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无论是从被害人或社会的角度,还是从犯罪人的角度,恢复性刑法司法都是一种正义司法。由于犯罪人在犯罪后也应得到恢复,故恢复性刑法司法除了刑事和解,还应有辩诉交易。虽然辩诉交易是犯罪人与控诉方的一种博弈,但其最终具有正义与效率这两项司法价值,故其构成了我国刑事法治的一个"前景"。而在当下,应是谨慎借鉴辩诉交易,并在稳步摸索中达致一个成熟的,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辩诉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2.
辩诉交易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条件、司法理念支撑,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司法理念不足以满足辩诉交易的运作。因此,我们必须在改革、完善了与辩诉交易相配套一系列的诉讼制度、司法理念后,才能借鉴运用辩诉交易这柄双刃剑。  相似文献   

3.
辩诉交易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条件、司法理念支撑,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司法理念不足以满足辩诉交易的运作。因此,我们必须在改革、完善了与辩诉交易相配套一系列的诉讼制度、司法理念后,才能借鉴运用辩诉交易这柄双刃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美国辩诉交易制度的概念入手,概括其特点及存在的利弊,着重分析了美国辩诉交易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并从我国的司法现状出发对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的适用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出于提高诉讼效率之考虑而源于英美法的辩诉交易制度,由于该制度之明显优势,在美国已由起初确立时的"配角"地位转变成为了"主角",这一变化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传统大陆法系国家。在罗马法的诞生地意大利,1988年及其后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里也增加了具有辩诉交易性质的协议程序。不同法律文化传统下的两种辩诉交易各自表现如何,对人们有什么样的启发,文章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中国立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辩诉交易制度是在争议和批判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一制度涉及到公平和效率两大价值的对抗和平衡.从法理学角度来看,至少有五个方面为其提供合法性基础,即正义的时效性、契约自由精神、实用主义哲学、两大法系的融合以及程序正义的再解读.  相似文献   

7.
辩诉交易是美国刑事司法中一项具有特色的制度,在美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介绍了辩诉交易制度的渊源、发展以及检察官、辩护律师、法官在辩诉交易中的作用,探讨了辩诉交易制度的合理性和缺陷,提出我国若引进辩诉交易制度应限定适用辩诉交易的案件范围;法官的正式审查并确认辩诉协议的效力;辩护律师和被害人应参与辩诉交易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我国学界对于是否引入"辩诉交易"制度有三种观点,"赞成说"、反对说"、"有限制借鉴论"。在中 国刑事诉讼中引入辩诉交易制度,弊大于利。"辩诉交易"破坏我国刑法所确定的一系列基本原 则;"辩诉交易"将带来一系列危害,甚至是巨大危害;中国不可能也没必要适用"辩诉交易"。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刑事案件数量持续上升与司法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辩诉交易制度作为缓解审判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没有明确规定辩诉交易。有关辩诉交易问题的争论在中国学术界已经不算新鲜话题,但是,随着近两年司法实践的进一步增多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辩诉交易又重新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学者们针对我国是否应该引入辩诉交易制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中国真的需要引进辩诉交易吗?本文从辩诉交易的概念、历史起源和法理基础出发,阐述辩诉交易的诉讼价值以及该制度在我国的局限性和面临的问题,提出对于辩诉交易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辩诉交易制度是在争议和批判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一制度涉及到公平和效率两大价值的对抗和平衡。从法理学角度来看,至少有五个方面为其提供合法性基础,即正义的时效性、契约自由精神、实用主义哲学、两大法系的融合以及程序正义的再解读。  相似文献   

11.
辩诉交易作为一项刑事司法制度,现已成为美国刑事司法制度得以正常运转的制度保障,在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笔者通过梳理辩诉交易制度的起源,以诉讼效率与公正为视角来分析辩诉交易制度的价值所在,认为辩诉交易制度通过减少诉讼中的投入和缩短诉讼时间能极大地提高诉讼效率,辩诉交易的实质就是追求刑事司法的相对公正。结合我国的诉讼制度和司法现实,辩诉交易制度的实行需要有相关的制度为保障。  相似文献   

12.
论辩诉交易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源自美国的辩诉交易虽从其产生时起就伴生着诸多争议,但长期的司法实践表明辩诉交易不仅在英美法系国家,而且在大陆法系国家都得到了充分地运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呈普遍发展的趋势.本文深入剖析了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并论证了我国借鉴辩诉交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设立控辩协商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3.
论辩诉交易     
辩诉交易作为一种刑事司法制度,依据当时北美大陆特殊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应运而生于美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传统文化、社会认同、犯罪率急剧上升、刑事案件大量积压、高昂的诉讼成本以及辩诉交易的高效、民主、实用等,使其得以存在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现在已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在世界各国面临巨大的社会犯罪压力和司法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辩诉交易成为众多国家其中包括部分大陆法系国家垂青的对象,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在本世纪初,我国对此进行了一次伟大尝试,学术界和司法界展开了热烈的探讨。辩诉交易对世界刑事司法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辩诉交易之所以首先能在美国萌芽并迅猛成长,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是美国特定的检察体制和社会心理认同的产物。但若舶入中国,则既无必要性又无可行性,在法理上更是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辩诉易制度与中世纪的刑讯制度在起源、功能以及某些具体的理论主张上极为相似。它表明刑事司法制度设定过高的程序与证明标准可能引发替代性制度,最终导致正式证据与程序制度被架空甚至被直接规避。刑讯逼供制度是法定证据制度无法实现的结果;而辩诉交易盛行则反映了当代英关对抗性陪审制无法成为普遍程序的现实。简化繁琐的对抗性陪审制是避免辨诉交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辩诉交易的核心是证据交易。我国移植辩诉交易制度面临三大冲突,但在冲突之中也有其生存的余地。依据国情,围绕证据交易为核心,我国可以确立两大辩诉证据交易类型及相关的司法审查、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缺乏设立辩诉交易的制度环境、辩诉交易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相冲突和辩诉交易制度的应用所造成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不应引入辩诉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8.
辩诉交易制度在20世纪末已发展成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能否适用于国际刑事审判中却存在过理论分歧,直到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在1995年审理Erdermovic案过程中启用诉辩交易制度,突破了国际社会对该制度的认识仅仅停留于理论研究的域限。之后业经1998年卢旺达前总理kambanda案、2002年南斯拉夫共同总统Bilyana Plavsic案中多次适用辩诉交易制度,使该制度在国际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价值获得了更广泛更深入的认同。文章以辩诉交易制度的法理价值和适用案件的类型为切入点,分析研究了该制度在国际刑事审判中的发展趋势,以期能为理论界拓宽国际刑法的探索路径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