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扩大)关於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是依据毛泽东同志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在中央召开的省委、市委和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所作的报告的精神,制订出关於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纲领性的文件,这就体现党在过渡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伟大的措施。毛泽东同志在关於农业合作化问题报告中明确指出:“农业合作化的社会改革的高潮有些地方已经到来,全国也即将到来,这是五亿多农村人口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的革命运动,带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并详尽地分析了当前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同时对於在农村工作中所存在的右倾思想,给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提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工业化建设对粮食、原料需求的增加;解决粮食供求紧张和粮食风潮的现实问题;对合作化快慢问题上的不同意见作为"右倾"错误的批评导致的急躁冒进情绪;广大干部和群众向往社会主义美好社会所激发出来的发展农业合作化的积极性;等等,都是农业合作化提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农民与国家三十年的历史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江松 《兰州学刊》2006,(9):117-121
本文确认了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同时考察了中央高层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的严重分歧,分析了农业社会主义的贡献和弊端,最后指出,农民在被国家改造的过程中,同时也在悄悄地、无形地改造国家和社会。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公有制经济的建立既顺应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潮流,也适应了世界民族国家工业化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改革既顺应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型的需要,也适应了工业化深入发展要求。因此,适应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型中奋进的潮流和在世界工业化发展进程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我国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农业合作化开始于1953年,其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半个世纪过去了,农业合作化依然对中国的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主要出路。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中国农业合作化对提升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及解决好"三农"问题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集中的体现。但是,公有制的优越性不是自发实现的。当人们按照它的运动规律去办,优越性就会逐步发挥出来;反之,如果违背了它的运动规律,不仅谈不上优越性,甚至公有制本身还会遭到损害和破坏。过去,由于我们工作中的错误,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长期干扰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反复和曲折,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和破坏。因而,有人对公有制抱怀疑态度,甚至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是不妥当的、错误的。当然,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问题的理解和宣传过于简单化,甚至作了一些不适当的宣传,这也是应当提高认识、吸取教训的。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我们在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反复和曲折中有哪些经验教训?怎样才能发挥公有制的优越性?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建国头七年,我国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胜利地完成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任务。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关于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学术界一致认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从我国实际出发,采取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方针,“趁热打铁”,在土地改革完成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说…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1956年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后,至今公有制已经经历了四十余载。实践证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基本国情决定的。社会主义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然而如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能否多样?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在实践中也经历了曲折和失误。只是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的召开,这个问题无论是在思想上、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才已经逐步搞清楚了。我国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的发展阶段,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经济在我国…  相似文献   

9.
人们已习惯于把公有制称作社会主义的所有制,认为二者近乎等质概念。这个问题,我认为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如果说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就是公有制,那么公有制又是什么呢?一般大都会很轻松地回答说是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但是,这种意义的公有制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发明,社会主义以前早已有过,它以后也还会有。总不能说社会主义以前的公有制和它以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不仅具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利开展"十二五规划"的现实意义,也具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重大理论意义。深刻把握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理论意义,必须从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本身的辩证关系视角去理解;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去理解;必须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视角去理解;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角去理解。只有深刻把握了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理论意义,才能在社会实践中从容应对"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1.
1950年代中国的农业合作化—集体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旨在消灭土地私有,建立集体化农业体制的经济运动,更是一个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先导的社会改造工程。由于意识形态的刚性制约,使得这场运动的缘起、过程及最终归宿都显现出关联紧密的、固化的特征。因此,将农业合作化—集体化运动做分期处理,认为后期错误主要是最高领导人抉择失误的观点就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领导的农村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等革命与建设实践也是探索农村土地制度现代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认识到当时农村土地制度现代化的主要问题是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目标模式,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途径实现了这个目标模式,并选择了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诉求。这些历史经验,对当前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土地革命与农业生产实践、学习苏联发展农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指导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逐步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思想,为后人发展中国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仅为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了经验借鉴,而且也是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以历史维度考察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产生的特定背景与形成逻辑,总结我国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进程中的原则、价值、经验与教训,对当代建立和发展各类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主义选择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破除传统体制的弊端.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公有制关系和公有制形式的现代化、市场化是构造现代公有制模式的基本指导思想,因此,根据公有制的性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机制改造传统公有制,建立与现代社会大生产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现代公有制产权制度是公有制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一、现代公有制产权的社会性与产权结构社会主义公有制区别于原始公有制的根本标志是它的社会性。它既不是“公社所有”,也不是“自治共同体”所有(如南斯拉夫的自…  相似文献   

15.
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在我国建立已经25年了。经过25年的辛勤栽培和浇灌,社会主义的两种基本所有制在我国的大地上扎了根,并且已经开了花,结了果,使我国由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适合我国生产力的性质的。但是25年来,我们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受到了“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遭受过严重的挫折。这种“左”的倾向还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期就有萌芽。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时,原计划三个五年计划左右的时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结果三年就完成了。实际上,当时社会主义高潮的条件并不十分成熟,工业化刚起步,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大的发展,许多贫下中农连手工工具都还残缺不全(1954年平均每两户贫农才有一头牛,每三  相似文献   

16.
解放十年来,湖北省的二千万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的农民兄弟一道,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已经取得了光辉的成就.落后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罗田县位于鄂东山区.解放以来,这里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全省农业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下面就是罗田县城郊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简要的回顾.一谁战胜谁1952年土地改革以后,下一步该怎么走呢?和全国一样,当时这里也存在着两条相  相似文献   

17.
柳森 《兰州学刊》2014,(4):48-53
"大跃进"运动破坏了农业合作化时期农村各种行之有效的劳动管理制度,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危害。"大跃进"运动后,江苏省在恢复合作化时期各种劳动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实施了劳动定额管理,包工到组、到户、到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等生产责任制。这些劳动管理制度的实施使社员劳动的积极性和效率大大提高,促进了江苏省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江苏省国民经济的好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被错误定义为纯粹的公有制,严重地束缚着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东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使马克思主义改造小生产的理论失去了借鉴意义。列宁、邓小平从头开始,从新探索,开辟和开通了东方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的党的“十五大”报告坚持并发展了社会主义不是纯粹的公有制这一真理  相似文献   

19.
孙功 《兰州学刊》2006,(11):120-122,125
随着人们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对1990年代以来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起源、争论、历史评价等问题的研究作一学术史的梳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民粹主义倾向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的主要观点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在农村村社的基础上通过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曾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影响过孙中山、梁漱溟等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抵制和批判了民粹主义,确立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两步之间不能横插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连续胜利戒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激进民粹主义倾向的出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总结,更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民粹主义倾向的有效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