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珠海市拱北婆石社区的中珠新村,有位热心肠的退休老人肖桂兰,在她的带领下,一支由二十几位离退休老人组成的社区治安巡逻队出现在小区,这些老人的志愿行为撑起了社区治  相似文献   

2.
顾骏 《社区》2014,(9):35-35
在上海乃至在全国,一些老旧小区由于建造年代久远,设施老化,物业服务费低廉,缴费率也低,所以不是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就是合同期满,物业公司自行撤退,甚至出现一个新词“弃管小区”,即物业公司放弃管理的小区。上海市杨浦区也有此类小区27个,环境脏乱、治安不良等现象曾让居民、社区和政府头疼不已。  相似文献   

3.
物业管理在一些新建小区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但在向来缺少“管家”的老城区却鲜见。然而,在广州市广卫街,46个社区都有“管家”,并且是广州首条“社区物业管理全面覆盖”的街道。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这些“管家”不是别人,正是社区里的居民们。发动“4050”人员参加管理在广卫街福恩里小区,不少在治安亭里值班的“保安”,都是大妈大叔,每有居民走过时,他们都能准确地喊出对方名字,热情地打招呼。原来,这些“保安”都是社区里的居民。街道党工委刘书记说,广卫街老居民多,经济条件不宽裕,小区环境老旧、设施不完善,一下子引进新小区那种专业物管…  相似文献   

4.
金文山 《社区》2003,(23):20-20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中社区本着“打防并举、须防为主”的原则,围绕家委会建设、治安巡逻队建设和普法宣传三项重点工作,积极编织“小区防控网络、治安巡逻网络”和“群防群治网络”三张网络,为小区居民的工作、生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5.
王俊  葛红刚 《社区》2008,(31):37-38
安居才能乐业。居民小区的治安防范建设涉及千家万户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何提高小区治安综合防控能力,切实保障居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居民构建起“安全的港湾”,关系到社区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饶沛 《百姓生活》2012,(11):25-25
北京市朝阳区在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推行“准物业”管理模式,在治安防范、绿化保洁、维护维修和停车管理等方面,全面提高小区服务管理水平,让老旧小区的居民也能“人人享有物业服务”。朝阳区社会办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准物业”管理的3种模式,并表示居民可通过民主决策机制确定实施哪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骆飞 《社区》2008,(7):25-25
元月上午9点,在江苏省南京市美丽的秦准河畔的古林社区里,居民们正在自发地组织庆贺社区流动“小喇叭”志愿服务队成立4周年活动。这支“小喇叭”志愿服务队,不论是严冬酷暑,还是阴晴雨雪,4年如一日地在小区的院落楼栋之间为居民做义务治安巡逻,而这个“小喇叭”不仅仅喊出了上班族的安心工作,喊出了居民群众对小区的归属感,也喊出了社区院落的和谐平安。  相似文献   

8.
黄楠 《社区》2006,(19)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为促进社区治安防范而创新实施的“社区联保限额保险”制度,继在非物业管理居民中实施后,又开始向有物业管理小区拓展推行——去年以来,市南区非物业管理的社区近6万户居民拥有了“社区联保限额保险”、有96户失窃居民陆续从保险公司拿到了相应赔偿;8月23日,  相似文献   

9.
李志东 《社区》2010,(13):51-51
“小区实行封闭管理了,暖气热了,业主委员会也建起来了,很多人都希望住到我们小区来。”居住在香苑小区的胡国宝老人自豪地对新华社记者说,“这还不都是羡慕我们小区和谐的氛围。”但是,谁能想到,这个让大家争相居住的小区过去竟然是一个各种治安案件频繁发生,社区居民与开发商、物业公司纠纷不断,甚至要集体上访的“麻烦社区”呢!  相似文献   

10.
第一是见缝插针,利用街边楼头空地。石家庄市桥东区在不影响居民采光、通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小区弓形、凹形等闲置场地,兴建“星光老人之家”。顺柳巷社区居委会作为旧有生活区,建设初期没有预留出群众活动场地,却遗留了一片垃圾场,居民对此很有意见。他们对垃圾场进行了改造,在其原址建起了一座27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室外还有15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居民高兴地说:“小区脏、乱、差解决了,我们也有活动场所了,你们真是办了一件一举多得的大好事。”此外,平安小区、正东小区均是利用小区内的边角场地,建成了高档次的“星光老人之家”。第二是…  相似文献   

11.
王新 《社区》2011,(15):22-22
走进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古林街道润泽园社区,人们经常看到一位戴袖章、精神抖擞的老年人在小区内巡逻,居民群众常常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这位老人便是社区“红叶”义务巡逻队队长、64岁的共产党员云龙。  相似文献   

12.
林青  徐巍  王小磊 《社区》2013,(4):45-45
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华欣苑小区地处城乡接合部,人口流动性大,人员复杂,曾经一度是让人头疼的“治安洼地”。无奈之下,不少居民都另选“新家”。2012年以来,华欣苑社区改革管理体制,构建起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员群众积极支持、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格局。现在的华欣苑,社区和谐,邻里和睦,30多户搬出去的居民又搬了回来。  相似文献   

13.
“干这个工作,很多人不理解,一些人也打心眼里看不起你,但我还是很愿意做,这样能为居民办点实事。”40岁出头的郭斌面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很坦然。其实,在普通人眼里,郭斌可算是一个“官”,只不过他没有任何行政级别,不享受公务员待遇。可是,他干的工作,却与城市里每一位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如下岗人员再就业、小区治安及环境卫生、民事纠纷调解,等等。“我们在社区工作,主要靠的是说服和协调。”郭斌这样解释自己工作的性质。郭斌是北京市西城区北头条社区居委会主任。按照居委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委会是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这个组织的成员…  相似文献   

14.
吴琼 《社区》2014,(27):37-37
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新新家园社区党支部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结合社区区域大、小区分布距离远、居民构成“三高”的特点,在加大社区网站、微博建设的同时,采取了在各个小区的“业主互助群”“小区论坛”“业主微信群”“单位共建群”等中设置“六大委员会”来满足上班族和不定期居住业主、单位职工对社区工作的了解,特别是有效地畅通了相互间的沟通平台,夏天谁家的房子漏雨了、冬天谁家的老人一个人在家,尽在社区工作者的“视野”之中;门店扰民、群租房治理举报、物业服务问题反馈等等,社区工作者都能第一时间了解;谁家的孩子入托上学需要政策咨询,谁家的老人想要参加文体组织,社区工作者都能很陕解答,截至目前,社区已经通过这种形式为居民解决大小问题百余件,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能及时沟通以求谅解,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满足新时期居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密切关心联系居民群众,并努力为其排忧解难,及时解决居民反映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庄普之简介:1930年11月出生;虽已耄耋老人,但仍积极参加社区学校举办的课程和小区的各类活动,积极发挥正能量。这是一位懂得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老人,是社区居民的学习榜样。头发已经花白,但步伐还挺矫健,庄普之今年已经87岁了。“活到老,学到老,献余热”,这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庄普之与书报为伴,勤于思考,拼搏奋进,给居民们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榜样。细数一下他为小区做出的贡献,还真不少。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23,(9):42-43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团结路街道辖区总面积4.3平方公里,常住居民2.8万多户,总人口约7.4万人。街道下辖4个社区(泉南社区、守敬社区、观星社区、黄河社区),有居民小区211个,目前分设12个片区党支部,12个志愿者服务站。团结路街道老旧小区、零散小区、无物管小区的数量在全区均属最多,小区“三多三差三难”(问题、隐患、矛盾多;基础、卫生、治安差;治理、自治、管理难)问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7.
高继林 《社区》2004,(15):40-40
社区是居民生活居住集中的地方,每天出入人员和车辆较多,因此大多社区都采用半开放式松散管理,即虽有保安守卫大门,阻拦一些小商小贩进入,但对车辆和人员出入却无法严格控制。因此,许多社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治安问题,如被盗、被骗、失火、被抢等等,其中尤以被盗案件居多。在社区生活不安全,成了社区居民的心头之痛。将社区治安力量整合成一个“拳头”当前社区治安力量不能说很弱,有治安巡逻员、门卫、片警,还有许多热心社区安全的老年居民,但这几股力量的管理序列分散,几个部门都有治安人员在社区,如社区义务治安巡逻员由居委会管理,门卫保…  相似文献   

18.
徐云 《社区》2010,(28):12-13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有这样一个小区,在居委会引领下,居民自发成立了“阿婆茶室”、花迷俱乐部、“粽子球”文化团队等自助自理型的群众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些自治团队在社区中倡导尊老敬老、相互关爱等优良传统,并在社区治安、社区绿化、社区事务信息发布、居民家庭事务协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市“居委会自治家园示范点”之一的红枫苑小区就是这样一个“大家庭”。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街道的北里社区,有一位76岁的老人叫李文森,他那洪亮的嗓门、敏锐的目光和一身的正气,为小区消除了许多不安全的隐患,为群众解决了不少难题。居民们都说,有李大爷“看门护院”,又安全又放心,那感觉就像身边时时刻刻有个“社区110”。  相似文献   

20.
蒋建君 《社区》2011,(1):22-23
“咔嚓、咔嚓!”在江苏省金坛市城北小区的花圃里,3位花甲老人正人手一把花剪,忙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环顾小区,树木葱茏,花草滴翠,鸟语花香,居民在长廊或广场晨练。而这优美的环境离不开小区里的3名退休老人,两年来他们义务劳动,分文不取,小区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