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的德国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点是:(一)适度原则。经济繁荣,福利增加;经济危困,福利压缩。(二)共同分担的原则。(三)公平合理的原则。(四)政策倾斜原则。(五)保证公民有正当收入的原则。(六)继承完善原则。然而,过于优越的社会福利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一)福利大锅饭和平均主义。(二)老人增多,纳税人减少,造成社会福利开支负担日益沉重。(三)高工资、高福利造成生产高成本,严重影响德国的经济发展。(四)水涨船高,高福利造成高纳税。(五)增加的福利很难降下来,各政党、阶层的利益矛盾和争吵危及社会安定。面对未来,仍然是改革调整,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合理。然而,开支紧张,各界认识不一,利益矛盾复杂,将使这场改革异常艰难。  相似文献   

2.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建定 《南都学坛》2008,28(4):46-51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奠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20世纪20~30年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实行法西斯专制管理,另一方面仍有明显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曾出现福利国家的趋势。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之间紧密相连、相互适应,其发展道路呈现出明显的统一化,并受到国家干预理论的显著影响,在发展中始终遵循着共同责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发展导向型社会保障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与发展来看,社会保障制度有两种不同的建制导向,分别为发展导向与福利导向。福利导向型社会保障是一种规范而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它并不适用于目前我国经济不发达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我国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该以发展为导向。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省440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基于森的可行能力为理论基础,利用Logistic模型和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对农地确权后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福利因素进行分析及流转农户的福利变化进行测算,以理清农地确权后土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地确权后,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因素有家庭纯收入、是否有医疗保险、对社会保障的认可、就业难易度、自评健康、农户土地流转知情权及对流转价格的满意度;(2)通过对流转农户福利变化的效应测算,土地流转能显著改善农户福利,对转出农户福利变化的效应值为1.100,对转入农户福利变化的效应值为0.793;(3)农地确权后,家庭纯收入、农户社会保障认可和自评健康状况能显著提升农户福利水平,而就业难易度阻碍了农户福利改进,土地流转价格满意度能改善转出农户福利、但阻碍了转入农户福利改进。基于此提出了构建有效的流转价格机制、加大差异化技能培训及完善流转农户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议,以推进农地确权后土地流转农户福利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目标模式应是“以社会保险为主,政府救助与企业承担为辅,个人自救为补充;从法律、政治、文化等角度建立外防护层与调整家庭结构相结合”的立体双层结构。在构建中应遵循法规化、市场化、同一性和规范化原则。坚持高起点,循序渐进,向主要福利国家借鉴,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对最单纯的因素的分析、对历史的起点的分析、对系统的源泉的分析、对“包含着一切矛盾的胚芽”的“细胞”的分析为逻辑起点,是确定一门科学的逻辑起点的原则。社会主义实践表明,福利商品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单纯的因素,社会主义经济的历史从福利商品的产生开始,福利商品是社会主义经济系统的源泉,又是包含着社会主义一切矛盾胚芽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因此,按照确定科学的逻辑起点的原则要求,“对福利商品进行分析”(或“分析福利商品”)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公平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是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好的市场经济与坏的市场经济的分水岭;是否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是强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弱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水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靠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公平社会的基础。追求适度公平是以推动社会和谐为己任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底线公平是政府与社会之间责任分工的依据。以此为基础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形成柔性调节机制,既增进社会福利,又推动经济发展。以适度公平为原则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但不是经济增长的负担,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观点看,社会保障不仅仅是一种福利,一种经济制度,它还是一种责任体系,一种道义承诺,一种社会架构。  相似文献   

8.
在肯定国有企业行使非经济职能作用的前提下,运用福利经济学和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对国有企业非经济职能的成本支出和效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其直接经济成本和间接经济成本支出巨大,缺乏效率,建议从废除国有企业双重目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确立经营目标;弱化企业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减轻国有企业的非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9.
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邓和平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说是为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中的两大重要政策之一──社会平衡或曰社会公平而服务的。1949年5月23日诞生的德国基本法规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一个实行民主和社会福利的联邦制国家.基本法规定,国家有义务为每一个...  相似文献   

10.
全球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历史进程和欧洲不同类型福利体制典型国家都未遭遇主权债务危机的现实充分说明,社会保障制度不是导致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以主权债务危机最为严重的希腊为例展开的研究也表明,是经济结构失衡和经济增长模式存在问题影响了福利开支的正常增长,而非相反。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区分导致福利增长的内生性因素和外生性因素,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化因素是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发展的重要方面,德国的位序文化和保守主义文化决定了德国选择组合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德国的天主教也接受阶层差异,其“补缺性”原则也影响着德国的福利制度。因此,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需要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发挥稳定、调节、促进、互助、共济等多重功能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确立合理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是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中的核心问题。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采取征收社会保障费的形式,在基金筹集和管理过程中均存在诸多问题。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法制的逐步健全,在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通过借鉴其他征收社会保障税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做法,从学术探讨的视角提出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税制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相似文献   

14.
人们将“北欧福利模式”视为西方福利国家的一种独特模式。北欧模式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社会保障、健康以及惠及全民的教育政策,换句话说,即基于普遍性原则的社会政策。近期的改革趋势不得不令人质疑:普遍性原则当前在挪威这个福利国家是否受到了威胁。大体上,福利国家都以不同的规范、价值观和原则为基础。从几种主要福利原则可以看出,在现代北欧与欧洲其他福利国家近期改革中,重心从普遍性原则转移到更强调互惠性与标的设定原则。后两者更侧重合同、义务和激励措施,以使人们为个人幸福承担更多责任。  相似文献   

15.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但是福利国家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次爆发,同时也暴露了西方政治中政党短期行为绑架国家长期利益的深刻缺陷。十多年前,德国施罗德政府为克服福利体制弊端而推进的改革及其代表作《2010议程》,可圈可点,尽管未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却为以后特别是危机中的德国表现做好了不俗的准备。欧洲福利体制改革也给我们正在抓紧建设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是执政者对于牵涉面广泛的改革要有极大的政治勇气;二是改革的智慧集中体现在如何凝聚共识,减少阻力;三是由于改革不可避免地要触及一部分人甚至不少人的眼前利益,因此切不可掉以轻心;四是社会政策的公平正义最终还是要靠劳动者工作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之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五个基本原则: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社会保障立法应当与其他方面的改革相配套的原则以及借鉴与吸收国外社会保障立法经验的原则;进而提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东亚地区社会保障模式具有本土意义与世界价值。看待东亚国家的社会保障,应当具有历史观与全球视野,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研究要遵循建制理念与福利文化、需求满足与责任承担、制度结构与发展路径等多个维度。以广义社会保障体系为分析框架的比较研究发现,中、日、韩三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较为稳定的地区特色,东亚地区社会保障模式有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社会福利是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并列的社会保障体系三大构成部分之一。社会福利主要包括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与妇女福利等类别及若干具体项目,是满足相关群体需要并使其分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助于化解国民物质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而且特别注重精神慰藉与情感保障,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对计划经济时代"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否定,福利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社会福利被认为是滋生懒惰的温床,福利国家在一些场合几乎就是"福利病"的代名词。正是对福利与福利国家的污名化,导致了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滞后,使社会福利成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短板,影响到城乡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与妇女的实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德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首先是文化传统,其次是工人运动,再次是经济体制——社会市场经济。德国社会保障法包括社会保险法、社会促进法、社会补偿法和社会救济法。德国社会保障法的主要特点是,社会保障责任主体方面实行社会责任原则、由自治性社会组织——社会保障机构负责社会保险事务,收支模式是现收现付制,筹资形式模式是收费制。主要问题是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财政和社会负担过重。德国社会保障法一直处于渐变中,主要是增加个人责任和自由。  相似文献   

20.
统一对德国经济之影响胡春雷作者在《台湾经济》(台)今年第205期上发表文章《德国统一对其经济的影响》,认为统一后的德国经济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反映:(1)货币同盟成立,民间对东德之生产性投资意愿低迷;(2)货币同盟下无法保持两侧工资差异;(3)东德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