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对妇女家庭暴力的根源 ,提出消除家庭暴力的对策 ,并为在家庭暴力中受害的妇女指出司法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妇女人权保护是世界人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妇女的很多权益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严重的侵害,家庭暴力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家庭暴力对妇女的生命权、健康权、平等权、人格和尊严等造成了严重侵害;通过分析,提出了防止家庭暴力、保护妇女人权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家庭暴力与妇女权益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暴力日益呈上升趋势 ,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 ,包括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社会的、法律的以及受害者自身的原因等。家庭暴力对妇女受害者的伤害只有通过完善立法、加强对妇女受害者的援助和保护、提高妇女的自保能力等措施才能遏制。  相似文献   

4.
美国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暴力已成为美国一大社会问题,受害者以女性居多。对美国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涉及:受害女性的特征;施暴男性的特点;妇女对家庭暴力的应对;家庭暴力产生的社会原因;家庭暴力的社会反应等。  相似文献   

5.
王勤芳 《理论界》2006,(12):124-125
对妇女的暴力问题,是个世界性的问题,1999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大会定为“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中国大陆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家庭暴力问题进行研究,并于2001年修改婚姻法时在总则中增加了关于“家庭暴力”的条款,使得“家庭暴力”一词在中国法律史上第一次成为法律术语。但由于此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对家庭暴力的惩处力度明显不够,对此我们有必要从立法上、政府层面上着手,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以完善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钱建平  温淑敏 《理论界》2006,(7):105-106
家庭暴力是古今中外家庭常见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丑恶现象,家庭暴力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而且还会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是与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背道而驰的。这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我国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现状,分析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以促进对家庭暴力的制止,使得国家国泰民安、小家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7.
对家庭暴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暴力是中外家庭常见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由来已久,素有“全球重症”之称。全世界每年有300400万妇女受害干家庭暴力。据1990年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有30%的已婚女性挨过丈夫的打。由于家庭矛盾的隐蔽性,家庭暴力往往被认为是“各扫自家门前雪迹私事,法律对此鞭长莫及,只有在造成恶性犯罪之后才被重视。虽然妇女往往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但她们一般认为家丑不可外扬,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和必要的法制观念,而一旦不堪忍受则采取杀夫等极端行为,由此引起的女性犯罪也在大幅度增长。家庭暴力作为…  相似文献   

8.
家庭暴力根源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家庭暴力是一种古老的、但一直延续至今的家庭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它是家庭生活的黑暗面,家庭中的弱者,如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都有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制裁措施和受害者的种种顾虑而被掩盖在厚重的家庭生活内幕之后,因此很难获取有关家庭暴力的准确数据。但我们从一些小范围的研究报告中仍能收集到有关家庭暴力的一些数据。一、家庭暴力概览过去我们在考察家庭暴力时,大多只注意到丈夫殴打妻子或妻子殴打丈夫,这固然是家庭暴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家庭暴力还包括父母殴打子女,兄弟或姐妹之间互殴、虐…  相似文献   

9.
西方女性主义者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例证,认为国家的社会政治以及法律制度维护乃至纵容家庭暴力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分立于批判法学的女性主义法学提出国家法律不但没有起到禁止暴力、保护妇女的作用,反而给社会公众传递了不良信息,使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行为合法化了。在理论根源上,女性主义法学认为正是理性与非理性的二元世界观,以及公共、私人领域的划分将妇女置于被统治、受压迫的地位。对"妇女问题"的关注、通过制度设计保障弱势群体的表达权、追求个体正义的实现是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因家庭暴力引致的受虐妇女杀夫的案件在我国时有发生,受虐妇女因此而被处以重刑的不在少数。探讨对受虐杀夫的妇女判决无罪或减免刑罚的法律依据,对于在惩罚杀人行为与保护受虐妇女合法权益之间获得平衡,对于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婚姻法》在保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历史传统和立法技术原因的影响,《婚姻法》在保护离婚妇女权益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建议对离婚的规定和家庭暴力的规制以及离婚妇女财产权的范围等方面加以完善,确实保护离婚妇女的权益。  相似文献   

12.
性别透镜中的家庭暴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基于性别不平等的战争 狭义的家庭暴力主要指发生在夫妻之间的暴力事件。由于这种暴力90%以上都是男性对女性的暴力,它深刻地反映出家庭内部的性别不平等。因此习惯上将这一类家庭暴力称为家庭内的性战。这这场战争中,男性使用强制性手段对女性实施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1993年,联合国大会在《联合国关于消除对妇女施暴的宣言》中,把针对妇女的暴力定义为“任何基于性别的,导致或可能导致妇女身体、性、精神伤害或痛苦的暴力行为,其中包括这种行为的威胁。对自由的压制或任意的剥夺,无论它们是发生在公共生活中还…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和实质,性别公正则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家庭暴力是一种具有明确性别特点的男人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受虐妇女以杀夫方式摆脱暴力固然不可取,但她们自身也是社会问题的受害者,她们杀人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不容忽视。平等保护受虐妇女作为独立的人的基本权利,并充分考虑男女之间的自然差异和社会差异,对受虐杀夫妇女予以倾斜保护,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判决无罪或减免刑罚,是性别公正社会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我国家庭暴力犯罪控制模式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雁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2):98-100
家庭暴力犯罪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宁,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因而,对家庭暴力犯罪的控制,是整个犯罪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家庭暴力犯罪的控制,要通过两个层次的措施来解决:一是预防家庭暴力行为的发生,二是惩罚已实施的家庭暴力行为。具体措施应从完善相关法律对策、保障正确执法、提高普法效果、加强配套措施等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蒋美华 《中州学刊》2006,(1):112-116
暴力侵害是妇女维权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国目前主要有拐卖妇女、性骚扰妇女和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三大暴力侵害妇女权益问题,这三大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不平等的性别结构已深深渗入每个男女的意识形态和行为之中的既有事实,并与所涉主体的自身素质相关。为预防和消除暴力侵害妇女现象,全社会应树立维护妇女权益的意识,国家应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力度,解决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积压问题、流动人口问题、失业下岗问题、竞争焦虑问题等,帮助妇女远离暴力侵害。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的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破坏了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本文指出传统思想的影响、立法的不完善、家庭暴力的控制机制失范是家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加强立法工作和司法力度 ,完善家庭暴力的社会控制机制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才能杜绝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7.
南戏《刘知远白兔记》的主人公李三娘和藏戏《朗萨雯蚌》中的主人公朗萨,分别代表了我国封建社会和封建农奴社会家庭暴力下妇女的悲剧命运。通过对两位不同民族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比较,可以探究古代藏、汉民族下层妇女相似的生存状态及其相异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特别是女性遭受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劳动异化理论的视角看,女性遭受家庭暴力是性别异化的结果,社会性别角色的固定化是主要根源,父权制是最终根源。马克思对异化的扬弃是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分工来完成的,因此,根除和减少家庭暴力就必须消解社会性别角色的束缚;提高女性的经济地位;扩大女性的政治参与权;增强女性防暴能力,同时,加强社会对家庭暴力的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9.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庭暴力,是人类不平等和不文明的行为,是导致家庭不和谐或破裂的原因之一,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不安定因素。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既是保障家庭暴力受害者人身权利,实现人人平等、社会公平的需要,也是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于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社会学角度对严重破坏家庭关系行为的家庭暴力问题进行研究。本课题通过走访、座谈、抽样调查、汇总和分析全省县以上妇联两年的家庭暴力投诉数据、列举触目惊心的案例等方式,从社会学角度对我省家庭暴力状况进行了专项调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制裁、制止和预防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责任 ,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 ,不仅仅是一个“尊老爱幼”的道德问题 ,还是一个法律问题。法律的“国家强制性”特征使其成为制裁、制止和预防针对未成人家庭暴力的最强有力的保障之一。为了确保未成年人免受家庭暴力侵害 ,并使该问题得到足够的重视 ,应当建立更完善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