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和自然有天然的联系。贬低女性和贬低自然之间存在重要联系。劳伦斯的《菊香》是一部具有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品。在小说中,劳伦斯揭示了自然与女性被边缘化的他者身份,批判了工业文明对大自然的破坏,对人性的异化。同时,揭露了代表文明势力的男权制对女性的压迫和漠视,表达了他对女性自我意识崛起的美好期待。  相似文献   

2.
凯特.肖班的《觉醒》一直以来都被誉为19世纪末美国女作家的经典作品之一。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位富商之妻——艾德娜苦苦寻求精神解放和性解放的心历路程。小说展示了女性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女性更接近大自然,更具有与自然沟通的并在精神上与之融为一体的天赋。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运用大海、小鸟这两个重复意象来解读生活在男权社会里的艾德娜慢慢觉醒并从大自然的启迪中获得精神重生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诺贝尔奖作家爱丽丝·门罗的作品关注小城镇中边缘化女性的生活,探索了现代社会中普通女性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和生态主义的结合,揭示自然和女性在西方文化中同处于被统治的地位,生态女性主义致力于建构一种新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结构。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讲述了加拿大乡村年轻女性卡拉想要逃离现实生活的冲动和逃离失败的故事。小说展现了女性和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女性在男权文化中的妥协和遭遇,揭露了男性对女性和自然的强烈控制欲,呼吁人们关注现代社会中涉及性别和自然的问题,并赋予女性和自然应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与生态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生态女性主义者考虑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与其他各种社会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它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主张改变人统治自然的思想,它批评男权的文化价值观,赞美女性本质,它反对那些能够导致剥削、统治、攻击性的价值观.电影《阿凡达》的思想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影片解构了人类中心主义、反对男权社会、抗议现代科技对自然和人类的损毁、谴责种族主义,是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最完美的诠释与展现.  相似文献   

5.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在父权制文化中,压迫女性和压迫自然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通过自然之女——苔丝的悲剧命运为主线,阐释了苔丝与自然的关系,并表达其对自然与妇女生存困境的双重关注。  相似文献   

6.
哈代笔下苔丝的悲剧性结局有着多重的成因.在性格上,苔丝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自我牺牲,坚持自己纯洁善良的本性,即使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也不与之妥协;在性别上,苔丝作为一个女性,在男权制社会中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其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应为男权思想服务,否则,即被人们所嘲笑.另外,苔丝家庭的不幸、亚历克的罪恶及克莱尔的错误均是导致苔丝悲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女性与自然的对话——《浮现》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浮现>中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反映了小说作者对女性--自然联系的生态女性主义文艺观.文中女主人公通过两个层面的旅程,即生理和心理的旅程,逐步建立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通过这一旅程,女主人公意识到男性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和统治以及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并力图消除压迫女性和自然的共同根源-男权制等级二元论,以求建立男性与女性、文化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以自然之女--苔丝的悲剧命运为主线,展现了自然与文明、男性与女性的双重对立,揭示了文明对自然与男人对女人的双重统治,是一篇充满生态女性主义意蕴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9.
苔丝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盛行的性别审美、性别道德以及性别依附使她彻底丧失了独立的女性地位,始终处于依附于男性的客体位置。苔丝的悲剧是男权社会女性性别的悲剧,是女性性别角色的宿命。  相似文献   

10.
苔丝虽然饱受身体和灵魂的双重摧残,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的悲剧,但是其自身却表现出追求和谐、反叛社会、向往民主的生态女性主义精神品质,展现出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1.
英国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表达了哈代对女性地位、婚姻和命运的无奈与困惑.他虽然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思想,成为对宗教的怀疑论者,但面对维多利亚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农业劳动者为主体的各阶层人民带来的不幸和厄运,哈代也表达了深刻的同情.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英国农村发生了剧烈变化。社会变革不可避免地给哈代的诗歌带来悲伤忧郁色彩。然而,在悲观的表面,他的内心及一些诗作却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哈代不是一个绝对的悲观主义者,哈代的悲观主义具有双重性:哈代悲观主义的实质是其现实主义风格的再现;忠于现实,反应社会;从他的诗歌中可以体验到一种强烈而厚重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13.
生态女性主义吸收了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养料,以女性主义理论为支撑点,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文化系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问题。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D.H.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以生态环境和两性关系为切入点,探索自然和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同为"他者"的身份地位,进而表达对父权制世界观的否定,以及构建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完全平等、和谐生存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4.
哈代的作品中大部分是通过对婚姻、宗教、道德、教育以及妇女解放等问题来对资本主义工业背景下的社会进行批判。《贝坦的婚姻》中讲述了贝妲为了自己的婚姻从与权贵斗争再到妥协的历程,通过小说人物的心理变化,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贝妲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哈代的向善思想的发展,让我们对作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凯特·肖邦的《觉醒》通过对女主人公艾德娜在男权压迫下自我意识觉醒过程的描述,探索了自然和女性的联系,揭示了父权制以文明为工具对自然与女性的双重统治,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的关注、对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歌颂和对城市文明的批判,透露了作者构建一个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会的理想,蕴涵着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6.
陈染以其“个人化”的写作透视现代女性的“私人生活”,深邃、犀利的笔墨书写了她们成长过程中的童年阴霾、生命的残缺与创伤性情结以及女性在现代语境中的困境与抉择、自我突围的孤独与痛苦,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深邃和女性不可能在父系文化内寻求自我的完善与理解的性别困境,昭示女性的真正力量在于既斫斩自身命运的荆棘,又服从内心召唤的真实并以女性沉静、内省的自我观照思悟作为人的价值,折射出一种时代意识和女性主义思想维度。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上的不朽地位。小说主要揭示了在以威塞克斯为典型代表的英国宗法制度下农村社会惨淡阴森的解体过程,描写了在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下这个保持着古老秩序的宗法制度社会从稳定到动乱,从繁荣到衰亡的历史,反映了破产农民的理想和追求、痛苦和灾难。小说具有不同程度的悲剧色彩。作者通过叙述《远离尘嚣》等五部小说包含的悲剧性主题的发展过程“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来揭示哈代思想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女主人公摩尔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人性的流浪与回归,来更好地理解笛福思想的先进性;指出笛福是当时第一个以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困妇女为题材,揭露当时社会的落后与黑暗,为争取妇女生存的权力呐喊的作家,他的作品体现了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对人性的爱和悲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分析哈代如何在《意中人》中借鉴17世纪荷兰画派进行文学创作。首先,看似“低俗生厌”的荷兰画派启发了小说的形式创造。哈代借用荷兰画派的手法和内涵融通了绘画与小说这两种不同艺术形式在再现现实主义思想上的一致性。其次,荷兰画派是《意中人》的想象来源之一。荷兰画派的意象、主题和类别被创造性地整合进《意中人》中,哈代借此表达了艺术取代上帝,以审美的态度应对人生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运用米歇尔·福柯的权力理论分析尤金·奥尼尔的女人剧《奇异的插曲》,剧中充斥着三组微观权力关系——权力与知识、权力与性、话语与权力。该剧的女主人公尼娜·利兹原本生活在传统清教社会的男权制度中,但是战争冲垮了美国社会原有的知识体系和伦理价值观,促使她女性意识的觉醒,并且终其一生,致力于抵制传统价值观以及积极构建女性话语的斗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