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运用SADF和GSADF递归单位根检验对2011年1月—2017年9月中国房价进行泡沫检测,结果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多重泡沫和泡沫层级扩散;2016年"930新政"后层层加码的调控使中国房地产市场快速降温,但并未如愿走出泡沫;虽然存在结构性差异,但一、二线城市泡沫反弹;三线城市泡沫有结束迹象,但应谨防一、二线城市的泡沫扩散引发其反弹;同城"一刀切"调控存在对"刚需"的误伤。下一步,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应从"挤泡沫"转向"挤泡沫、防反弹、稳市场";坚持"分城施策"的差异化调控的同时,同城转向分类调控;抓住机遇,建立和完善住房基础制度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房地产泡沫治理是当前调控的主要目标,需加快体制改革,从财政、税收、住房保障、金融体就等各方面入手。房地产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房地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超前性。房地产泡沫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与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没有必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房价飞速上涨,引发了人们对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通过选用7项指标衡量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对7项指标赋予权数,计算我国房地产泡沫指标数值,并提出治理房地产泡沫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关于房地产泡沫量的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基础(内在)价值理论是评估房地产资产泡沫的依据.而只有准确评估房地产资.产的基础价值,投资者和决策者才能正确认识房地产泡沫问题.文章首先对Ramsey模型做了改进.使之更具有实用价值;接着利用改进后的Ramsey模型,测算了我国1991~2006年房地产泡沫.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经历了一个由正泡沫到无泡沫负泡沫、反复循环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李平 《统计与决策》2007,(24):82-85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时间序列统计数据的运行特征。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统筹选择与当前房地产价格变动密切相关的若干统计指标,建立了我国房地产泡沫测度的一整套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包括指标的选取、标准的建立、临界值的确定、区间的划分、综合泡沫度的合成与测算,这为我国房地产泡沫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房地产需求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巍贤  李阳 《统计研究》2005,22(9):56-5
一、引言自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以来,中国的房地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住宅市场的快速发展上,由于住宅产业关联度高,它的发展带动了建材、冶金、纺织、化工、机械、交通、邮电通信、家电家具等许多行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然而,房地产高速发展使房价不断攀升,一些地区房地产投资过热,出现了房地产“泡沫”。为此,国家近来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房地产土地和金融方面的政策,以抑制房地产的过热现象。房地产业能否成功实现“软着陆”成为我国经济当前能否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关键。对房地…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关联行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文章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对房地产泡沫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焦继文  郭灿 《统计与决策》2012,(10):130-133
文章以房地产泡沫问题为中心,通过分析供求平衡关系和房地产泡沫的本质构建泡沫预警指数,并基于1998~2009年的数据,对山东省房地产泡沫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是:在2010年,虽然青岛、济南等一线城市的泡沫度略有降低,但济宁等二三线城市的泡沫度在增加,致使总体上山东省房地产泡沫度依然较大,仍有明显过热趋势,隐藏着较大危机。  相似文献   

9.
文章实证检验了资产价格泡沫是否会引起财富效应;并测度出由于财富效应导致的消费增加规模.研究结果表明:当资产价格存在泡沫时,会产生显著的财富效应,由回归的资产价格的边际消费倾向系数可知,房地产泡沫产生的财富效应是股票泡沫产生财富效应的4倍多,进一步测算出股票价格泡沫和房地产价格泡沫引起的消费增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二值响应模型的房地产泡沫预警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房地产泡沫预警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二值响应模型在房地产泡沫预警研究中的应用,并以日本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二值响应模型在房地产泡沫预警中有比较准确的预测作用。另外,与徐滇庆(2000)的研究不同,有关股市价值的相关变量并不能对房地产泡沫起到明显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江 《统计教育》2010,(10):26-33
在房地产泡沫时期如何紧缩货币政策是现代中央银行面临的难题。本文首先区分了紧缩货币政策的不同工具和作用方式。随后详细考察了日本和美国房地产泡沫前后的货币政策。接着,作者从紧缩时间、紧缩方式和紧缩力度三个方面分析了为何日美两国的紧缩货币政策无法抑制房地产泡沫。最后,本文对目前我国应如何紧缩货币政策提出了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货币政策紧缩进行了时间、方式和力度三个维度的分析,深化了对如何紧缩货币政策以抑制房地产泡沫的认识,为中央银行实际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了可行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2.
近十几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急速发展,极大程度地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出现,并且从2010年开始达到顶峰,房价不断飙升已经影响到了百姓的切身利益,房地产市场房价的扭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其中最近的调控政策——限购令是影响与受关注程度最为广泛的政策.文章选取江西省房地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江西省的限购令实施现状、调控阶段效果,并运用VAR模型对限购令下的市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5年至2013年,连续八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到"调控"、"遏制房价上涨",房价却仍是势如猛虎般一路飙升,2014年两会的工作报告,中央调控方面基本告别了以往的"一刀切"开始提出"因地制宜"的差异化策略。今后的"房市"将何去何从?毋庸置疑,"房地产泡沫"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热点。  相似文献   

14.
洪涛  西宝  高波 《统计研究》2007,24(8):64-67
 利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0-2005年间的面板数据,本文首先对房地产价格中的泡沫成分进行测度;然后构建泡沫自回归模型,并对其残差进行CSD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城市间房地产泡沫的演化过程相互影响。与前人研究不同,以房地产泡沫为研究对象,不仅可以确认中国不同城市间房地产价格存在联动性,而且可以证明消费者的适应性预期是其中重要的传导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测度与成因解析——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选择五个泡沫检测指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综合指数测度上海房地产泡沫程度,并对造成泡沫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文章克服了传统文献难以量化政府宏观调控因素的缺陷,采用指数移动平均法构造了宏观政策变量,同时将Andrew提出的房地产行为理论引入回归模型中.模型实证表明宏观政策因素,市场的乐观预期,供需不平衡和房地产业高利润导致的过度投资是影响泡沫程度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6.
江严 《统计与社会》2005,(1):41-42,44
所谓的“中国房地产泡沫”已经破裂的说法,其来源是美国的《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已经到了破裂的边缘,中国的房屋空置率已经达到了15%。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国性的“地产泡沫论”探讨中,一边是泡沫即将破裂的警示,一边是地产狂人批驳“泡沫说”纯粹胡说八道。房地产泡沫如何保界定一直是众说纷纭。下面把双方的理由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1年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后,美联储采用低利率政策刺激美国经济发展。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金融机构贷款给收入不稳定的借款人(次级贷款人)买房,使美国房地产市场需求迅速扩大,次级贷款也迅速发展。但由于石油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全区房地产市场发展以稳求新地向前推进,房地产的泡沫得到挤压,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价格等整体主客观环境好于市场原来的预期,这轮房地产调控的积极效应已在  相似文献   

19.
从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行情来看,我国部分地区存在房地产泡沫,但这并不是整体现象。房地产市场的分化并不等于楼市崩盘,相反,这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12):94-103
针对居民杠杆率不断提高以及资产泡沫破灭的潜在风险问题,首先在Allen和Gale(2000)信贷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杠杆率和财富因素,构建杠杆-泡沫模型,然后通过房价收入比的动态上限判断2007—2017年中国及2006—2016年各主要城市的房地产泡沫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对房地产泡沫和杠杆率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结论认为:居民杠杆率如何选择取决于财富和风险的权衡,并且房地产泡沫与居民杠杆率呈现"倒U型"的关系,"U型"曲线的极值可以视作居民杠杆率的阈值;以"居民贷款/GDP"衡量的居民杠杆率的阈值为61.05%,同时结合负债可支配收入比的分析,综合判断认为,目前中国居民杠杆风险虽然在可控范围内,但应该予以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