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小刚与刘震云合作后,其电影风格发生了很大改变,开始逐渐摆脱王朔话语的影响,而深受刘震云新写实风格和新历史叙事的影响。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是冯小刚根据刘震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这部小说是刘震云对个体存在之思的延续,冯小刚导演在故事上没有做大的突破和修正,但他找到一条用外在形式的疏离感来表达荒诞现实生活内容的影像形式,对电影构图和影像叙事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观影体验。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90-94
随着传统电影叙事空间不断突破,碎片化、陌生化的形式主义电影逐渐趋于主流,它开始打破以往时空交叉的电影叙事模式,为当下华语电影带来别样的美学风格,即形式主义风格。电影《万物生长》成功建构具有心理隐喻色彩的叙事空间、陌生化的情绪空间以及仪式化的空间环境,其空间叙事的艺术探索颇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琼瑶是台湾电影界的一个传奇,她不仅多产,从1965年到1983年共担任了42部电影的编剧,而且她用这42部电影创造了一个新的电影类型——"琼瑶电影"。琼瑶电影的内核就是爱情,但是具体到每部电影还是带有不同的风格,总的来说,琼瑶电影主要经历了两次整体风格的变化,这些变化也从某些角度反映了台湾社会的时代变迁和台湾民众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本文就试从时代背景、观众品味和琼瑶自身经历三个方面浅析琼瑶电影风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艺术电影是以“第五代”所摄制的一批在国际上屡获大奖的“新电影”为代表的,这批影片在叙事模式上打破了中国经典电影那种权威拯救的戏剧化体系,在影像模式上突破了那种缝合式的伦理化修辞风格,用一种非整合的开放叙事、陌生化的影像造型,表达某种对被历史文本所叙述的历史、权威、体系的怀疑和不信任,以及  相似文献   

5.
当今正处于读图时代,图像叙事成为叙事的主流之一.图像叙事给视觉元素赋予了叙事的意义和功能,由图像和叙事相结合共同构建语篇意义.电影海报是对电影情节和主题进行阐释的图像语篇.电影海报的图像叙事方式及其美学意蕴,可以从构图意义、隐喻、海报服饰、图像化文字等方面展开讨论.构图意义体现了电影的内涵和美学风格.隐喻的修辞手法能实现美与情感的传达.服饰能够体现电影的社会时代背景并带给观众审美感悟.文字图像化的电影片名能够叙述电影情节和展现文字的笔画美韵.  相似文献   

6.
姚皓华 《东岳论丛》2006,27(3):143-146
运用小说叙事学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现代重要小说家郁达夫的小说叙事风格进行研究,可以看出郁达夫小说在叙事风格方面与中国传统小说有着本质区别,郁达夫小说呈现出散文化而非史传化的叙事风格,对中国小说现代转型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110-114
美国公路电影在1980—1990年代之间先后出现过两次创作高潮,主题的多元、风格的变异以及类型的自我修正在这一时期先后出现,其影像风格和美学特征有了许多新的变革。但在形态各异的新公路影像叙事中,仍可寻见它们对独立先锋的创作理念、对边缘群体的持久关注以及文化反思/批判的立场的传承脉络。  相似文献   

8.
台湾新电影的理论研究视角非常多样化并且呈现出跨学科、跨文化的特点,主要的视角有历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电影美学研究、文化研究与批评等。研究者对台湾新电影风潮的发展脉络加以梳理,对新电影的艺术形式与美学特征做了分析,对新电影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台湾地区儿童电影创作,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现实题材电影文本,但目前海峡两岸学界对此并未做系统的梳理。通过从电影发展史视角对这一时期的现实题材儿童电影进行界定与梳理可知:乡土与都市成为了叙事的核心意向,呈现出乡村书写、都市书写以及乡土与都市书写相融合的三种形态。从社会文化视野透视,这种儿童叙事表达与台湾地区经济、社会的历史变迁紧密相关;同时,其艺术创作又有着显见的成人省思特质,传达着创作者浓郁的人文关怀。从审美文化视野透视,这与台湾地区新电影以来的艺术审美风格紧密相关,是我国现实主义创作美学的继承与延续。  相似文献   

10.
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艺术电影是以"第五代"所摄制的一批在国际上屡获大奖的"新电影"为代表的,这批影片在叙事模式上打破了中国经典电影那种权威拯救的戏剧化体系,在影像模式上突破了那种缝合式的伦理化修辞风格,用一种非整合的开放叙事、陌生化的影像造型,表达某种对被历史文本所叙述的历史、权威、体系的怀疑和不信任,以及对中国传统和现实的某种批判性的反思和形而上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在异乡》的叙事艺术和文体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文体大师,海明威以杰出的艺术成就和独树一帜的文体风格著称于世。《在异乡》是海明威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充分体现了其简洁洗炼、内涵丰富的叙事艺术和语言特点,从叙述视角、叙事方式和叙述语言等角度分析海明威独特的现代叙事艺术、文体风格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都市电影的崛起改变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格局。随着中国现代化都市文化的形成与电影观影群体的转移,新都市电影形成了镜像式的叙事空间。新都市群体通过青春幻象的狂欢与破灭、消费价值的追寻与失落、梦想想象的体验与失控完成了集体式的话语重构。新都市电影在清新唯美的风格与浪漫小资情调中演绎悲剧的爱情故事和情感的困惑迷失,形成风格与叙事的互逆和倒置,并在群体思维的影像画面中渗透着时代发展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3.
宗教的镜像阐释:当代西方宗教电影的深度与样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成为当代宗教文化的一种新的表现形态,由于"宗教性"的难以界定,"宗教电影"的范围在无形中被扩大了.当代宗教现实题材电影的叙事主题和宗教拷问主要表现在,对"上帝之城"的神圣与信仰的背叛、宗教信仰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碰撞与摩擦、基督教文明与土著文化的对立与融合、信仰与理性、宗教与科学的对立等的探讨.宗教现实题材电影的叙事策略与形态呈现则主要是,表现具有争议性的鲜明的宗教批判主题、宗教与现代社会发展冲突化解的悲情主义与浪漫主义倾向、宗教意识形态的历史重现和幻灭、神秘与诡异的科幻色彩等.本文认为,西方宗教题材电影已经以其强烈的宗教性、深刻的思想性,而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一个独特的电影类型.  相似文献   

14.
"家国叙事"是中国电影的民族叙事传统,承袭中国文化中"家国一体化"的理念,在不同时代中呈现出迥异的风貌。中国电影诞生初期,形成民族寓言下的"家国同构"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国叙事"发展为政治图景下"国显家隐"的范式。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浪潮中,家国题材电影形成历史反思与诗意的人性化"家显国隐"书写模式。在新世纪互联网语境以及资本市场的影响下,家国题材电影生发出新形式,并不断更新其美学风格与具象叙事手段,激发出当代电影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编和叙事理论在电影中的相互渗透,不为传统电影所接纳的诗化小说进入了改编视野,在非线性叙事、韵律化语言及抒情性主题方面,同脱离了戏剧拐杖、寻求自身语言发展的电影媒介产生了契合.诗化小说的电影改编考察此类(不以故事为中心的)文本向电影转化过程中的叙事策略,认为在故事内容方面,变情节结构为情感结构,由主观性鲜明的叙述者现身主导叙事的走向;在叙事话语方面,化现实空间为内心空间,以现代化的电影语言打造如诗般的影像意境.改编后的影片以其鲜明的叙事抒情化和影像写意化,树立了属于诗化电影的独特风格,为中国电影拓展了富有东方审美意趣的影像类型,为中国电影意境论的理论建设丰富了案例,也为当代融媒体背景下的中国电影创作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6.
现代派文学和电影同为这样的艺术形式:它们都开辟了新天地,并要求其受众以一种新的方式去回应,以获得对作品的适当理解.而叙事开端的话题又把与现代主义、叙事与电影理论相关的问题结合到一起.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在详细分析四部现代派文本--哈姆生的<饥饿>、卡夫卡的<诉讼>及卡尔森、威尔斯分别据以改编成的电影--的基础上,探讨小说及其电影改编的开端之叙事形式与意识形态内涵.最后得出关于电影的一般结论:摄影机是现代和现代主义的隐喻,它有其机械地看待世界的方式,有其不同于人类看视方式的非人格化的方面,但它毕竟受摄影师及其身后的导演所操控,从而是一个使电影制作者能够做出一系列决断的手段.影片对现代主义经验的表达,与摄影机安排人的视角、介入方式和距离并使之变调与复杂化的方式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李蕊  舒也 《浙江社会科学》2012,(5):141-144,160
让.雷诺阿的电影,横跨了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黑白电影与彩色电影等不同的阶段,在世界电影史上是一个独特的标本。他的电影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让.雷诺阿风格"。"让.雷诺阿风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现实主义和心灵表现的结合;二、长镜头、深景深镜头、复杂的场面调度等电影语言的开创性的运用;三、介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突然转变的格调。在现实主义风格和现代奇幻风格之外,存在着一种以"突然转换的格调"为特征的中间形态——"让.雷诺阿风格"。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6,(4)
中国兵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规约着中国战争电影的主题与基调设置、人物形象塑造和电影表现风格,即"兵危战凶"思想使中国战争电影偏爱"战争+"模式、人民战争讴歌"仁兵义战"、"智、信、仁、勇、严"的将帅观为"完美英雄"的塑造提供模型、"上兵伐谋"造就中国战争电影的"智谋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9.
早期电影中的一个镜头就是一个场面,也是一个段落,更是一部影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叙事内容的扩充,电影不断从镜头中分化出新的构成层次。它们在镜头的层次上一再地转换生成,又一再地叠加于其上。电影的发展历史,正是电影的整个叙事系统不断发育、充分分化、转换生成、持续建构的历史。今天的电影在叙事上已经有了生命的"呼吸"。镜头之间的剪辑时而按照动作来分解,时而为了引起关注而有意并列,时而又让叙事暂时停顿以便转向主观表达。现代意义上的叙事,不再只是简单的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如何让所讲述的故事在观众那里产生更为深刻的体验和更为强烈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从现代叙事伦理的角度分析孙犁的<铁木前传>,这篇小说的叙事伦理存在三种形态,即时代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和传统伦理的民间叙事.作者的叙事策略、创作风格和生活经验是形成这篇小说叙事伦理形态多重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