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谈到不可知论的哲学性质时,哲学界总是将其归之于唯心主义行列。以前出版的哲学书上如此,近年出版的一些哲学辞典上仍然毫无例外地称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理论。”我们认为,简单地把不可知论等同于唯心主义是不妥当的,有必要提出来商榷。 众所周知,不可知论是一种否认世界可知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可能性的一种哲学理论,它割裂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否认思维与存在之间具有同一性。列宁说:“不可知论者路线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他不超出感觉,他停留在现象此岸,不承认在感觉的界限之外有任何‘确实可靠’的东西。关于这些物本身(就是自在之物、‘自在客  相似文献   

2.
普列汉诺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一位著名理论家。对他曾经提出过的“象形文字说”,人们历来都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苏联学者福米娜的《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一书指责普列汉诺夫“保卫唯心主义的象形文字论”。罗森塔尔和尤金主编的《简明哲学辞典》也称普列汉诺夫“支持了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相对立的唯心主义的象形文字论。”敦尼克等人主编的《哲学史》则说普列汉诺夫“向不可知论作了让步”。我国哲学  相似文献   

3.
不可知论限制人的认识能力,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其荒谬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常常有一些学识渊博、富于创造力的思想家信奉这种哲学.是思想家的阶级地位决定的吗?确实,不可知论的产生有其社会阶级根源.但把哲学史上源远流长的不可知论归结为纯粹出于反动阶级的杜撰,那只能是一种极端浅薄的童稚之见.应该说,不可知论的产生也有自己的认识论根源,同唯心主义一样,不可知论也是—朵生长在活生生的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不结果实的花.探讨导致不可知论的途径,研究不可知论在认识过程中是如何“失足”和“迷途”的,这对于我们总结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暴露不可知论哲学本质上的虚弱,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1770—1831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他创立了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是第一个系统地阐发了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哲学家。他的哲学在整个哲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黑格尔发挥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中的人本主义精神,把自我意识客观化为万物的实体,把它看成是宇宙万物的主体,称之为“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  相似文献   

5.
我国哲学界经过几年的讨论,在哲学史的定义问题上已逐渐取得了一致意见。近年出版的西方哲学史教科书,基本上都采用了“认识史加斗争史”的提法。如,“说哲学史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与说哲学史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这两对矛盾运动发展的历史,这两种说法是一致的”①;又如,“哲学史也就是认识的发展史……也可以说哲学史就是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互斗争的历史”②。这样的定义的确揭示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最重要线索,然而并不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赵俪生先生哲学方法论进行了初步探讨。赵先生主张,哲学思想的研究必须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加以综合考察和准确定位。他从文化入手,在先秦诸子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独到的见解。赵先生是最早摒弃日丹诺夫的教条主义,而主张对哲学家的阵营归属和思想观点进行辨证认识的学者之一。他反对简单地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哲学家进行定性,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存在着一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居的哲学。赵先生是中国当代明确地把“内”与“外”从中国古代哲学中抽象出来并进行现代阐释的第一人,并由此出发对中国哲学史上的唯心主义进行了再评价  相似文献   

7.
休谟是十八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欧洲近代哲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怀疑论者和不可知论的创始人。对于这样一个在哲学的发展上“起过很重要的作用的”怀疑论哲学派别,在过去的研究中是当作精致的主观唯心主义加以摈弃的。这种全盘否定的作法是不公正的。笔者认为,应该对休谟怀疑论哲学进行客观的辩证的分析,恰当地肯定它在哲学发展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洛克“反省说”辨正马云泽在我国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洛克的“白板说”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而他的“反省说”则是其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成份,或者说它是洛克在哲学基本立场上向唯心主义的让步和妥协。马小彦主编的《欧洲哲学史辞典》、罗森塔尔等主编的《简明哲学辞...  相似文献   

9.
近代英国哲学在洛克之后的发展,就是众所周知的贝克莱把唯物主义经验论导向唯心主义,并由休谟将其推向极端而终于不可知论。但是,唯物主义哲学路线并未就此中断,而是以自然神论的形式继续发展着。这一发展方向历来是哲学史研究中不大为人注意。哲学史著作中较少提到的。事实上,洛克哲学之所以对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产生影响,正是以自然神论作为中介环节的。本文拟对英国自然神论者的主要代表托兰德的自然神论思想及其在近代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作一粗略评述。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方面的教材和专著,通常都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等同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並把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视为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其实,二者並非一码事。恩格斯之所以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来表述哲学基本问题,其深意在于: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虽然主要表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但它们毕竟不是全等的关系,存在的概念要宽于物质的概念;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除从谁是本源的角度,还从认识本质方面,更全面地揭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没有讲过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志,也从来没用过“可知论”这样的术语。它是一个不科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真理符合论的历史与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符合论”本质上属于一种用经验知觉的观点来看待真理的哲学。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共相论”的反驳 ,在哲学上确立了真理符合论最初的经验基础 ;近代经验论对主体的强调 ,把“符合论”的基础从客体的方面转向主体的方面 ,从而使之具有了浓重的不可知论意味 ;现代语言哲学继承了经验论哲学重视主体经验的传统 ,通过把经验对象界定为事实 ,成功地发展出一种可以在纯逻辑的层面上表达的真理符合论。由于语言哲学家把语言看作是一个独立于现实的特殊领域而加以绝对化的发挥 ,符合论也越来越远离经验论的原初立场 ,在深层上表现出返回康德先验唯心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哲学产生以来,就有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个“对子”,它们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一部哲学史,最终可归结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互斗争的历史,因此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关系,弄清唯心主义怎样影响和为什么能影响唯物主义,是非常必要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存在及其相互影响,是人类认识的必然,是哲学史所证实了的,只要人类的认识活动还在进行,它们就不会消失。当然它们之间有着本质区别,但那种简单地、粗暴地把唯心主义斥之为一派胡言,而全盘否定的作法,则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应具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系统地表述了思维和存在同一说的哲学家。他认为:“哲学给身规定了这样的任务:即把哲学的基本观念、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作为对象,并加以掌握”。“哲学的职责在于努力证明,亦即揭示这种思维与存在的统一”。黑格尔的全哲学特别是逻辑学,正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作为对象,以论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基本任务的。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解决思维和存住的关系,奠定了思想基础。列宁深入地研究了黑格尔的思想,“总是竭力用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客观性”范畴即思想的客观性。它具有两种作用 :一方面是指主观性东西和客观性东西的共同本质 ;另一方面它相当深刻地批判了主观唯物主义和不可知论 ,从而成为把唯物主义思想渗透于唯心主义体系的不自觉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许多外国哲学史书籍都把高尔吉亚的哲学看作是不可知论,纯粹消极的怀疑论,有的甚至断言他的三个命题“当然是极荒谬的虚无主义”.我认为,这些看法不能苟同,对高尔吉亚的思想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古今中外,哲学史上任何一派哲学都没有也不可能超越这一基本问题.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象一根红线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但是,哲学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之外,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还存在着哲学出发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哲学史上是否有“二元论”哲学和“二元论者”?应当如何评价它们?这是目前学术界有所争议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了解哲学史的发展,了解哲学基本问题,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军对战”和“两军同一”的复杂情形,不无裨益。这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在西欧哲学史上,黑格尔堪称为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大师。在黑格尔的哲学中,一方面把德国古典唯心论发展到尽头,另一方面又把辩证法系统化了。黑格尔哲学是在对他以往的哲学的批判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对康德的不可知论的批判占有突出的地位。尽管这种批判是黑格尔的客观唯心论对康德的主观唯心论的批判,但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当一个唯心主义者批判另一个唯心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基础时,常常是有利于唯物主义的。”黑格尔在对康  相似文献   

19.
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四位哲学大师的思想对后世的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马克思说康德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这也适合于以上其他三个哲学家。德国哲学家们在理论上接受了法国革命的影响,在行动上又抛弃了法国革命的实践,只在头脑中用思辨的形式进行哲学革命,德国社会这种复杂状况构成了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产生的基础,构成了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赖以旋转的中心——思维与存在,理论与实践的对立,以抽象的思维运动深刻地反映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历史辩证法。这是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一般历史条件。但是也有特殊性:康德哲学反映了软弱的刚诞生的市民阶层的政治立场,以思维与存在、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的二元论为特征,把自由主义实践归结为永远可求但不可及的彼岸世界。从费希特到黑格尔的哲学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革命热情,以在精神领域中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思维与存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特征。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十七世纪唯理论形而上学体系,从整体上抛弃了非此即彼的思维方法,在其思辨哲学中,贯彻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自由平等原则。它是十七世纪唯理论形而上学前进中的复辟,把人类认识推进了一大步;它把唯心主义和辩证法两种本质上不相容的东西结合在一个体系中,形成了独特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发展过程。思维与存在,理论与实践的对立和斗争构成了这段哲学史发展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哲学史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它一直在斗争中成长着。远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直到目前党所领导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已取得伟大胜利,中国哲学史这一领域,一直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一切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激烈斗争的重要阵地。这种现象不能说是偶然的。这是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使历史研究和哲学史研究开始成为科学,迫使一切“唯心主义从它最后藏身所中,即从历史观中,被驱逐出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哲学史观和一切唯心主义的哲学史观的对立斗争,始终是阶级斗争的直接反映。伴随着阶级斗争的起伏和发展,这两种哲学史、两种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