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士禛<秋柳四首>释义之争构成近三百年来文学批评史上的一桩公案,形成十余种"本事"说.怀思故国说,为"明藩故伎"所作说,吊南明福王旧事说,咏明济南王故宫说,"南雁"指南都遗老说,"西乌"指顾炎武说,"枚叔"指钱谦益说,"福藩故伎"指郑妥娘说,是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说法.本文考察辨析<秋柳四首>"本事"说源起和流变,并认为诸种"本事"说,大都属于附会增饰之论,<秋柳四首>咏物写心,原无"本事".  相似文献   

2.
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官至刑部尚书,为清朝初期极享盛名的作家,继钱谦益之后的文坛盟主。《秋柳四首》是王士祯二十三岁时的作品,曾传诵一时。《渔洋诗话》说:“余少在济南明湖水面亭赋秋柳四章,一时和者甚众。后三年官扬州,则江南北和者前此已数十家,闺秀亦多和作。”这四首诗借秋柳的形象抒发了一种年华易逝、美人迟暮的惆怅情绪。作者在《菜根堂诗集序》中说:“顺治丁酉秋,予客济南,诸名士云集明湖。一日会饮水面亭,亭下杨  相似文献   

3.
顾炎武《赋得秋柳》一诗,学术界历来以唱和王渔洋《秋柳》四章为主导观点,也一向认为此诗主旨是寄意永历帝。本文对顾炎武同时在济南创作的四首诗作综合分析,认为此诗非唱和渔洋,是受徐夜秋柳诗的影响而作;该诗的主旨乃是凭吊崇祯十二年被清人俘虏的德王朱由枢,并进而表达亡国之悲。此诗的解读有助于对王渔洋《秋柳》四章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 乌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 ——《教授杂咏》之二鲁迅先生的《教授杂咏》四首,是一组脍炙人口、流传甚广的讽刺诗篇.四首诗各咏一人一事,上面所引的第二首诗,系讽刺赵景深先生误译英文中的银河为“牛奶路”,由此揭示赵提出的“宁顺而不信”的翻译主张之可笑.《鲁迅全集》十卷本,《集外集》注释本,对读者知之已稔的“牛奶路”作了详注;对索解为难的“马郎妇”却未加注释. 张向天《鲁迅旧诗笺注》,周振甫《鲁迅诗歌注》,对此都有注解.他们都根据《二心集·风马牛》一文,谓指织女星.锡金《鲁迅诗本事》中,说“有菩萨化为马郎妇  相似文献   

5.
对韦庄入蜀之前的四首《菩萨蛮》、两首《归国谣》,以及入蜀之后的《本事词》进行分析,勾勒出韦庄词的写作历程。从而得出结论:韦庄并非入蜀之后才开始写词,而是在壮岁游江南时期开始写作曲词,换言之,韦庄与其说是五代词人,更应该说是晚唐至五代时期的词人。  相似文献   

6.
<正> 王勃《滕王阁序》中有“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两句话。王力《古代汉语》(修订本)第1179页注[6]说:“这是说每人技分得的韵字赋诗。完成一首四韵八句的诗。一言,即一字,指分韵所得的字。”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第265页注[80]说:“意谓与会的人,各分一言(字)为韵,以四韵八句成篇。赋,分。”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下册第763页注[6]中说:“古人集会赋诗,往往规定一个统一的韵,或者规定一些字分配给各人做韵脚。一言可能指规定的韵字。均赋,指每人都赋诗一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三位先生都忽略了分韵字赋诗的种种严格限制,把不  相似文献   

7.
1980年《文学评论丛刊》第五辑刊载俞绍初同志《<秦女休行>本事探源质疑》和吴世昌先生《答俞绍初君的质疑》两篇文章,就左延年和傅玄的《秦女休行》的本事是否均为庞氏烈妇传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俞绍初同志认为左、傅“二诗主要人物与基本情节绝不相同”,“是用同一题名写不同题材的作品”。吴世昌先生则认为两首诗都本于《后汉书》、《三国志》、皇甫谧《列女传》中庞淯母赵娥亲的故事,二诗情节只有一点不同:左诗说烈女杀仇人后上山逃走,被关吏截获,傅诗说她自首。“证以史传,傅玄说对了,左延年错了。”由于这场争论缺乏新的材料根据,双方都未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诗经》"四始"说源自于《毛诗大序》,《史记·孔子世家》"四始"说与《诗大序》"四始"说具有相同的含义.《诗经》"四始"的概念,既不是指"风"、"小雅"、"大雅"、"颂"四部分,也不是指《关雎》《鹿鸣》《文王》《清庙》四首诗,而是指《诗经》中作为最早的《诗》文本的"正风"、"正小雅"、"正大雅"、"周颂"四部分内容."四始"说和"正变"说有紧密的联系,"正诗"就是指"四始"."四始"概念的提出,在编《诗》者那里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恨歌》是白居易最享盛名的杰作。它问世以来,一直誉满人口。明何良俊推为“古今长歌第一”(《四友斋丛说》)。清赵翼赞为“千古杰作”。赵翼还特别强调《长恨歌》在白居易诗作中的特殊地位,说:“盖其(指白居易)得名,在《长恨歌》一篇。其事本易传;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辞,有声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瓯北诗话》)。白居易自己也把《长恨歌》看成得意之作。元和十年冬,在江州贬所时,他自编诗集为十五卷,在卷末题诗一首,一开头就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把《长恨歌》摆在压卷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历来编在一起.这十二首诗是否同时所作,其说不一.清人温汝能说:“年谱义熙十年甲寅,公年五十.此诗(按;指‘昔闻长老言’一诗)是年所作,故云‘奈何五十年’也.计其弃官归来,至是得十年,故下章又云‘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也.”(《陶诗汇评》卷四)他以为属同时之作.与他同时的蒋薰则提出了不同意见:“《杂诗》十二首,前七首皆是‘岁月不待人’意;‘代谢’以后,却有谋生羁役之感.至末‘袅袅’六句,恐非《杂诗》,或《拟古》之十,亦缺落不全者.”(《陶渊明诗集》卷四)到王瑶先生则首次将其析而为二,以前八首为一组,系于晋安帝义熙十年甲寅(公元414)年,后四首为一组,系于晋安帝隆安五年辛酉(公元401年)并指出最后一首“诗意隐晦,无从确定年代”,但从编次顺序看可能与前面的三首“为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二年三月三十一日,鲁迅写了一首题为《偶成》的七言绝句。全诗是: 文章如土欲何之, 翘首东云惹梦思。所恨芳林寥落甚, 春兰秋菊不同时。这首诗,是鲁迅诗歌中争论较多的一首。争论的焦点,就在于对三、四句中的“芳林”、“春兰秋菊”、“时”的理解上。“芳林”指的是哪里?“春兰秋菊”隐喻什么?“时”又当作何解呢?多年来,人们各执己说,莫衷一是。有人说,“芳林”系指当时  相似文献   

12.
闽南地区南音已有千年历史,其能够传承至今,音乐界多认为在于它的固定调能保留其特色。但既有固定调,为何还存在五空管C、G首调,四空管F首调,倍思管D首调,五空四亻ㄨ管C首调,对此音乐界尚无定论。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包括黑胶木古唱片涉及南音“固首”体系中有指标价值的有三种:一是道光年《琵琶指法》、咸丰年《文焕堂指谱》、民国元年《泉南指谱重编》的“固首”体系传承;二是1953年刘鸿沟出版《闽南音乐指谱全集》“固首”传承史载,主要研究南音工ㄨ谱、五线谱、简谱的管门对照“固首”体系;三是新中国弦管南音“固首”传承三阶段,主要研究建国初、“文革”时代、改革开放至今南音“固首”体系的传承与南音非遗保护。研究发现,在南音历史传承的工ㄨ谱法理论体系下,弦管南音独特的“固首”双重唱奏体系,是保古存真“口传心授”和“口传谱授”传承的动力,该结论对于保护非遗南音特别有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稼轩六百余首词中最受争议的一首。论争的焦点在于“造口”之有无本事和“西北”之文化托喻。本文即由此出发透过历史的论争对稼轩此阕作一还原阐释与理论寻绎。  相似文献   

14.
刘向《说苑》中“引诗”61首,有13首诗与《孔子诗论》相同,其它48首诗篇皆不见于《孔子诗论》。对13首诗进行比较的结论是:二者在解诗方法上截然不同,《说苑》“引诗”没有受《孔子诗论》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赌肥头,抵当辩证法。鲁迅《教授杂咏》共四首,这是第一首,作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诗的本事,历来都认为是讽嘲钱玄同的,因为钱玄同在五四时期说过:“四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枪毙。”以此笺诗,自无不当。但是,问题尚须进一步探究:钱玄同此语是否还有所本?他始创或转贩这个说法用意何在?鲁迅为什么称他“赌肥头,抵当辩证法”? 钱玄同的“四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枪毙”之论,有人认为是开玩笑罢了。我以为,如以  相似文献   

16.
鲁迅早年在南京求学期间的诗作,共六题十三首,即1900年的《别诸弟三首》、《莲蓬人》,1901年的《庚子送灶即事》、《祭书神文》、《别诸弟三首》、《惜花四律》。对于这些诗篇的注析,分歧颇多。笔者认为,把握鲁迅当时的思想倾向,是正确理解这些诗篇的关键。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他求学于南京,就是为了“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在《朝花夕拾·琐记》中,又说,“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 S 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许寿裳先生回忆说,鲁迅早年最爱诵《离骚》中的四句:“朝吾将济于白水分,登阆风而(纟枼)马。忽反顾以流涕分,哀高丘之无女。”许先生认为,“这四句大有求不到理想的人誓不罢休之意。”(《亡友鲁迅印象记》第7页)换句话说,“寻别一类人们去”便是青年鲁迅思想倾向的集中反映。“诗言志”。  相似文献   

17.
李白诗风,从总体上看,复古倾向较为明显。兼之他又有一些这方面的议论,故古今论言多以之为复古派或“以复古为革新”的诗人。《古风》其一即为常所征引的重要依据之一。 胡小石先生在《李杜诗之比较》一文中引孟綮《本事诗·高逸》载白:“(兴寄深徽)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之说而评之云:“这是他崇经的门面话,他所作以七言诗最好,五言次之,四言最坏。”实事求是,深中肯綮。继又引“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大我而谁(与)?”及《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数语,并联系李白现存的九百多首诗“古诗占十分之九以上,而内中且有一首只六句”的创作实况,说李白“是一位复古派的健将”,并以所引《古风》其一中语为李白“论诗的大主张”。  相似文献   

18.
宋代的苏东坡曾经给我们留下了对唐人诗作的几句评语:“郊寒岛瘦,元轻白俗”。认为白居易的诗是俗了的。他说的这个“俗”是什么意思呢?照《沧浪诗话》里的解释是:“作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看来这里说的“俗”还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通俗”的俗,是贬义的。俗意,是从诗的内容上说的,其它恐怕是指形式。但白居易的“俗”,表现在那里呢?苏东坡也没有说明白,倒是后人对此多加引申,认为白居易的诗是浅率俚俗。王世懋在《艺圃撷余》中竟这样说:“生平闭目摇首不道《长  相似文献   

19.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孔子以之为国史教材,后世遂奉之为儒家经典,称《春秋经》。《春秋》之旨,在“据鲁亲周”,通过一定的“书法”原则,表示其尊崇周室宗主地位的大一统观念,并起着正定名分、褒贬是非的作用。但《春秋》指博而文约,后学者为了论“本事”、明“旨趣”而为之作“传”。流传到今天的有《公羊  相似文献   

20.
在陆游词中,最为人所熟悉的,恐怕就是《钗头凤》了.对这首词,古往今来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李汉超同志在《陆游<钗头凤>词若干问题质疑》(载《辽宁大学学报》1982年第四期,以下简称《质疑》)一文中,以陆游是否有“向自己的母亲为代表的封建宗法势力提出挑战”的“觉悟和勇气”这一问题为“核心”,“就《钗头凤》一词的本事,以及对此词内容的解释与思想评价”等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一般说法”的看法,读后受益非浅,同时,又感到尚有值得商榷之处.因此,笔者草成此文,略陈鄙见,就教于李汉超同志和其他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