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塔里木姑娘     
春光融融。肉孜节这天,难得的好天气。我踏着西郊开满鲜花的林荫道,弯进幽幽小径,七折八拐,总算在“穆斯林饭馆”里落了座。店主刘君姑娘一身入时的服装,满头金色柔发,面上略施粉黛,显得格外鲜亮、精明。她亲自为我们端来拉面,坐下来和我们边吃边聊。新疆拉面滑溜而富于咬劲儿,配以用羊肉、西红柿、辣椒、菜蔬炒的菜,形成特有的风味。入得口来,酸、辣、香,身体顿觉舒畅、惬意。我抹了一把汗,笑着对刘君说:“难得今天又品到和田的佳肴了!”我和她相识,便是缘于和田。那一天,朋友带来一位新疆和田姑娘,说是她在海淀区魏公村开着一家小餐馆,颇为得意。她就是刘君。  相似文献   

2.
我们发现,从2002年8月雪山音乐节开始,到2006年6月16~18日的“如果再来20年”纪念摇滚20年(沈阳)大型系列演唱会,在被称为“中国摇滚乐前沿的摇滚之父”崔健的一系列个人演唱会上,有一个纳西族老妈妈一直都是崔健指定的惟一嘉宾。崔健说:“她才是真正会唱歌的人,跟她相比我还是小孩子。她的原生态音乐太天然了,让我非常震撼,是我们很少有机会欣赏到的音乐。因为那是取自生活的一种纯朴的原生态音乐,是我这辈子学不会的……”这位来自丽江的民间歌手名叫肖汝莲,今年已经77岁了。  相似文献   

3.
1950年8月在北京陈赓家,贺龙拉住十四军军长李成芳说:“我有位老朋友、老大哥,他名叫刘达五,在大理当磨石匠,是个残废的红军,你替我捎封信,带张照片,代我去问候他!” 李成芳亲自登门拜访一位默默无闻的老石匠,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新闻。大理县政府也接到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通  相似文献   

4.
在没有到西藏工作之前,我从媒体上看见在高原上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大多戴着一顶藏帽配上一副墨镜,还以为这是为了耍酷。等我2007年7月作为援藏干部亲自进藏后,才对生活工作在雪域高原上的人们头戴藏帽有了切身感受。并且日久生情,对藏帽的感觉越来越好似对自己爱恋的人儿,一天也离不开它了。  相似文献   

5.
“黄军医,您上街?”“黄大姐,今天路过家门,总不能不进吧!”在“火洲”新疆吐鲁番城乡,各族妇女都知道黄云凤这个名字。黄云凤1952年入伍,在吐鲁番工作已16年,曾荣获新疆“三八红旗手”称号,多次被评为民族团结的模范。她的医德和情操为人们传颂。有一次,上完夜班的黄云凤接着看门诊,接待了20多位病人,她正要回家吃饭,一位维吾尔族老乡闯进门来,告诉她妻子难产两天了。她听完二话没说,背起药箱跑到了产妇家。经检查产妇是横位难产,由于拖延时间过长,加上天热,产妇中暑脱水,生命垂危。“快送医院!”套毛驴车太慢!黄云凤用自己  相似文献   

6.
任凤媛,这位来自黔南大山深处文静而坚强的女人,是一位从事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的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现任贵州省新技术研究所所长,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驰骋在贵州高新技术领域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也是水族值得骄傲的儿女。然而,如此的成就和荣誉却来之不易。中国有句古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放到她身上再恰当不过,她正是一位在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科技工作者。让我们一同回顾她走过的岁月,就不能不为她的精神所感动。一1980年,任凤媛同丈夫张绍贵从贵阳市花溪化肥厂调进了科学院,“当科学家,为科学献身”,这个从少年时…  相似文献   

7.
中国四川汉源县有28个特困村。一位英国姑娘,在这其中的17个汉、彝、藏族山民聚居的小山村里,把帮困助贫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和追求。 中国神奇的西部让她难以割舍,相恋八年的男友又令她愁肠百结……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留下来。她和她的“四川农村发展组织”,在艰难中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朱镕基总理称她是“传递中英友谊的一朵英格兰玫瑰”。而今这朵来自异国他乡的玫瑰,仍在中国西部的土地上坚毅地绽放着。  相似文献   

8.
她太普通了,甚至见过一两面,都很难在众人中认出来;她太易亲近了,初次相识便想把心里话掏给她。她是位好心的老大姐,更是一位精明强干的满族女干部。她,就是辽宁省工会主席陈素芝。--“请不要写我个人,我实在没干出什么成绩来。党和人民给了我这样高的荣誉,我感到受之有愧。没有二话可说,只有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别人都说,陈素芝挺能说的。可说到自己她语塞  相似文献   

9.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部有一个不平凡的女人。“扶贫司令”彭楚政的妻了黄道霞就是一位不平凡的女人。她与彭楚政结婚20年,相濡以沫,生活上,她是老彭的贤内助;工作上,她是老彭的好帮手。彭楚政扎根湘西14年,痴心不改,她默默地支持老彭献身扶贫事业,无怨无悔。知道内情的人都说,彭楚政能够甩开膀了扶贫济困,黄道露这位好“军嫂”有一份功劳。撑起一个家,让老彭去闯天下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选择。黄道霞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选择,便是选择了彭楚政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1945年冬,黄道霞出生在湖南常德县一…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尚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山区、牧区,家长们最担忧什么呢?位于岷江边的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璇口镇上,一位姓蔡的妇女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三中全会前,她家每月仅靠50元养活五口人,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近几年政策好了,她办起面条加工厂,仅二年光景,家里家外焕然一新。致富后她认购国库券在全镇最多,还时常捐款赞助镇上办托儿所和小学校。全镇都羡慕她。可她说:“我现在最难受的,也是负担最重的事就是我的小女儿。”  相似文献   

11.
母语SOS     
牛颂 《中国民族》2014,(7):76-76
为参加2014年的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一位中国名为方文莎、对中国电影文化研究了很长时间的法国电影学博士从她任教的新西兰来到北京,专门约我访谈。她说在2010年前,中国电影的信息里较少有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介绍,而在2010年前后一段时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信息突然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1989年7月3日,一位年近50的女士,走进坐落在北京石碑胡同的第11届亚运会组委会基金会,向亚运会捐赠了3部尼桑小汽车,并买下了制作亚运会纪念章的全部专利权。这位女士,就是香港富华企业公司董事长,民革中央妇委会委员陈丽华。她中等个儿,面容慈祥,一双明亮的眼睛闪着诚挚的光芒。凡是接触过她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亲切地称她为“大姐”。 1986年是她做好事“大丰收”的一年,4月,她赠汽车给一所小学。5月,她赞助“让世界充满爱”——百名歌手演唱会。6月,她资助东方歌舞团学员班。7月,她为北京“三八”家务服务总公司送去部分活动经费和亲手缝制的八床  相似文献   

13.
在著名作家赵大年家里聊天,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大年抽烟很凶,一棵接一棵。我知道大年的夫人是位医生,她没劝大年少抽烟吗?大年说:“怎么没劝呢?但不抽烟就写不出东西来。没辙!”大年生活简朴,唯抽烟不吝惜。他有这样的见解:“在生活中,我的一切都是别人安排的。属于我自己的就是抽烟。没了这点嗜好,我就整个儿成了‘工作虫’了!”的确,大年写得挺苦。新时期以来,他已发表了小说、散文、电影剧本等400多万字。仅1980年一年中,他就创作了4部电影剧本。大年时间安排得很紧,注意深入生活,哪有新鲜事就到哪采访,结交了许多朋友。他把这作为捕捉写作灵感和避免思想僵化的最好途径。他还注重读书,提高自己的素养。  相似文献   

14.
那年我从部队转业,第一次参加政协会议。会议休息期间,一位身着藏族服装的妇女跳起了藏族舞,她那能歌善舞的欢快模样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坐在身边的老李对我说,她就是咱政协办公室的副主任仑木拉,一位善良美丽充溢着生机与活力的藏族老大姐。在此后和仑木拉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渐渐发现,她其实也是一个做事认真,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人。她身上有一种质朴的美。特别是她那一双热情明亮的大眼睛,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扑闪着人间纯真的坦率和诚挚。  相似文献   

15.
许鑫 《中国民族》2008,(3):27-32
丑丑不丑。这个年仅24岁的女孩子给所有人的第一印象惊人地雷同:单纯、善良、灵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身后却承载着巨大的荣誉。2005年,年仅22岁的她凭借其自编、自导并亲自出演女主角的反映少数民族原生态生活题材的电影《阿娜依》,成为迄今为止,苗族和侗族历史上的第一位电影导演,同时也是中国影坛最年轻的少数民族电影导演。影片在2006年12月上映后,赞誉声、接踵而至。2006年3月,《阿娜依》入围参赛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06年12月,《阿娜依》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电影院举行隆重的首映仪式,并公开上映!2007年3月,《阿娜依》在北京为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放映,受到好评!2007年7月,《阿娜依》作为开幕影片,在第一届中国原生态影视论坛上放映!2007年9月,《阿娜依》入选参加“北京放映”活动,在王府井新世纪影城放映!同时,《阿娜依》入选参加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三届法国巴黎中国电影节,作为导演的丑丑随中国电影代表团赴法国巴黎参加电影节。《阿娜依》成为本届电影节上座率最高的影片,深受法国观众和旅法华人的喜爱!2007年11月,《阿娜依》入选参加在马里首都巴马科举办的“中国电影周”展映活动。2007年12月,《阿娜依》喜获贵州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丑丑以及她的电影,为中国影坛带来了一阵清新之风,一扫部分商业片脂粉浓重的庸俗以及文艺片装腔作势的病态,留下的,是家乡土地所散发出的淡淡余香。本文带我们走近这个侗族女导演以及她带来的原生态电影《阿娜依》。  相似文献   

16.
千年金风送爽的一天中午,门铃突然急速地鸣响起来,来者竟是多年不见的佤族女作家布饶依露。我惊喜地开门迎她,进门后,布饶依露径直走进客厅,把紧跟在她身后的一位小姑娘推到我面前,问,张老师,您猜她是什么人 ?  这是一位白白净净、文静可爱的小姑娘。   “什么人 ?我看是中国人呗 !”   “再往下具体猜猜。”   “苦聪人,没想到吧,这可是金平县南科村联防自然村的小苦聪,八托米潞。”“快叫张爷爷。”   “张爷爷好 !”   八、托、米、潞 !我一字一顿地喃喃说。刹那间, 45年前的往事,如梦似雾般地在脑际升起…… …  相似文献   

17.
武汉大学图书馆里,我找到了她。来武汉工作已13年,她依然肤色黝黑透红,身体宽厚结实,气质粗犷洒脱,保持着藏族人特有的风采。喝酥油茶。寒喧。采访进入正题。“听说来武汉学习的藏族学生都叫您‘阿妈’?”“不是叫阿妈是叫阿姨。”她用流利的汉语纠正我。提到藏族学生,她眉开眼笑,话匣一启滔滔不绝。她记不清叫她“阿姨”的藏族学生究竟有多少,她只知道13年中,每一个礼拜天或节假日,她的家里都挤满了藏族学生,饮一杯浓浓的酥油茶,尝几口香喷喷的糟粑,唱一首藏族民歌,跳一曲民族舞蹈,这些藏族学生仿佛又回到了家乡。“我的家就是你们的家”,她总是对藏族学生这样说。暑假里,有些年青人干脆搬到这里住下了。有一个叫阿松的藏族女学生得了皮炎,周身溃烂,她发现后非常心疼,带她跑了几家医院才治好。  相似文献   

18.
一位新上任的领导分管了民族工作,另一位领导则说:“这是拜年的事.”意思是说,平常没什么事,不过是过年过节拜个年而已. 我做为一名民族工作干部听了此话很反感.一是为民族工作受到如此轻视而不平,二是为这位领导对民族工作如此错误认识而感到遗憾. 我不愿在这里絮叨民族工作如何重要,中央对民族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常常把民族工作提到“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高度.而这位领导却把它说成是“拜年的事”,这与中央  相似文献   

19.
从盛传到淡忘杨进铨突然,不远处一个老太太摔倒了。我急忙过去扶起她来、她用惊异的眼光瞅了我半天,说:“中国”?我听懂了,她的意思是问我是不是中国人。我自豪地点点头。她马上话多了,叽哩咕噜地说了一大串,我在莫斯科呆了一年,半听半猜她的意思,是说我是干什么...  相似文献   

20.
妈妈的笑     
妈妈爱笑,她的笑让我难忘. 我珍藏着张照片,上面是一位曲眉丰颊的少女在“芝利华”号轮船前欢呼雀跃的倩影.她的短发和裙角在海风中飘动着,仿佛也应和着“笑”.照片背面有两行小字:“我终于踏上了这块令我梦萦魂牵的滚滚热土韦漪涟自题.公元一九五四年.”这小照是妈妈从印尼回国,刚下轮船时拍摄的. 听妈妈说,我的外婆、外公在解放前,由于生活所迫,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广西,去南洋谋生.他们携着漓江边的一抔黄土,含泪告别了这可爱的画山秀水.初到异国他乡,人地生疏,他们受到了弱国国民常受的欺凌.一次,外婆乘车去某地,不知下车的地方,又兼语言不通,向售票员比划了半天,人家也没明白.这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