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长期存在,而经济全新的发展态势,也必将引发学生就业的新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具体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就业指导、就业观念、宏观政策方面,可以展开全新的探索,通过落实专业的就业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念,强化学生的竞争能力,从而提升新时代下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从多个角度促进学生就业,提升大学生就业成功率,为新时期社会的发展汇聚人才。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做好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组织是各大学校教学科研的重点项目.而思想政治作为具有价值导向的课程引入到就业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锻炼提升自我.笔者重点就思想政治如何融入就业指导课程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年在全球兴起的慕课(MOOC)浪潮势头正劲,这种在线课程教育模式,使高校传统教学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变革契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可借鉴慕课方式,在授课教师自身素质提高,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优化,进而提升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为适应新的社会变化形势,学校在做好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前提下,还应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其合理选择相匹配的职业,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解决学生就业困惑,促进学生正确选择职业的重要课程.因此,教师应把握新的社会形势,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模式,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实施的现状出发,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指导体系、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坚持统筹安排与专业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的方式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以此实现就业指导课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艳艳 《人才瞭望》2016,(10):170-171
伴随着“中国制造”时代的到来,社会对综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这为技工院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笔者从事技工院校就业指导教学工作发现,虽然从媒体报道的就业率看,技工院校学生就业呈现出“高就业率”,但并不意味着“高质量”就业.学生就业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基于此,从就业指导的角度探寻促进技工院校学生有效就业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和网络的进步,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兴起。为顺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应熟练掌握此项育人模式。本文依托超星学习通的教学平台,研究内科护理学线上课程的建设、线上线下教学的策略、课前、课端、课中、课尾及课后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课程思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考虑到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总结出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几点启示。该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适应教改的新时代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结果可为其他课程的网络平台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学校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的人的关键课程。正确把握思政课教学供给与需求,从供给端进行改革,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解除学生对思政的抵触情绪,更好地接受接纳思政课,让不学厌学转变为想学乐学,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和就业压力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大了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希望能够通过课程的建设帮助更多的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职业素质,提升竞争力。就业指导课程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核心之一。是应对大学生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主要对策。因此加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开展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探索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践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专创融合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举措,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有效途径,因此对于专创融合有效模式的探索成为了各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以新疆政法学院为例,通过查阅整理该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资料,从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开设情况、就业指导类课程开设情况以及授课教师情况三个方面出发,对该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面向该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针对性地探究适用于该校的专创融合模式,最终从完善配套设施、强化师资力量以及加大校外合作三个角度,提出切合该校实际的专创融合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就业指导能够帮助高校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提升就业水平。在高校就业指导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和质量,通过传递正确的思想理念帮助学生确立前进方向,提高创造能力,促进人格完善,约束规范行为等。然而,新形势下的社会对高校学生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也在发生许多变化,就业指导工作也迎来多种挑战,如教育内容不够完善、教育方法缺乏吸引力、教育力量薄弱等问题。因此,高校上下需要提高站位,深化认识,统筹规划,拓宽路径,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强化教育力量,让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产生教育合力,从而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各界对职业指导工作的日趋重视,目前不少高校根据1995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及2003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纷纷开设了职业指导及相关课程。尽管如此,职业指导课程依然被部分领导、教师或学生所忽视,教学质量也大打折扣。如何改进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工作,提高职业指导质量,笔者结合自身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职业指导课教学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可以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同时有助于大学生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造能力。但目前仍存在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错位、教师专业指导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文中简要阐述职业生涯规划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运用的必要性,分析职业生涯规划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运用面临的困境,探究职业生涯规划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策略,旨在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出现了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现状.针对这一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就明确指出将就业指导课程列为必修课,很多高校都相应的设置了就业指导的课程.就业指导关系到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进行过就业指导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明显比没有进行就业指导的高.因此,笔者基于高校的就业指导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获得感,是指高职学生从思政课学习中所得到的:知行合一的体验感,格局渐开的成长感,羽翼渐丰的满足感,醍醐灌顶的顿悟感,成就积累的幸福感等。高职学生获得感的产生,受社会评价的传导性、课程影响的隐延性、学生学习的被动性、老师教学的局限性等方面影响。为克服负面影响,提升学生思政课获得感,需要多方努力。通过打造“大思政”育人格局,创设“参与式”共建课堂,拓展“沉浸式”参赛模式,完善“全过程”评价机制等,聚合学习的外驱力与内动力,全面提升高职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学生在思政课中的获得感,从而扩大思政课对学生成长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辅导员的角度入手,分析了高职高专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重点从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观念、提高辅导员自身心理辅导能力、辅充分了解行业用人需求,开展促进大学生就业活动导员三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高专指导员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本文以《国际金融》课程为例,分析了《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国际金融》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于《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本文从课程章节的角度分析了每一章节的课程思政点,并从加大网络资源利用、引导学生关注经济金融热点以及改革课程思政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对于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实现“以课育人”的教育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因对大学生提供实用性较强的就业指导服务而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学校和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人才市场需求和社会就业形式下,为适应人才市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需求新求变,从加强思想教育入手,体现就业指导的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需求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培养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大学生的课程教学和指导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少后社会各界的重视,一方面要保证企业和单位的人才供给,另一方面要保证大学生的就业。故本文从某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必修课对学生的影响,来分析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特点,着重强调从校企合作、深化师资队伍、完善学校个体就业心理咨询机构等方面来探究,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模式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职业教育中的优势已经有目共睹,微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深度而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及课程的特点,论述了微课在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并着重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对微课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