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池莉从来都不承认她是专门从事女性写作的作家。尽管她的作品带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并以女性特有的视角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自信、强势甚至略带泼辣的女性形象,但这池莉曾说过:"我的小说更重视男人些,毕竟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男性社会。"通过研究也不难发现,池莉笔下的确生存着一大批真实且血肉饱满的男性人物。这些男性多生存于社会最底层,相对女性面临了更多的困难和压力,但也正是这样一群男性以他们坚强的信念,支撑起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体现着卑微人生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2.
《上海科学生活》2002,(9):77-80
纵观古今中外,精神病人都被视为一个特殊的人群。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暑期和国度,生活在社会的历史暑期和国度。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和角落,但一提到精神病人这几个字,绝大多数人的脑海中浮现的常是这样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从一篇评论中看到这样的消息:在智利圣何塞铜矿被困矿工即将升井时,33名矿工很清楚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一份荣耀和报酬。可贵的是,当他们知道井下经历已成为媒体重金索求的新闻后,为防止个人利用这些集体故事获利,他们在井下请一名律师签署了一份法律合同,  相似文献   

4.
能有一个独门独户的小院,一小片能种些瓜果蔬菜的土地,喂上一窝鸡,再养上一只看家护院的忠犬,这大概离城里人所梦想的田园生活不远了.他们年年月月过着这样的生活,脚踏实地,满足而快乐。  相似文献   

5.
闫振族 《现代妇女》2014,(2):144-145
当前,我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的速度增长,失独者正成为一个日益庞大且不容忽视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创伤和精神困境。灵性社会工作更加关注人的灵性以及更高层面的意识状态,让人直接面对和超越自身面临的生活限制,重新寻找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本文分析了失独者的精神困境,并从灵性社会工作视角探讨了对失独者进行精神慰藉的方法,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精神慰藉。  相似文献   

6.
肖保根 《职业》2008,(4):51-51
你想知道当今我国影坛红得发紫的两位影星王宝强、汤唯是如何成功的吗?其实,他们在成名前也和大多数求职者一样,遭遇过多次应聘失败;只不过他们能及时总结经验,在关键的面试中,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加上机遇的垂青,遂幸运地成为《士兵突击》和《色·戒》的男女主角,一演成名。  相似文献   

7.
精神这个词我们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当我们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一个姑娘或小伙让你猛然眼前一亮,你心里会暗自赞叹:真精神!我想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真精神是什么,好多人能够感受到,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说清楚的!仅仅是漂亮吗?也不是。有的人很漂亮,但是缺乏内涵,更像“花瓶”;有的人不算很帅,但是举止优雅得体,谈吐不凡让你赏心悦目;有的人看着顺眼,气度不凡,举手投足有一种特别的气质,  相似文献   

8.
母亲     
她的儿子是一个残疾人,左手没有手掌,脊柱也稍稍有些歪曲。大家都劝她把孩子送出去,她不干。“我的儿子也是一个人呢。”她这样说。因为坚持要这个儿子,丈夫与她离了婚。她一个人带着儿子过日子。她拾过破烂,摆过小摊,给当地供销社挑过脚,在城里做过保姆……日子过得艰难极了,但她没有叫过一声苦,没有喊过一声累。她对儿子非常好,自己不吃,也要让儿子吃饱;自己挨冻,也要让儿子穿暖。儿子很争气,从小学到中学,功课总是年级头几名。高中毕业后,儿子考上了大学。她的负担更重了,生活更苦了,但干劲更足了。大学毕业后,儿子被…  相似文献   

9.
对扶持,发展老龄产业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人民生活逐步提高。但是,老年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现在承受着一个共同的未富先老的压力。在他们年富力强时,他们生活在低收入,高付出的奉献年代。他们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壮大做出过无私贡献,如今他们老了,绝大多数人无社会养老  相似文献   

10.
《金色年华》2014,(11):47-49
王宝强在人们印象中是《泰囧》中单纯到极具喜感的宝宝,或者是《天下无贼》中木讷憨厚的“傻根”。但是一档《奔跑吧,兄弟》,让王宝强成功逆袭,原来他不仅诙谐幽默,智商更是碾压众人。在上映的电影《一个人的武林》中,王宝强又给予观众第二次惊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导刊》2010,(34):46-47
精神病是由于大脑功能紊乱而导致人的情感、意志、行为活动产生异常。提起精神病,很多入并不了解,甚至害怕。精神病患者也终身被笼罩在“病人、残疾人”的阴影里,他们生活在封闭、自卑的世界里,没有人愿意和他们交朋友,没有人愿意和他们一起工作,他们背负着沉重的枷锁,其家庭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似乎成为需要监管的社会负累。  相似文献   

12.
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岗矿工面临着再就业难的困境。下岗矿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从事着具有生命风险的工作,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岗矿工的再就业问题需要得到高度重视。如何促进政府、企业、下岗矿工三者之间的互动与协调,对下岗矿工的再就业问题的妥善解决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共苦易同甘难 留意一下身边,有很多瑶瑶和林林,只不过在某个职场上,他们叫姚晨凌潇肃而已。 瑶瑶家世普通,大学毕业时,幸得林林家人的帮助才进了这家大公司。因为爱情,大学刚毕业。他们便结了婚。北京的生活太残酷。好在有林林这样的眷侣良朋兼精神导师在身边,瑶瑶过得感恩又开心。  相似文献   

14.
爱的承诺     
李莉 《当代老年》2008,(8):18-18
一名矿工在井下刨煤时,无意中刨在哑炮上,不幸丧生,因为他是临时工,所以矿主只发放了一笔抚恤金。矿工的妻子在丧夫之痛后又面临着生活上的压力。这时,矿工队长找到她,告诉她矿工都爱吃矿上的早餐,建议她去矿上开个面包店。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卢梭说,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没有对每一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负责,那它就破坏了作为政治职权根本的社会契约。由此可见,在中国,要破解‘同命不同价’、‘同考不同分’、‘同工不同名’等等不平等现象,实现‘自然平等’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湖北苗子这样的“科研老板”“科研老板”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科研人员,却担负着项目公关任务;他们几乎不在一线搞科研,却往往比任何专家更能拿到大的科研项目。他们曾在科研一线做出过成绩,获得过各种国家级的头衔和荣誉,被提拔到一些科研部门的领导岗位,却逐步脱离了科研一线,经常“飞来飞去…  相似文献   

16.
志愿精神--NGO的精神内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性是NGO的一个标志性特征,也是其独特的生命力与价值所在。NGO的志愿性不仅体现在它的主要推动者是志愿的,它的一般性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也是志愿的,或者可以说,它在一切资源动员上都是志愿的。为什么人们可以无偿地奉献自己的精力、金钱乃至生命,为另一些不相识的人工作?在背后支撑着他们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动力?也许我们完全可以将之堂皇地上升到道德的高度,然而道德不能解释一切。在现代社会,志愿行为的维系和坚持,在于它为普通人建立了一种成就观和价值观——被人尊重、被人需要、被人喜爱和感激,这反过来又会激发人对自我生命的愉悦、欣赏与肯定。这样的“成功”相对于千百万人过独木桥去角逐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要容易达成,因为按照后一种定义,成功者必然是少数,失意的则将是多数人。而人生价值的实现,其实还有广阔得多的空间,诸如人际的亲密关系、个性的展现、道德理想的实现、宗教关怀的寄托等等。志愿行为无意去否定财富、权力和声望等外在的人生成就,而意在开辟所有人只要有心志、有行动就可以成就的对生命内在价值的肯定之途。志愿精神的实质,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公共意识、关怀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之上的自觉努力。可以说,以志愿精神为内核的NGO精神是现代文明精神最好的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17.
周礼 《老人世界》2011,(12):39-39
在伦敦生活期间,我接触到许多英国老人,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伦敦街头,要是迎面走来一群老年人,你会发现,他们穿着时尚,打扮入流,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不紧不慢,神色中透露出一股骄傲和自信。英国老人就是这样,即使垂垂老矣,也要追求一种高品质的生活,做一个时尚的摩登老人。  相似文献   

18.
入眠 《现代交际》2006,(2):10-11
走在城市的街头,你随时都能碰到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已经习惯了漂泊,走南闯北;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谈吐文雅,衣着光鲜,意气风发;他们拿着丰厚的薪水,出有车、居有房……人们称他们为白领。白领,如今是一个高雅时尚的代名词,但是头顶这一桂冠的人,又有几个过着如他们的名字一样光鲜的生活, 在他们这些“光鲜”的背后,又掩藏着什么呢? 我们把目光放在了上海、深圳、北京、广州这四个大城市,走近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个被房贷、车贷、婚恋和充电压得疲惫不堪的身影,看到的是一群“拿着白领工资过着蓝领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19.
//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干部在物质生活方面有了较好的保障,老有所养的目标也在逐步实现。在新形势下,如何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老干部进入“双高期”以后,年龄和身体因素使老同志生活空间不断缩小,人际交往逐渐减少,空巢家庭、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几十年前乃至更久远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麻风病人一直都是一个被误解、被扭曲,被排斥的社会边缘人群,即使疾病得到治愈而康复后,他们依然生活在沉重的社会压力和严重的社会歧视之中,不被理解.不被接纳.不被尊重,始终无法正常地回归社会。长年在所谓的“麻风村”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直到默默地离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