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爱买奢侈品,爱到让国外的奢侈品店也过起了春节;爱到让奢侈品商家们齐声"谢谢中国,因为帮助它们安然度过了金融海啸的席卷……毋庸置疑,中国消费者给予了奢侈品牌足够坚挺的支持,而中国市场对于奢侈品牌来说也至关重要。据贝恩公司2012年底发布的《2012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按国籍划分,中国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奢侈品消费群体,2012年,中国人奢侈品消费总额达3060亿元,占全球购买量的25%。在经济不景气的情  相似文献   

2.
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而中国奢侈品品牌却名不见经传。为了加强中国奢侈品品牌的全球竞争力,本文阐述了中国奢侈品的品牌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3.
早奢     
《中国社会导刊》2009,(25):10-10
国际大牌奢侈品纷纷登陆中国市场.不是因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和消费人群的成熟.而是恰恰相反。在英、法、美等国,甚至中国香港,奢侈品购买人群主要是40岁以上的成功人士和明星巨贾.而在中国内地.奢侈品购买人群却主要是25-30岁的公司职员。近两年.全球奢侈品销售总额的25%是在中国内地的几个主要大城市实现的.这真的意味着奢侈消费的时代到来了吗?  相似文献   

4.
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西方国家的消费市场萎顿,许多奢侈品公司开始为中国量身定做产品。过去两年中国的消费开支每年增长15%,其中汽车和电视销量全球第一,电脑销量排名第二。其他消费产品的增长也表现惊人,珠宝是25%.化妆品是20%,高端手机是50%。中国消费者现在不再满足于在纽约或是巴黎大量采购批量生产的LV包了,“他们现在希望为中国人‘量身定做’奢侈商品”。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家茶座》2010,(3):157-158
环球网发表同题文章说,美国《世界日报》6月30日刊文(2030年中国GDP打败美国称霸全球》。文章说,日本内阁府发表的统计报告指出,中国GDP在全球所占比率,预测将由2009年的8.3%大幅增至2030年的23.9%,取代美国跃居全球首位。2009年GDP全球排名依次是美国、日本、中国、德国,2030年将变成中国、美国、日本、印度。报告分析认为,受到人口老化、劳动人口减少的影响,日本的GDP全球占比2009年时为8.8%,至2030年将跌至5.8%,只达中国的1/4。  相似文献   

6.
熊芙蓉 《职业时空》2008,4(2):26-27
200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达7.0%,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在世界10强中居第四位。2004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提高至10%,排名超过德国,上升至世界第三位。2006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0956亿美元,首次在总量上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排名第二的制造大国。  相似文献   

7.
方娟 《职业》2011,(19):64-65
全球奢侈品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中国。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均收入持续增加、富裕人士的数量及其财富不断增长以及消费观念的变化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奢侈品消费进入高速增长的阶段。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达到640亿元(约合100亿美元)。据麦肯锡预测,2015年这一数据将达1800亿元,  相似文献   

8.
媒体报道中国人在境外购物的人均花费为987美元,其数额之高为“世界之最”,你会感到惊讶吗? 如果你还了解到中国奢侈品消费已占全球奢侈品市场总额的30%;全球最昂贵的英国“宾利”汽车 (1188万元/辆)短时期内就在中国销售了92辆;中国已占世界最大名表集团(瑞士历峰集团)销售额的40 %;中国建造的豪华购物中心其数量和规模已超过美国……这些中国最新的“世界之最”,也许你不只是惊讶而是感到惊愕了。如果我再告诉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120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9.
种种调查研究数据指2010年的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将会成为全球第一大,全球各大奢侈品生产商纷至沓来,要抢先在这个市场上圈占地盘……我国开征奢侈品消费税也引出了奢侈品定义的讨论。什么是奢侈品?奢侈品消费时代的到来,终究是好是坏?  相似文献   

10.
最近,关于奢侈品与奢侈消费的话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驾临”上海,7000富翁3天花掉2个亿;中国游客全球“血拼”(shopping),平均每人花费987美元,跃居世界首位等报道,吸引了众多的眼球。而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题为《中国:新的奢华风潮》的报告,更是将公众的视野聚焦到了“奢侈消费”上。该报告称,中国目前经常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在1000万~1300万之间,有能力购买的则为1.75亿;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为20多亿美元,占到了全球奢侈品市场12%的份额,紧随日本、美国之后,坐上了第三把“交椅…  相似文献   

11.
最后,关于奢侈品与奢侈消费的话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驾临"上海,7000富翁3天花掉2个亿:中国游客全球"血拼"(shopping),平均每人花费987美元,跃居世界首位等报道,吸引了众多的眼球.而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题为《中国:新的奢华风潮》的报告,更是将公众的视野聚焦到了"奢侈消费"上该报告称,中国目前经常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在1000万 1300成之间,有能力购买的则为1.75亿;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为20多亿美元占到了全球奢侈市场12%的份额,紧随日本、美国之后,坐上了第一把"交椅",由此他们推断,中国已经进入了"奢侈品消费时代".  相似文献   

12.
刊中刊     
《中外书摘》2014,(4):109-109
新鲜事 中国将任2015年美国书展主宾国。 2月12日,中美双方在京签署《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加2015年美国书展全球市场论坛活动协议》,美国书展将于2015年5月27日至30日在组约举办。  相似文献   

13.
美国《消费者报告》报道称,非盈利的美国节能经济理事会日前公布了2012年国际节能大国排行榜,中国排名第6,美国排名第9。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今年5月份访华,其间他曾经宣称,以色列有志成为中国的研发之地(R&DLand),成为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大脑.对此提法,我有保留地赞同. 原因在于,一方面,以色列区区小国,没有可以依靠的自然资源,却在很多方面诉说着这个小国的强大内心和不竭动能:以色列是全球工程师比例最高的国家(每万人140位研发人员和工程师,基础科研能力全球领先),研发投入最高的国家(连年稳定在GDP的4%-5%),人均风险投资额全球第一,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第三多的国家(排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2012年刚被中国超越).  相似文献   

15.
在金融危机肆虐扫荡、行业普遍低迷的时候,中国竟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占全球市场的25%.2010年,一个特殊的后经济危机时代,我国的奢侈品行业发展走势将会怎样?奢侈品行业最青睐哪类人才?<职业>杂志记者李黄珍走访了法国MATZO艺术珠宝(中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天笃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奢侈品牌研究员、加州美国大学MBA陈志龙先生以及珠宝行业的相关资深分析师.  相似文献   

16.
民族品牌经历了一个轮回又重新走上了时尚的舞台。越来越多的传统国货被重新定义和包装后,成为新新人类和明星名人追捧的对象。希望“中国制造”能成为全球时尚、奢侈品和新生活方式的制造者。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也快速发展,但由于国内奢侈品市场境内外价差明显,导致奢侈品消费外流,不利于国内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通过分析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现状,探究奢侈品境内外价差过大形成的原因,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促进奢侈品消费回流,发展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8.
行业专家估计,中国目前只有大约1%的人有足够的收入考虑购买高档奢侈品。但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克莱尔·肯特说,人均收入达到2500美元之后,奢侈品消费将急剧上升。他预计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最终将达到一亿人,与日本不相上下,也会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奢侈品市场。  相似文献   

19.
毫无疑问,中国一直在低估人民币,但这只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诸多原因之一。让人民币升值并不会让美国工厂具备竞争性,最大的可能是帮助了其他一些低工资的经济体。从2005年到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21%,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仍持续增长。在1985年,美国以“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但日元升值50%并没有使美国商品更有竞争力。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指出,自2002年以来美国对各贸易国的货币贬值已达23%,但出口仍不景气。美国对全球90多个国家都是入超,这是因为这些国家操纵其货币,还是由于美国重消费,轻投资和制造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程瑞巧 《职业时空》2008,4(9):68-68
最近几年,中国最终消费率一直处于低位水平并保持持续走低态势。2002年至2007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分别为598%、58.2%、55.5%、53.9%、51%、36.2%,消费率持续下降。目前全球的平均消费率约77%,2007年我国消费率为36%,比世界平均水平低41个百分点。在消费率一路下滑的同时,我国的投资率却持续攀升:从2002年到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分别为:36.1%、40.9%、44.1%、486%、52.5%、55.7%。目前,全球平均固定资产投资率为23%,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率为56%,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33个百分点。一面是过热的投资,一面是冰冻的消费,中国经济这一奇特的现象,恰似“煎焦的冻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