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的新理念。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从微观层面上讲 ,指对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所需要的能力的养成和提升 ;从宏观层面上讲 ,就是通过塑造、改善、培育和拓展人发挥作用的环境和空间 ,不断提高人对社会的贡献能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周岚 《南方论刊》2011,(10):59-61,51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准则是"以人为本",积极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思想,从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入手,聚集和开发人力资源,使人尽其才,才尽其职,全面增强人力资源优势,以推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的组织结构以何种模型为优?人力资源的组织的原则又是什么?目前,国内最流行的说法是建立“以人为本”的组织模型,充分关注每一个个体人的需要,人的进步与人的发展。对此,学术界的同仁们都从自己学科的角度,对组织中如何确立人的地位与发挥人的潜力,激发人的创造性,做了深入的探讨,为促进我国的经济现代化与管理的现代化作了卓有成效的贡献。笔者绝不否定这股思潮主流的正确性并肯定其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但由于笔者长期直接从事企业管理的一线操作,从实践中获得了许多亲身的感受,自觉在举国上下都高举“以人为本”,关注…  相似文献   

4.
石敏 《山东社会科学》2012,(Z1):318-319
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提高企业知识力的重要条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是价值评价、价值分配,其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人的建设,发掘人的潜在创造力,并且使之转化为贡献。在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中加强动态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郭灵淑 《理论界》2005,(9):209-210
人力资源管理是近十几年来发达国家建立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它是在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以及人力资本等理论的指导下,对传统人事管理进行根本改造、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本文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与企业和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丛解有 《理论界》2000,(5):17-18
企业的生死存亡 ,决定于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则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企业人才。优秀的人才作为一种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中最活跃的因素 ,树立人才首位意识 ,实施“人才管理工程”是企业的燃眉之急。一、打破旧的人事制度 ,实施人事制度创新第一、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在现代经济的条件下 ,管理和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两翼 ,而这无疑都是人的智力发展的外在表现。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就是以人事制度的不断创新 ,求解于人的智力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国有企业人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人力资源缺乏 ,等、靠、要的观念 ,仍根深…  相似文献   

8.
农民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优先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其实质是农民在基本解决生存问题之后如何获得进一步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农民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价值目标。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升农民的发展能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包括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在内的、旨在提高人口素质的投资回报率最高,理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优先路径选择。公共财政应重点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质量低,人力资本存量少是制约西藏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这种劳动力资源的缺陷越来越严重阻碍了西藏经济的发展.根据西藏经济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特点,在西藏人力资源开发中,应该积极发挥西藏各级政府的作用,本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高西藏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0.
郭华祥 《南方论刊》2008,(12):68-69
科学发展观要求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强化“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理念,人力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核心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为保证人力资源效用最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在论述科学发展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以人为本的社区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也迅速加快.在城市化进程中,客观上要求社区服务必须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因此,社区人力资源的开发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然而,在当前社区建设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很难跟上社区发展的步伐,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各方面密切配合,采取综合性对策加以解决,从而推动社区建设的协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民生"问题.文章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其中隐含的人性假设和社区以人为本人力资源开发的客观必然性,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社区人力资源开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确立以社区工作者为中心的开发思想;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关注社区工作者的需要;创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是一种把人力当作一种财富的价值观。人力资源开发旨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充分发挥人的各种潜能,从而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人力资源。然而,中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严重滞后,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要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必须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把国民经济的增长点真正转移到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一、苦力于开发人力资源,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展开论述之前,需要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有着一个逐步丰富和深化的发展过程,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线索.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当代形态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论来源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论断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坚持与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表现在: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固有本质;以人为本,扬弃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满足人的利益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立足点;以人为本,扬弃人自身的异化,实现人自身的和谐,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驱力;以人为本,扬弃人与物、人与人的异化,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深层内蕴和最终目标。要实现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进行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及其理性实践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韩庆祥 《河北学刊》2004,24(3):67-73
以人为本,是在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的回应中,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刻理解中,在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付出代价的反思中,而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的"本",就是要把人当作主体、本质和目的.以人为本有三个层次的内涵首先,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的肯定.其次,就当前中国来讲,它是一种立足于解放人、为了人并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性发展的要求,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就是强调公正,关注弱势群体;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就是尊重人的合法权利,尊重人的能力差异,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独立人格,不断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最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要确立起人(或人性化)的尺度,实行人性化服务.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落实到执政党的活动中,主要就是"以民为本",但不能把"以人为本"仅仅理解为就是"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比"以民为本"更能调动一切人的积极性,凝聚一切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6.
刘远传 《江汉论坛》2007,1(12):37-39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的真正的人类终极关怀的人文情结是最伟大而现实的人文关怀.马克思一生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这个终极目的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本体论基础.我们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思想的具体运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路径:社会的发展要依靠科学,科学的发展要依靠人的发展,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基础,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力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对象,是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提高两个素质;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功能,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见,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就在一般性中抓住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就抓住了精神建设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就是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根据人的需要,人的追求,人的憎爱,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忠武 《河北学刊》2008,28(3):120-124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但以人为本在现实实现过程中往往会受到遮蔽与干扰,故而为了防止本末关系颠倒和匡正发展畸形与异化,有效促进和保障以人为本的实现,需要明确厘定以人为本的基本概念和科学设定以人为本的具体目标体系。以人为本是同以物为本相对应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与社会形态,其主旨是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中心与目的,把物的发展作为客体、工具和手段,坚持用人的发展来规范和控制物的发展,力求使物的发展切合人的需要和利益。和谐社会建设所倡导和追求的以人为本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目标体系,其具体目标指标应设置为人本身的健康、富裕、平等、协调、自由、发展与幸福。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价值,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20.
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是靠人而发展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都基于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人是两者之间的联结点,企业文化从无形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影响人的精神状态,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则从具体的制度措施、方法作用于人。本文透过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分析了两者之间结合的必要性,进而探讨分析了两者结合对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影响,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得出两者结合有利于使人的潜能最大化,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