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向秀《庄子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一般认为,向秀《庄子注》是魏末“竹林之游”时期的作品,这是一个误解。向秀经历了正始、魏末和晋初三个文化时代,虽然注释《庄子》的工作亦完全可能开始于魏末,但是作为一部未竟的遗著,其最终“成书”,是作者的逝世时间——西晋成宁元年(公元275年)前后。在血腥的魏晋禅代道路上,向秀曾追随嵇康,以《庄子》“人性自然”为旗帜反抗司马氏虚伪的名教之治,却最终不得不屈服于政治强权,成为西晋王朝的高官。他的《庄子注》,开辟了以“入世”精神诠释《庄子》的新思路,反映了西晋前期玄学思潮的时代精神。从表面上看,向秀似乎摈弃了魏末竹林之游的偏激倾向,回归了正始之音,以《庄》学形式,重复着儒、道合一的玄学主题,但是终极关怀却发生重大变异:返朴归真的社会理想被个体生命的舒适所替代,汉魏之际儒道哲学的社会批判精神被阉割,化为对一切不合理现实的认同。由于向秀《庄子注》表达了正始、竹林名士在第一次玄学思潮退潮时消极妥协的心态,不适合元康名士的理论胃口。因此,在玄学第二次高潮到来的元康时期被思想界冷落,未能流行于世。而当元康玄学因八王之乱再次跌入低谷时,其理论价值才被郭象重新发现。郭象以其完善的本体论学术方法,成功地吸收了向秀的思想精华,使“名教”与“自然”彻底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正始玄学家的玄虚怪诞,激发了玄学内部反玄虚的思潮,该思潮与西晋重倡儒学之风相呼应,士人名教自然并重。这种风气强化了东汉以来文论求实诚、疾虚妄的倾向和尚通脱的风气,在西晋形成了追求省净和追求繁缛的两种文学倾向。西晋繁华过后,东晋冲虚玄淡的士风使得省净文风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清远、恬淡、简约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3.
论魏晋玄学派系之别与阶段之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以袁宏《名士传》之说为线索 ,把玄学分为正始、竹林、元康三个阶段 ,并指出正始玄学以老学为主 ,属老学系 ;后面两个阶段皆以庄学为主 ,属庄学系。复从学理的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进一步的伸述 ,指出正始玄学沿着以体摄用的理路 ,竹林玄学和元康玄学沿着以用显体的理路 ,从本体论的高度论证了自然与名教的关系 ,使时代所关注的中心课题获得了圆满的解决。东晋时期玄谈虽依然很盛 ,但于玄理没有根本的创新 ,故不可视作一个独立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略论杨泉     
杨泉,是三国、西晋时期反映了当时江南一带新学风的一位深究“自然之理”的优秀思想家,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都应有一定地位。但因他隐居不仕,正史无传,著作久佚,宋以后即长期湮没无闻。清代辑佚家曾对其久佚的著作有所辑录,但不够精审;近世学者刘汝霖、杜国庠等对其思想贡献开始有所论列,又大都不甚详实。为了全面考察三国、西晋时期的学术思想战线,无疑地应当重视北方土族名士“大畅玄风”所掀起的风靡一时的玄学思潮,探究其产生的基础、发展的逻辑、以及如何与佛教思辨相汇合而发生过巨大影响等等;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当时江南地区崛起的、与玄学思潮相对立的另一种思潮,即直接对抗唯心主义与  相似文献   

5.
关于魏晋玄学的研究,学术界流行一种观点,认为玄学在三国魏时已完成了它的基本构架,到了西晋,玄学发生了变异、扭曲,实际上已蜕变为儒学。笔者通过对西晋政治与玄学的考察认为西晋时期的玄学总的构架仍然是以道学为主体容纳和改造儒学,所不同的是由三国魏时崇尚老子学说变为崇尚庄子学说。玄学在西晋时代对于政治和社会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期,经学统冶的崩溃,儒学禁锢的破除,给这个时代带来了思想的解放,理论的突进和思潮的迭起。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种以老庄思想为本的玄学思潮。魏晋玄学这种新的哲学思潮对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学以及文学理论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以至中国的文学和文学理论在其以后的发展中始终未离开过具有这种精神内质的线索。玄学  相似文献   

7.
东晋的玄释结合标志着玄学理论发展的终结,但是东晋士人,特别是会稽的名士群体,他们的人生情趣,人生态度,虽然已经渗入了崇尚虚寂的人生旨趣,追求宁静的精神境界;但是,去风的色彩还相当浓厚。他们追求自然适情,追求闲适,他们清谈,等等。他们的人生目的,显然还是玄学思潮的产物。玄学思潮起来之后,并没有提出一种明确的人生观来。玄学发展的不同阶段,玄学名士的人生取向也各各不同。但是,从玄学的基本品格而言,则它在人生态度、人生目的上还是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的,那响提拟一种委运任化的人生态度,达到物我一体、心与道冥…  相似文献   

8.
西晋虽然在历史长河中时间较短,仅数十年,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这一时期的"宴飨诗"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西晋时期宴飨诗的发展流变与其社会思潮、阶层文化、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左思风力与建安风骨都继承了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样具有“风骨”之力,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左思风力对建安风骨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但左思风力有着不同的形成背景与原因。左思早期秉承儒家的济世思想,因家世、外貌等个人原因与西晋社会的门阀政治制度有很大的矛盾,加上社会动乱与玄学思潮的双重影响,最后走上归隐之路,这使左思内...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期,在玄学兴盛的两百余年中,作为一种主流的社会思潮席卷当时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样对魏晋音乐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玄学思潮浸润下,魏晋音乐以道家思想为旨归,强调音乐"和"的本质特征,造就了一代音乐作曲、演奏名家群体,凸显充满玄学风格的经典音乐作品的独特艺术个性,同时也反映出魏晋玄学思辨对构建和发展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作出的弥足珍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竹林玄学、正始玄学、元康玄学为魏晋玄学之三派。在"汉文疲敝"的背景下,竹林玄学以礼义文化为非自然,故而倡言"越名教而任自然"。竹林玄学本质上是道家之学,他们对流于虚饰的文化批判在逻辑上成为新的文化建构的先导。从嵇康、阮籍的激烈态度至王弼、向郭的价值学说,其逻辑之演进有类于从先秦道家之"为道日损"再至儒家的道德重建。正始玄学"举本统末",其指归在于法"道"而行,趣于"同乎道"、"冥于神"之境。元康玄学"崇有"而倡"独化",其宗趣在于肯认人生之"自由"——自己由乎自己。王弼言"本无",可谓由体而发用;向郭倡"独化",则是由用而显体。虽然发论途径不同,体用不二之理趣则为共通。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列举石崇纵情享乐的种种表现的基础上,论述了石崇纵情享乐的原因。文章认为,西晋的“玄学盛行”和西晋士大夫特别重视“人的个性自由发展”,是导致石崇和其他豪强纵情享乐、逞豪显富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从"渐为新变"的泰始诗坛到"勃尔复兴"的太康、元康诗坛,最后到"变创新体"的永嘉诗坛,西晋诗坛群英荟萃,创作兴盛,前有以"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为代表的太康诗坛,后有元康时期以石崇为核心的"贾谧二十四友"诗人群体,其后又有郭璞、刘琨等永嘉诗人群体,故钟嵘称之为"文章之中兴"。西晋诗歌在题材内容的多样性、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和语言词采的锤炼上继承、发展了发展了建安、正始诗坛,呈现出"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的创作特色,在中古诗歌发展史上可谓"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相似文献   

14.
谈贾后     
贾南风在"擅政"的元康年间,善于用人,敬重名士,举贤任能,使西晋后期出现"朝野安静","海内晏然"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玄学作为魏晋南北朝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思潮,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诸多方面,使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态势。通过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家的审美取向、创作思想和创作倾向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揭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思潮与文学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略论杨泉     
杨泉,是三国、西晋时期反映了当时江南一带新学风的一位深究“自然之理”的优秀思想家,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都应有一定地位。但因他隐居不仕,正史无传,著作久佚,宋以后即长期湮没无闻。清代辑佚家曾对其久佚的著作有所辑录,但不够精审;近世学者刘汝霖、杜国庠等对其思想贡献开始有所论列,又大都不甚详实。为了全面考察三国、西晋时期的学术思想战线,无疑地应当重视北方土族名士“大畅玄风”所掀起的风靡一时的玄学思潮,探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虚实范畴源自老庄论有无,在魏晋六朝时期经玄学之争实现了由哲学、美学领域向文学和艺术领域的重大转化,并在玄学思潮、言意之争、人物品评和文学创作等共同构筑的场域中,内涵日益丰富起来。魏晋六朝时期的文学实践为虚实含义的演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本文在论及虚实在魏晋六朝时期的发展面貌后,以刘勰隐秀说与当时永明诗风为个案,透视虚实发展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鉴于西晋“清谈误国”的深刻教训,反省和批判玄化士风及其社会危害成为东晋时期一种或隐或显的时代思潮。其中既有门阀士族社会朝廷当轴执政者和地方军政人物对玄化风气的指责和矫正;也有出自寒门阶层、崇尚刑名法术的文吏之士对“清谈误国”的抗议,表现出强烈的务实作风;更多的则是一些崇尚儒学的思想人物对玄学流行有损儒家礼法制度的激烈批判。这种反省与批评思潮,就时间段而言,虽贯穿于东晋一代,但以东晋前期最为集中。就思想倾向而言,虽有高级士族阶层玄化名士,但以崇奉儒学和刑名的思想人物为多。就侨人与南人的分别而言,南人不仅所占比例颇高,而且言论激烈。这些特点,都是由当时社会文化背景所决定的。同时东晋时期的主流士风仍然趋于玄化,这也决定了这一反省与批判思潮在社会影响方面的诸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汉晋之际清河崔氏思想文化性格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河崔氏与范阳卢氏、中山刘氏、太原温氏等河北士族联姻 ,形成了两晋之际留守河北的最有影响士族集团。该集团学术上直接继承郑玄、卢植经学 ,思想上保持着汉魏以来的儒学本位 ,政治上拥护礼法之治思想路线 ,积极事功 ,以天下为己任。虽然在元康时期追慕时代新思潮 ,接受玄风熏梁 ,但他们最终与玄学名士集团分道扬镳 ,坚守北方。在遭受国破家亡惨剧后 ,他们反思玄学流弊 ,重返传统儒学思想。这构成了十六国北魏初期崔卢后人崔浩等人学术政治思想最直接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就东晋门阀与玄学的关系作了论证。认为东晋的门阀政治是西晋以来世族集团按照玄学理论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封建政治格局。门阀体制建立后,玄学逐渐退出政治舞台,蜕变为长生之学。其代表人物是葛洪和张湛。同养生之学相联系的是在晋门阀阶层隐游导养之风的大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