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连虎 《城市》2003,(1):24-29
中国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成为利益主体,城市竞争与城市经营成为必然趋势.从城市之间的城市竞争(主要表现为"行政区经济大战"),到"城市区域竞合"、"城市区域一体化",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经营的三个阶段.几乎所有的城市,都需要脱出自身经营的狭窄思路,在城市经营的三个发展阶段、城市所在的经济和行政区域的坐标上找准自己的位置,以开放的、合作博弈的思路谋划城市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2.
港·街·楼--浅析香港城市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蕾 《城市》2003,(2):59-61
香港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也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自由港,被誉为"动感之都",香港的城市独具特色.笔者在对香港城市进行了4个月的考察之后,从港、街、楼三点出发,对其物质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香港如何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自身的城市特色,希望对中国其他城市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建筑遗产的活化利用是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的重要手段,而旅游利用则是建筑遗产活化利用的关键支持。本文在综述建筑遗产利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建筑遗产保护的思潮演变,并分析了旅游在其中的角色与功能。结论认为,建筑遗产保护正逐渐从单一的"原状保护"向多元化的"活化利用"转变。在这种活化利用中,旅游起着重要作用,它承担着建筑遗产空间关联、业态支撑的角色,而这种以旅游为目的的活化利用也提升了游客体验,增加了建筑遗产的吸引力,活化了城市空间结构,增加了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张璐 《城市》2018,(7):36-42
针对山水城市在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城市双修"的目标、 内容和方法.以天津市蓟州区老城更新规划为例,明确了重塑"山—水—城"生态景观格局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规划策略,提出了挖掘存量用地资源、 创新城市治理手段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王强  谢水木 《城市》2004,(6):23-25
住宅郊区化作为一种国际潮流,主要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美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国家,成为浩浩荡荡的大趋势.工作在市中心,居住在郊区,既拥有都市的繁华和便利,又尽享阳光、空气、鲜花、草地等大自然的恩赐,这种两全其美的生活模式,成为整整一代欧美青年的理想追求.目前,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城市的发展,我国住宅郊区化也已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新阶段,尤其在一些大城市,大量商业住宅社区的郊区化已渐渐成为城市房地产开发的主流.例如深圳万科"四季花城"、深圳华侨城、广州祈福新邨、广州碧桂园等.这些社区多位于城乡交界处,环境优美,设计新颖,占地多在千亩以上.这种住宅的郊区化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城市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天津在十余年的积淀之后,终于迎来了城市建设的高峰期,紧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也加速了住宅郊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林昆勇  余克服 《城市》2016,(1):71-75
海洋是滨海城市拓展城市空间的重要依托, 海洋生态保护是未来滨海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点, 它的顺利发展将依靠体制机制的保障和指引. 从目前北海滨海生态城市建设的现有实践成效来看, 北海仍需进行陆海统筹, 充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从北海自身实际出发, 采取有力举措争创北海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 推动滨海生态城市建设与海洋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联耦合理论是当代城市设计的经典理论之一,强调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并已被应用到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各个层面。它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推动了近年来新兴遗产保护类型(如区域遗产、文化线路等)的界定与保护,并深化了既有传统遗产类型(如历史纪念地、历史文化名城村镇等)的保护工作。本文通过探讨关联耦合理论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提出文化遗产群落的概念,结合相关案例,梳理出以该理论为视角的文化遗产群落保护的一般方法,以期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发展中国家,许多历史性城市的文化遗产资源正遭受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导致其文化遗产资源不断减少与历史文脉的中断。为保持历史性城市文化遗产资源的完整性,进一步延续历史文脉,引入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概念,从"事件"、"功能"、"空间"方面提出关联性保护与利用的一般方法,最后提出构建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一般步骤,能有效整合文化遗产资源,并发挥其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在近期实施"五大功能区"战略的过程中,对两翼地区提出了"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相关要求。两翼地区区县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总体规划的频繁调整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忠县作为渝东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做好"面上保护"工作的同时,通过县城极限规划的编制,积极探索了"点上开发"的相关策略。规划工作的开展,基于城市增长边界理论与方法,划定了城市极限增长边界,提出弹性调控布局,对不同片区落实空间指引,努力实现产城融合,强化基础设施的布局与支撑,并最终实现动态的维护机制。总体上,通过极限规划的探索,忠县为同类型城市的发展与规划编制的协调,探索了一个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乡土·地域     
<正>费孝通先生笔下曾经的"乡土中国"如今正在飞快地变成"城市中国"或是"全球化的中国",这样的景象总会使知识界产生焦虑,我们总会担心将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乡土。然而,问题并不在于我们到底能否守住乡土和田园,而是我们的社会还有几分自己的文化自觉。如果将"乡土"当成一种自觉的文化态度,我们则有可能在全球化的冲动中反思自己现代性发展经验与知识积累的不足,直面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建构相对于西方模式下本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王嵘 《城市》2003,(4):52-53
在当今标榜个性的时代,城市的个性化发展已成为地方政府思考、研究的热门话题,也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自己城市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在全国的地位如何等等.然而对这一切的思考、讨论都于几年前随着"建设绿色大连"的口号和大连的名字迅速传遍全球的奇迹而变成了现实.大连的绿色是"城市个性"的标志,而大连的服装节伴随着绿色成为大连的品牌产品,也为城市的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更使这个本无服装优势的城市成为当今中国服装的"代言人".这就是个性化城市的发展契机.个性化城市或是浓妆艳抹,或是轻淡典雅,或是雄伟壮观,或是古朴大方,风格迥异,魅力独具.这其实是城市的经营者对城市这个"产品"的包装,赋予它人性化的特征,让它的个性和魅力直接参与经济建设,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2.
以"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海洋城市的内涵、类别及其发展前景为主要研究问题,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具体化为对其载体——海洋城市的讨论,对中国海洋城市的内涵、类别、定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中国海洋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就如何建设中国海洋城市进行讨论,提出了明确海洋城市的定位和制定中长期规划、培养海洋意识、强化海洋生态保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苏州     
阮仪三 《城市》2004,(4):59-60
苏州在1982年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全面保护古城,重点建设现代化新区"的城市建设方针,并注意强化全城居民的保护意识,使对名城的保护渗透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城市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必须建设一批最先进的现代建筑,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使现代建筑与古建筑协调发展.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或具有特殊意义的古建筑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它标志着当时的文化特点和科学技术水平,只有将这些历史遗迹、风貌建筑完好地保存下来,才能延续一个城市的历史,形成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5.
《安家》2010,(5)
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的历史风貌正被一点点地蚕食,城市的文脉与记忆正被一点点地割裂.为此,真正的"城市运营商"则会对保护城市的文脉,保护历史形成的街区,城市记忆,城市尺度,路网格局,商圈等予以足够的关注,对拟改造项目及城市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把握城市规律,解读土地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安家》2009,(8)
海是自由的象征,它变幻莫测、宽阔博大.面对大海,没有人可以抗拒它的诱惑.几个世纪以来,在国际海滨城市,海岸生活代表了健康、品位和富足,代表了上流社会的价值观,对他们而言,海岸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海文化的生活哲学.而滨海地产的兴起,将此全面发展开来,于是滨海城市有了更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廖春花 《城市观察》2015,(4):132-141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忽略了城市的地方特性,割断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解决城市的"特色危机",重点就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复兴,其关键就在于城市历史街区的地方性能否得到传承和延续,因此了解和分析作为城市地方性传承主体的地方居民对城市地方性的感知情况就十分必要。文章以广东潮州古城区为例,以抽样问卷调查为手段,调查和分析了潮州古城本地居民对潮州文化及其地方性的感知情况。  相似文献   

18.
论城市管理理念及其发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雅莉 《城市》2005,(5):19-21
一、城市管理理念的概念与意义 城市管理理念是城市政府及其社会管理机构管理城市事务时的基本精神、宗旨、价值观和管理哲学等标志的抽象.城市管理理念是现代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依存于"城市深化"的过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理念在适应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转变.  相似文献   

19.
刘伟  崔素艳 《安家》2009,(9X):92-103
前两期《城中城价值论》系列报道中,我们分别就城市综合体对于城市的价值提升与运营模式的话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北京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与典型项目进行了介绍。今后几期,我们会将视角扩展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重心的环渤海地区,捕捉天津、大连、太原等二线城市在城市综合体建设中的规律与经验,以此挖掘出整个中国城市综合体的发展脉络和解决之道。本期,我们关注的是有着"中国经济第三极"之称的环渤海领袖城市——天津,它的城市综合体发展之路在二线城市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王征 《城市》2014,(4):66-68
正产城统协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产业化与服务化并轨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和提升城市的主体功能。追溯城市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城"最初的含义是"划地为城","市"则是人们集中进行交易的地方,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是与生俱来的。要想交易,首先要拥有产品,也就是要发展实体经济,于是城市里就产生了产业,可见城市与产业之间天然地存在一种相伴相生、"不弃不离"的关系。在城市居住的人群要想生存,就必须先劳动,其他社会活动才能有所依托和附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