,构建新的变量体系,提出新的需求理论及利用新的计量技术是目前为克服经济全球化和金融革新冲击货币需求函数的几个对策。纵观现有的货币需求理论,其存在着诸如经济人假设、融资动机研究薄弱、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分析人为分割及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等问题。随着网络经济和金融创新的发展,以往界定的三动机与收入利率关系将不再可靠,由于经济交溶和货币在国际间的快速转移使得货币需求分析框架不能局限在一国范围,需求动机在时空分割上的模糊也将迫使以往分析方法改变,货币需求理论与时俱进将是一个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约束在经济转轨期尤为重要。潜在总需求不等于现实总需求,总供给与有效供给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整个社会的现实总需求不可能超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有条件约束的。需求结构的低层次和供给的结构性缺陷,制约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货币贬值是一种汇率政策.它对相对价格、贸易收支、投资与支出、货币供给与需求、资本流动和外汇市场都有影响;从我国国情看,人民币短期内的贬值是不可取的,因为它对增加出口、经济发展战略等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包括总供给、总需求、货币需求和货币供应方程在内的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在物价稳定目标下面临不同冲击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问题。尽管在货币需求冲击下,利率中介目标优于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但由于利率目标的局限性,中国将来不宜采取单纯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而宜采取以利率为操作目标,以通货膨胀目标为“名义锚”的货币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