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城市环境力是城市通过提供自然的、经济的、文化的、制度的竞争环境,集聚、吸收和利用各种要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它主要取决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强弱,通过为经济资源及其配置活动的集聚与扩散,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和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
广州在世纪之交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城市经济增长与城市综合环境能否和谐统一,这不仅关系到广州城市综合实力的进一步增强,而且关系到广州城市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广州城市综合环境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广州与国内6个主要城市综合环境质量的比较、改善广州城市综合环境的思路及对策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改善广州城市综合环境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城市作为一个综合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城市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1],这是广义的城市环境。而狭义的城市生态环境仅指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本文所指的城市生态环境就是狭义上的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中国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从城市群中心—外围城市研究视角,选取2003—2019年18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区域差异、分布动态和收敛性,对于形成优势互补的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发现:从典型事实来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存在着外围城市向中心城市、向国家级城市群中心城市集聚的趋势特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更为显著,但在中心城市集聚优势不明显;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优势并不明显,但在中心城市协同集聚优势明显。从分布动态来看,城市群中心—外围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差距存在扩大的趋势特征。从收敛性来看,无论是全国所有城市群还是国家级、区域性、地区性城市群都存在显著的空间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城市投资的效率与效果以及为政府部门的投资环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对城市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构建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结合问卷调查对城市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环境是影响城市投资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基础设施环境、资源环境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6.
城市规模与集聚经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2003~2008年广东省21个、珠三角9个、非珠三角12个、广深珠3个城市市区的平行数据,计量分析了集聚经济与城市规模、资本、失业率、城市发展程度等的关系。结果显示,不论城市发展程度城市规模对城市集聚经济都有显著正影响;而资本对集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非珠三角城市;失业率与集聚经济有负向关系;城市发展程度对集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珠三角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大力发展知识性服务业都是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两个维度研究数字经济对城市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在理论分析数字经济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可能产生的正、负向影响基础上,基于我国2015—2018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抑制了现代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但推动了多样化集聚的发展;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服务业集聚分位点的上升,数字经济对服务业专业化集聚的抑制作用呈递减趋势,对多样化集聚的推动作用呈递增趋势;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东中部地区和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专业化集聚的抑制作用较小,而对多样化集聚的推动作用较大;传导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扩张市场潜力影响现代服务业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文章基于2009—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空间知识溢出对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创新绩效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曲线关系;分区域来看,制造业集聚对创新型城市创新绩效存在非线性的促进作用,与非创新型城市创新绩效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曲线关系;无论是创新型城市还是非创新型城市,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绩效都存在显著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即制造业集聚不仅会对本地区城市创新绩效产生影响,而且会通过知识空间溢出影响周围其他城市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实现环境与经济融合,实现双赢。城市发展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城市环境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06—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面板数据,运用两步系统GMM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流域内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现“U”型变化特征,同时,制造业集聚还会扩大城市间绿色经济效率差距。无论是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还是城市间绿色经济效率差距均存在路径依赖。(2)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在上、中游地区呈现“U”型变化特征,而在下游地区则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间绿色经济效率差距的扩大效应呈现上、下、中游地区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3)流域内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基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和外商投资水平的单一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城市流强度是表征城市对外服务功能的量化指标,它描述了城市对外联系的强弱。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深入的宏观背景下,以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规划的成渝经济区为例,运用城市流强度的方法对区域内主要城市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城市流强度及其结构进行系统分析。成渝经济区内各城市的联系地位表现为:高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重庆和成都,是区域经济集聚和扩散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德阳、绵阳、资阳、自贡、南充、达州、广安等7个城市,是区域次级辐射中心;低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眉山、遂宁、乐山、雅安、泸州、内江、宜宾等7个城市,为地方集聚和辐射中心。最后提出加强区域内城市联系的简要建议,以期加快成渝经济区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而中心城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和集聚地。因此,在川南经济增长第二极的构建中,需找到区域经济领跑者,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相似文献   

13.
惠献波 《统计与决策》2023,(21):117-121
文章以2006—2020年我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视角,采取多期DID方法实证检验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抑制区域碳排放,该结论在经过PSM-DID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地理区位更具优势以及具备经济集聚优势、严格环境规制等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转型升级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抑制区域碳排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将城市创新集聚纳入自贸区设立的政策效应评估框架,并将自贸区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9年中国25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的影响,以及产业集聚、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活跃度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及北方自贸区城市更为明显;(2)就城市规模而言,特大型及以上城市的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而Ⅰ型和Ⅱ型大城市的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城市财力异质性研究表明,在高金融发展水平组和高财政支出组中,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对低财政支出组的影响较小,而对低金融发展水平组的影响却不显著;(3)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及二者的协同集聚、数字经济和创新创业活跃度在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的影响过程中,均不同程度上发挥出正向调节作用;(4)样本期内,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的促进作用,在设立当年最小,到设立后第六年达到峰值,时滞效应明显。上述研究结论具有丰富的政策蕴含:一是在积极推进现有自贸区改...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产率的提高与城市规模的集聚效应密切相关。文章基于夜间灯光、全球人口分布等遥感影像数据重新测算了中国地级市的城市规模,通过建立城市生产率与城市规模的非线性模型,验证了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根据遥感影像数据测算所得的城市规模数据,已达到最优规模的城市数量明显增加。分时段、分地区的实证结果表明,城市集聚经济效应呈现增强趋势,东南半壁城市发展的规模效应优于西北半壁城市。  相似文献   

16.
汪璐 《浙江统计》2014,(7):24-26
青岛与杭州同为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两市经济总量较为接近,各项发展指标互有高低.“十二五”以来,青岛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后发优势和赶超能力.本文通过对杭州和青岛两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定性定量比较,指出青岛加快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是构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强化产业集聚、推动品牌经济等,并对杭州在当前新的城市竞争格局下找准差距、重拾优势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入世后在木材和农产品销售上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伊春林区可采集森林资源的日趋枯竭,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越发严峻。如何加快由“经营企业”到“经营城市”的转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运用资本经营理念加快城市发展,就是把市场经济中的经营意识、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等运用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人。简而言之,就是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本来运营,把城市建设作为最大的产业来发展,把城市资本营运作为加快城市发展的枢纽和血液,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资本的效应,集聚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一系列的实证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对城市人居环境与城市竞争力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城市人居环境与城市竞争力之间有很大的一致性,城市人居环境越好,城市竞争力越高,反之,城市人居环境越差,城市竞争力越低;并据此提出了武汉市城市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一系列的实证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对城市人居环境与城市竞争力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城市人居环境与城市竞争力之间有很大的一致性,城市人居环境越好,城市竞争力越高,反之,城市人居环境越差,城市竞争力越低;并据此提出了武汉市城市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天津市的发展建设,要按照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不断增强城市功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