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刚 《社区》2012,(23):25-25
寂是孤的意思,一个人独处为孤;寂是静的意思,一个人独处为静。寂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人生资源,现代人好热闹.拼命地往大城市挤,很难讨得安养寂的方寸。即使拥有了安养寂的空间.也有闲暇,但群体整体的浮躁不安,也让很多人品尝不出寂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独处的魅力     
周国平 《社区》2013,(2):52-52
对于一个人来说.独处和交往均属必需。但是,独处更本质,因为在独处时,人是直接面对世界的整体。面对万物之源的。相反,在交往时.人却只是面对部分,面对过程的片断。人群聚集之处,只有凡人琐事,过眼烟云,没有上帝和永恒。  相似文献   

3.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Giuseppe Tornatore主演:蒂姆·罗斯Tim Roth饰—1900大海、游轮、钢琴——如果只这三个事物就构筑起一个人的一生,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在深邃的蔚蓝中颠簸飘泊,在悠扬的音乐中领悟人生。世界很小,从船头到船尾,在舞厅中的那架钢琴前,从左到右,总共88个琴键;世界很大,那一片碧海蓝天下,用心灵演绎出的乐曲融入世间百态,宽广无边……  相似文献   

4.
唐君毅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的基础上的,他对人生的一切看法和观点都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他认为,生活之价值在于如何启迪人生的智慧、发现人生的真理、保持宁静的心境、确立自我之精神、体验价值之存在、发现人生之价值:要注重心灵之发展,心灵存在于自然世界中并在自然世界中发展、应注重心灵之自我肯定与自我超越、心灵在精神世界的发展。对自我生长之途程,唐君毅提出了十种生活内容之形态,即十层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5.
梦幻性是理解德彪西歌剧《佩里亚斯和梅丽桑德》的关键点,歌剧通过独特的音乐结构、音乐语言和音乐主题,构建起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德彪西对创造梦幻般音乐世界的执迷,体现了他对音乐、梦以及人的心灵世界之间关系的深层领悟。  相似文献   

6.
邝工 《老友》2012,(2):20-20
传递心声有《老友》,健身颐养国民求。 延年益寿老人愿,领悟人生度晚秋。  相似文献   

7.
姬卫民 《新天地》2011,(11):267-267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论哲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意义,在于为人构筑精神的家园,安顿人的生命和心灵。哲学研究必须面向生命存在,倾听生命存在的声音。唯有通过与哲学家的心灵的对话,诗意地栖居于哲学之中以守护生命,才能以足够的深度去领悟生命存在的真义,化生命为哲思。  相似文献   

9.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大家,他始终不改的母题是书写心灵。但他对心灵的抒写经历了从“独善其身”的个人心灵的平静抒写与表述到“兼济天下”的人类精神与国民灵魂的冷静审视与探寻的发展过程。前期是一种个人独处的言志性创作,后期则是一种融入生活之后的主体与客体交融的社会拷问。他总是以极其平常的文字率真细腻地对现实人生展开深挚的思考与理想的追问,在庸常俗相的细微处发现人所未见的事理,使客观对象性灵化,主观情绪对象化,平凡事相宏大化,理想期待琐碎化,显得真率质朴,诗意浓郁,思想深刻,打造了素朴淡雅、情蕴深厚的审美艺术形态,也显示了创作者主体心灵的焦虑、紧张。他的创作不事雕琢磨,清新自然,但善用对比来突现事物的意义和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兴趣是作文的关键,评价是学生作文的助推器,可能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关注作文指导的“外作用”;而忽略了作文的另一个核心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和家长都忽略了对孩子的“心智”开发,忽视了他们诗性心灵的培植。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生充满了劳绩,但仍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由此可见,诗性心灵的培植,也是一个关系生命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钟求是的长篇小说《零年代》展示的是关于城市、乡村两个世界的逃离与回归的主题,小说情节曲折深湛,思想内涵厚重深长,叙述风格冷静不动声色,语言幽默从容情真意挚。小说以对人生的敏锐思考、对生活的深刻揭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心灵回归的故事,点出了一个让人心灵颤动的故事,指示了一个让人心灵回归的家园。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曾经充满深情地对一个失去了父母的少年说,你是一个多么幸运的孩子,你拥有了不幸。当时这个刚刚失去了父母的孩子,正处在孤苦无依的时候,孩子充满疑惑地看着这个被人们尊敬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摸着孩子的头说,因为不幸是人生最好的历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历程教育,因为你知道失去父母以后,一切就只能靠自己。这个孩子似乎领悟了什么,悄悄地离开了莎士比亚的目光。40年以后,这个孩子可克·詹姆士,成为英国剑桥大学校长,世界名的物理学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野蔷薇》是茅盾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也是一个象征色彩很浓的小说集。集子的命名暗示了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认识;小说中女性彤象的身上,寄寓了作者追求和探索的心灵历程;轻盈讽刺的语言、矛盾心理的描写,渗透着作者的情绪和感受,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看似安好平静的生活在那个余瑶发高烧却一个人撑着打车到医院的夜里被打得粉碎,余瑶发觉自己是那么害怕独处,一个人走来走去的空间和时间让她狂躁。  相似文献   

15.
小说是一个二重审美场的构建 ,由这个二重审美场形成“境”。通过这种构建 ,达到对人生、宇宙的领悟和反观 ,产生强大的认识作用 ,从而具有巨大魅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独处也很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一个人独处了。独坐书房,泡一盏茶,捧一本书,便是一件快乐的事儿。每当看到欣赏的词句,或圈圈点点,或勾条横线,就觉得很是美好。看累了,或闭目养养神,或听听音乐,心绪便在文字与音符间徜徉。这在外人看来,似乎有些枯燥,但在我看来,却是在独享"悠闲"的快乐。汪曾祺晚年养成了独处的习惯。每天早上起来,他静坐于书房,饮茶抽烟,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要么揣度人生,要么酝酿文章。他的诸多佳作,都得益于此。  相似文献   

17.
北京两位大学生阿莫与铃羽,受到一次展览的启发,开设了一家专卖“心灵容器”的商店,里面卖的都是些标有“安全感”、“每天给家人一个拥抱”等美好期盼的空玻璃瓶。这些空玻璃瓶受到不少顾客的追捧。而这对创业兄弟在获得不菲收入的同时,自己的心灵经受了很多困惑、升华与开解,对于人生也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18.
<庄子>是苏轼博大人格和深厚思想的重要渊源.苏轼对生命自身本质的追寻深受庄子影响,他对生死祸福有超凡脱俗的透彻领悟.他推崇的理想人格任性逍遥,随缘放旷,摆脱名缰利锁,追求心灵自由.庄子思想指引苏轼在被贬生涯的恶劣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中,超越苦难,寻找自我生命的新的价值,他的人生境界产生了质的飞跃.他摆脱了外在的功名利禄,祸福得失,追求心灵的丰富体验和精神的自由.同时他以新的审美眼光发现大自然,打破物我的界限,开启了山水诗词的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独处的能力     
<正>意大利传奇导演费里尼说:"独处是种特别的能力,有这种能力的人并不多见。我向来羡慕那些拥有内在资源、可以享受独处的人,因为独处给你一个独立空间、一份自由,这些是人们嘴上喊‘要’,实际上却害怕的东西:人生在世,没有什么比独处更让人惧怕的了……他们害怕寂静无声,害怕  相似文献   

20.
唐君毅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的基础上的,他对人生的一切看法和观点都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他认为,生活之价值在于如何启迪人生的智慧、发现人生的真理、保持宁静的心境、确立自我之精神、体验价值之存在、发现人生之价值;要注重心灵之发展,心灵存在于自然世界中并在自然世界中发展、应注重心灵之自我肯定与自我超越、心灵在精神世界的发展.对自我生长之途程,唐君毅提出了十种生活内容之形态,即十层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