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会议闭幕式上,李鹏总理指出:引进国外智力、加速四化建设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决策。是一条事半功倍的途径。这项事业大有可为。他说,自邓小平同志1983年倡导引进国外智力这项工作以来,我国引进国外智  相似文献   

2.
记者:今天请你们三位就小平同志的引进国外智力思想进行座谈。门蕴才:这期“人才沙龙”在一个好时机选了一个好题目。记者:你是说——门自才:今天是7月8日。对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系统的干部来说,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14年前的今天,小平同志找中央几位负责同志专门谈了“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开放”的重要问题。用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当前正号召我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大旗,要求“既要从总体系和科学体系上领会和掌握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又要注意从理论论述…  相似文献   

3.
1983年7月8日,在听取万里、姚依林、方毅、宋平等中央负责同志汇报时,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把引进国外智力作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作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坚持不懈地贯彻下去。在围绕如何利用国外智力资源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重大问题上,小平同志还在许多场合作了一系列深入的阐述,创立了邓小平引智理论,为我国新时期的引智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1983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把引进国外智力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本世纪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引智规模不断扩大,引智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分会(以下简称“引智分会”)于2003年12月成立,拥有会员院校250所。  相似文献   

5.
20年前的7月8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发表了重要谈话。邓小平同志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5年来国内改革开放所面临的新形势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情况,谈到了引进国外智力的必要性、引进的对象和方式、必须坚持的原则和运用的策略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从那时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又迎来了新的机遇。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却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七·八”讲话发表后20年…  相似文献   

6.
《国际人才交流》2008,(7):I0002-I0003
1983年7月8日,在听取万里、姚依林.方毅、宋平等中央负责同志汇报工作时.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把引进国外智力作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作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坚持不懈地贯彻下去。在围绕如何利用国外智力资源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重大问题上.小平同志还在许多场合作了一系列深入的阐述.创立了邓小平引智理论.为我国新时期的引智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邓小平《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谈话(“七·八”谈话)发表30周年。邓小平既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新时期引进国外智力的总设计师。回顾30多年的引智发展历史,很重要的一点是,引智每前进一步始终伴随着思想解放,而这个思想解放,恰恰与邓小平同志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国际人才交流》2008,(6):12-14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我们引进了大批的海外人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改革开放30周年和邓小平同志关于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七·八”谈话发表25周年之际,本刊特邀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万学远谈一谈他从事引进外国智力工作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20年前的7月8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谈话,从而掀开了我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引进国外智力”。邓小平引进国外智力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实践和成果表明,它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也起到了十分重要而不可取代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一直很重视引智工作。党的十五大的胜利闭幕,又给引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开辟了广泛的渠道,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很好地把握和利用,推动引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党的十五大胜利闭幕之后,国家外国专家局出席十五大的两名代表,局…  相似文献   

11.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因此英语的口语学习至关重要,说好英语口语是我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正确使用自然拼读对英语口语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2.
饶毅 《国际人才交流》2012,(3):49-51,64
很多海外华人批评中国的各种问题,有些非常中肯。但是,与其在国外批评、抱怨,不如在国内批评、在国内做具体工作。在国外批评中国无须很大的勇气,起的作用也有限。在国外不是不能为中国做事,但不如在国内做的多。  相似文献   

13.
书斋趣话 主持人:话题还是从丝路开始,谈到丝绸之路,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什么形象? 吴求:第一个画面会是很长一条弯弯曲曲的路,一队人骑着骆驼,走啊走啊. 苏莉:第一画面会是丝绸,因为是丝绸之路. 崔岱远:丝绸之路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广阔的时空.其实丝绸之路和中国人关系最大的不是丝绸,而是饮食.说到饮食,就不得不提小麦.小麦这种原始植物产生于两河流域,现在的考古学家还在叙利亚发现过炭化的小麦粒.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小麦本身的品种也进行了许多演化,才传到了今天的新疆进行种植.小麦什么时候穿越河西走廊来到内地中原的呢?这是个漫长的过程,西周历史典籍《穆天子传》里有记载说,周穆王从一个西域女性氏族首领那里得到麦子运回镐京,所以才有了撒在八百里秦川上的小麦种子.直到今天,陕西仍是小麦的主产地,而且质量特别好.在那个时候,人们以小麦为主食,吃的肉主要是羊肉.  相似文献   

14.
我觉得,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抵抗力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术语。凡物在静止时都本其固有惰性而继续静止,要使它动,必须在它身上加动力,动力愈大,动愈速愈远。动的路径上不能无抵抗力,凡物的动都朝抵抗力最低的方向。如果抵抗力大于动力,动就会停止,抵抗力纵是低,聚集起来也可以使动力逐渐减  相似文献   

15.
佩里家族至今先后受到过毛泽东、周恩来等历届中国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们致力于英中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建树颇多,深受崇敬。  相似文献   

16.
2016 Amazing China - The Most Attractive Chi-nese Cities for Foreigners election were released. 1701 foreign experts participated in a survey along with the election. The survey is mainly about expats' work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in china . Why they come to china? What factors af-fect their choice in cities? Are they satisifed with their salary? We will disclose the details for you.  相似文献   

17.
正去国外旅游时,有些人喜欢参观名胜古迹,有些人喜欢品尝特色美食,还有些人喜欢找寻自然奇观。我却喜欢超市。华里丝·辛普森是一个美国社交名媛,嫁给了一位英国王子。她曾打趣说:"我每次去美国都会去那儿的超市。对我而言,超市比任何时尚沙龙都吸引人。"她说的很对。超市可以让你更加深入地了解外国文  相似文献   

18.
<正>A dragon year, so I read somewhere, is one in which, individually and collectively, we are filled with energy and confidence. It’s supposed to be a year of transformation, good fortune and prosperity; all of which, it seems to me, is just what the world needs as it continues to shake off the effect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国家外国专家局按照“服务大局、加大投入、突出重点、拓宽领域”的方针,在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对东北三省引智工作的支持重点,即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改善经济环境为主线,集中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装备制造业、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资源转型、城市设计规划等方面的引智项目,为振兴东北引进和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谢纳 《国际人才交流》2013,(1):36-38,72
"危机",就是危险和机遇,意味着危险出现的同时也预示着机遇的到来。我们在危机中积极应对,就会在市场上得到机遇,用研制更多的新品种,来从容迎接新机型需求的到来——葛兴福1954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对夫妇在喜悦中迎来了他们的新生儿,他就是葛兴福,未曾想到的是,几十年后他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在这里书写他的人生。1979年葛兴福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机床与制造技术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致力于数控机床技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