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空前强盛的时代,也是继承魏晋六朝文化向前发展的时代,也是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更是我国诗歌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唐诗的发展繁荣固然有诸多因素,但与当时文化艺术的繁盛也有密切关系。本文拟从唐代诗人与音乐这一层面来考察唐诗的繁荣与文化艺术的关系一唐代的音乐继承了隋代而又有所发展。隋代的《九部乐》,即:《清商》、《西凉》、《天竺》、《高丽》、《龟兹》、《安国》、《疏勒》、《康国》、《文康》,唐初完全继承。随着国势的安定,社会的发展,国内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中外  相似文献   

2.
南宋诗人与唐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斌 《南都学坛》2009,29(1):64-69
在一百五十余年的南宋文学史上,南宋诗人对于唐人唐诗的尊崇,不仅较北宋诗人更为鲜明与更为强烈,而且由于历史的原因,其针对性也较北宋诗人更为明显与更为具体。南宋诗人的"善学唐",首先表现在由"千家注杜"而"以杜甫为师",并注重对"诗史"的尊仰,其次是于大量的诗话著作中,对唐代诗人的创作经验进行种种形式的总结。而大量化用或引用唐人诗句,仿效唐人诗体以进行创作,对"次韵诗"创作的热情不减,则是南宋诗人表现在宗唐艺术实践中最为突出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张继,字懿孙,生活在唐代玄宗、肃宗、代宗三朝。那时唐王朝正经历着由盛到衰的转折,朝政腐败,暮气日深,内忧外患,此起彼伏,战乱频仍,民生涂炭,诗人张继将其如椽的诗笔聚焦于当时那动乱残破的社会,表达了对民痪极度关切的热情,为时局的艰难而呼号,为人民的疾苦而悲伤,唱出了一曲不甘闲居、奋发自强、忧国忧民的时代最强音!其诗清迥幽冷,工整圆熟,简洁凝炼,朴素秀美,堪称唐代诗坛姹紫嫣红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4.
顾况,在唐代乃至整个文学史上,都算是最长寿的诗人之一。他享年九十岁,无疾而终。笔者在阅读有关顾况的文献资料时发现,他的长寿与其人生观念、生活习惯、对道教的独特理解、个性气质等,密切相关。而文献中的认识多为揣想附会之词,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李嘉祐的创作道路和艺术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诗人李嘉祐的创作道路和艺术倾向蒋寅李嘉是唐代大历年间一位声名卓著的诗人。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里选李诗八首,评曰:“袁州自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高流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缓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又‘朝...  相似文献   

6.
唐代宣城诗风兴盛。唐代诗人与宣城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本地及寓居宣城的诗人、任职宣城的诗人、游历宣城诗人、未至宣城而诗作涉及宣城的诗人等四个方面。这些有关宣城的诗作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一个历史时期。她不仅经济发达,而且文化之繁荣也是世界公认的。究其原因,除了唐太宗李世民个人所作贡献外,最根本的是唐代的统治很符合现实需要,因而建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文化上百家争鸣,兼容并蓄。  相似文献   

8.
李贺(公元七九一——八一七年)是我国唐代大诗人之一。他短暂的一生,是在当时推行儒家路线的顽固分子和当权派的冷嘲热讽、嫉视排挤下不断反抗的一生。他遗下二百多首诗歌,是他对伟大祖国文化宝库的珍贵贡献。一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宜阳县)人。后人称他为昌谷,称他的诗集为《昌谷集》。他的家世虽是唐朝宗室,但非嫡系,父名晋肃,作过小官,很早死去。李贺由他母亲抚养成人。他曾任奉礼郎,官阶为从九品上,即唐代官职中最低级的冷官。后又为太常寺  相似文献   

9.
南山宿雨晴,春入凤凰城。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刘禹锡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白居易唐人在继承先辈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又通过与国内外各地区、各族人民频繁的文化交往,终于创造出了丰富多彩、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音乐舞蹈,为当时长安百花争艳的文化园地,增添了新的光彩。这些优美的乐舞艺术,在唐诗中也得到了普遍的反映。盛唐时期,长安除太常寺的大乐署有很多乐工外,位于皇宫里的内教坊、位于光宅坊的右教坊和位于长乐坊(后改名延政坊)的左教坊,也有许多乐师和舞蹈人材。相传唐玄  相似文献   

10.
唐代宫廷音乐机关主要有太常寺、梨园和教坊。它们在以音乐服务于朝廷的职能之外,还兼有汇集和传播唐代诗歌的作用,它有助于诗人传名,鼓励诗人努力创制合乐诗歌,并为唐诗的后世流传奠定了音乐基础。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巾帼诗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诗人队伍,浩浩荡荡,娘子军独树一帜。她们之中,有娘娘女皇,有妃嫔宫娥,有大家的名媛闺秀,也有平民百姓的女子,有僧有道,有倡有伎,五光十色,阵营庞杂。其中有些人,声播文坛,佳章传世,为唐诗的宝库增彩生光。对此探究一番,有助于我们了解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到了唐代诗歌达到了鼎盛时期。唐代不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也因作者个人风格不同,留下了许多有意思的雅号。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品味。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所以被誉为诗骨。诗星孟浩然孟浩然与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孟山人。后世极为推崇他的山水诗。清代文人陆风藻在其《小知录》里说诗星,孟浩然也,因此孟浩然又有诗星的雅号。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唐代时期的东北、西北、西南和华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诗人诗作作了综合性评述。  相似文献   

14.
唐诗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古典诗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丰富深厚的生活内容,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唐代三百年间的社会现实,从而赢得了国内外普遍的赞赏和高度的评价,并成为古典诗歌的典范,给人们以历史的借鉴和美的享受。因此,研究唐诗繁荣的原因,始终是古典文学工作者所重视的一个课题;这里,试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5.
唐诗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古典诗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丰富深厚的生活内容,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唐代三百年间的社会现实,从而赢得了国内外普遍的赞赏和高度的评价,并成为古典诗歌的典范,给人们以历史的借鉴和美的享受。因此,研究唐诗繁荣的原因,始终是古典文学工作者所重视的一个课题;这里,试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6.
李白与杜甫不仅是中国盛唐时期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两人之间的友谊也堪称千古佳话,但学术界在评价李白与杜甫友谊时却始终存在着一些传统的偏见:李白与杜甫的友谊关系不对等、李白与杜甫友谊关系是“互粉”关系等,通过严密的考据和客观的分析,对李、杜的友谊关系给予了新的界定与评价:杜甫对李白应该是仰慕,而李白对杜甫应该是赞赏.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对乐人的广泛关注是在中唐,而不是在音乐处于鼎盛的盛唐,用音乐的繁荣来解释唐代诗坛这一现象显得过于笼统且不准确,其主要原因乃是中唐诗人从乐人身上挖掘出更多的文化元素,将之与国家兴衰、士人命运、生命感叹等诗歌传统主题联系起来。中唐诗人对乐人的关注不但使得唐代诗歌内容更为丰富,而且使诗歌与音乐结合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18.
郑知常的诗歌语韵清华,用语出奇,构思巧妙,立意高古、新颖,风格清丽而意境廓大、幽远,颇得唐诗风韵。郑知常师承唐诗,但他没有偏狭地走某一类唐代诗人的路子,而是博采众家,靠自己丰富的阅历、敏锐的观察力和高深的文学修养,创造了富有艺术魅力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19.
唐代幕府小说的繁荣,除作者主观上为表现个人才学外,还与幕府环境大有关联。幕府环境主要表现在幕府剧谈风气、使府人员的固定性与流动性、使主的好尚以及志同道合的文人聚合等方面,而使主的文人品格与尚奇意趣对幕府小说之生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记载唐代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史料,有如下几则: 一、《唐会要》卷85逃户条,开元十八年(730)宣州刺史裴耀卿论时政上疏:“(浮户)每户给五亩充宅……种桑枣,筑园蔬……丁别量给五十亩已上为私田,任其自营种。率其户(按:《通典·食货典》作‘十丁’)于近坊,更供给一顷,以为公田,共令营种,每丁一月,役功三日,计十丁一年,共得三百六十日,营公田一顷,不啻得计早收一年(《通典·食货典》作‘不啻得之,计平收一年’)不减一百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