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问题,因为地域性特点的存在而便于解决;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则因为地域性的特征受到挑战而变得非常复杂。对于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来说,无论是特殊地域管辖还是一般地域管辖,抑或协议管辖和专属管辖,已不宜一刀切地只适用其中的某一种。知识产权的种类较多,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知识产权纠纷的情况更是错综复杂。因此,首先应将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种类细化,然后在每个种类下分别规定与其相适应的侵权管辖规则。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间接侵权制度的“目标导向”与多数人侵权制度的“意思导向”存在着根本区别,多数人侵权制度无法替代间接侵权制度,有必要对知识产权间接侵权进行法定化.我国关于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的立法虽有亮点,但总体上存在缺陷.应当在知识产权单行法中分别设立间接侵权规则,对知识产权间接侵权进行类型化和体系化的规定,并对知识产权间接侵权与多数人侵权进行制度协调,进而对我国知识产权间接侵权制度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出现对以地域为中心的传统管辖权理论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司法管辖权在网络环境下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网络环境下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司法管辖权,还是需立足于传统的侵权案件司法管辖权理论之上,结合商业秘密在网络环境下遭遇侵犯的特殊性来确定。  相似文献   

4.
社会进步与网络的发展息息相关,在网络为人们生活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受各种诱因影响而引起的网络侵权问题也愈演愈烈.由于我国网络立法存在着严重滞后性以及网络侵权具有损害性强、调查取证困难、侵权责任主体众多和她域管辖不确定等特点,导致了网络维权举步维艰.因此,我们要区别对待网络侵权与传统侵权,基于网络侵权的特性及侵犯目标,在立法视角下深入解析网络侵权的成因,通过建立、健全网络侵权责任的相关立法,完善政府监督职能,增强网络用户的侵权防范意识,界定网络侵权责任人并细化地域管理内容等方式维护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尽管知识产权间接侵权与共同侵权存在关联,但是不能仅将共同侵权作为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的参照系,或者试图用共同侵权代替间接侵权,而应当在多数人侵权的视野下考察知识产权间接侵权制度。文章以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相结合中的教唆侵权和帮助侵权为重点,对共同侵权与间接侵权进行关联性研究;以独立于直接侵权而存在的间接侵权为重点对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与间接侵权进行关联性研究。应当以《专利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单行法的修订为契机,对知识产权间接侵权进行法定化,总结实践中发生的间接侵权情形,分析现行法中的间接侵权规则的利弊得失,在此基础上建立知识产权间接侵权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中的网络侵权问题层出不穷且形态各异,而《侵权责任法》仅以一个条文对网络侵权进行规制,还存在很多具体操作问题。应对各种网络侵权责任以网络侵权主体为标准进行类型化。并应对于不同的网络侵权主体所产生的侵权责任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以便更好的解决实际中的网络侵权问题。  相似文献   

7.
“侵权行为地”特别管辖规则难以适用于网络侵权纠纷。但对互联网环境下,侵权诉讼的特别管辖规则的确定,更多的是需要在坚持传统的侵权案件管辖规则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本身的技术特点,对管辖地与案件本身的关联度进行考量和分析,判断是否便于审理、执行,是否有利于对原告所受的侵害提供救济,以此作为网络侵权纠纷特别管辖权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收集利用的隐私侵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和尖锐。阐释和分析了隐私权的法律意义、侵权的表现形式以及相关隐私立法保护的情况,最后强调指出网络环境隐私权保护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新的社会角色,网络服务商成了网络世界的中心.法治社会此刻却受到了网络服务商侵权的干扰,网络服务商被卷进了侵权纠纷的漩涡之中,本文基于网络服务商的侵权的概述、网络服务商侵权的产生、中关网络服务侵权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合理使用利益平衡、技术环境行业自律、网络用户提高素质、借鉴外法适应国情等改善我国网络服务商著作权侵权环境的应然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相关数据,我国的网民数量和互联网普及率已经有很大规模,网络视频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利益泉源,也造成视频网站版权侵权不断发生。这多与对避风港原则的滥用、侵权成本与违法所得的差距悬殊以及法律缺失等有关。为此,我们需要探索解决途径,以期减少网络视频侵权行为的发生,维护网络视频版权秩序,创造一个包括网民和网络视频行业乃至全社会对知识产权高度重视并加以尊重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11.
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的民事管辖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的重要理念———资源共享已愈来愈成为网络使用者的共识。然而,作为新事物的互联网,不可避免地给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带来了重大挑战,尤其资源共享的理念与著作权的专有性之间的冲突更是明显,由此而给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的民事管辖带来理论困境。本文试图从学者们的理论探索及司法解释中探求我国解决该问题的办法,提出了原告住所地优先原则、侵权行为地原则、侵权结果地原则。  相似文献   

12.
数字音乐繁荣发展,数字音乐著作权人维权的侵权案件数量却非常少,维权欲望低源于数字音乐著作权侵权领域中法定赔偿适用失范,表现为严重同案不同判和法官随意裁量数额。因对法定赔偿本质认知偏差导致其适用失范,法定赔偿仅是民事诉讼损害赔偿数额酌定制度在知识产权侵权领域的应用。法定赔偿应以完全赔偿原则为目标,以权利人实际损失为确定标准,在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无法适用时发挥作用。因知识产权侵权损害后果附带的公益性,在数字音乐著作权人无法自行举证形成实际损失的高度盖然性心证时,法官应依职权调取相关证据认定权利人实际损失,以作法官酌定赔偿数额的前置程序,且法官应按权利人实际损失、侵权人违法所得、权利使用费用的先后顺序调取相关证据。若仍无法形成权利人实际损失的高度盖然性心证,由法官对侵害中实际网络传播次数进行调查,综合考量侵害行为方式等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当事人实际举证情况、侵权行为方式等因素,在不同赔偿数额区间中确定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证据保全公证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中,证据的收集保全是诉讼的关键。网络证据的特点为网络证据保全公证创造了条件。虽然在刑事诉讼领域也存在网络证据,但是本文主要侧重于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所涉到的网络证据,结合相关案例,探讨了网络民事证据的保全公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搜集研究了有关的公证法律法规、规则、意见的情况下,通过分析近两年典型的网络侵权案例,采用法条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公证状况提出了完善网络证据保全公证的建议:一是完善网络证据公证保全的程序;二是提高公证人员的技术水平;三是建立统一的网络公证平台;四是加强独立的司法判断。  相似文献   

14.
对于知识产权侵权类案件中的商品收货地是否具备管辖权这一问题,有观点认为网购商品收货地为合同履行地,也有观点认为是侵权行为地。上述观点是对民诉法司法解释第20条中的“信息网络方式”以及民事诉讼法第28条中的“侵权行为地”存在不当理解。如果认为网购收货地法院具备管辖权,则会与《民事诉讼法》中“两便原则”之立法精神相抵牾,同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到网络销售环境中知识产权侵权的特点。应当明确网络销售收货地并非网络环境下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管辖连接点。同时参考比较法上的做法,通过“最低程度联系”原则以及滑动标尺法Zippo交互性测量分析的方法,来判断被诉网站是否具有交互性特点,从而确定适合的管辖地。除此之外,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也可以通过确定保护性管辖原则以及强化当事双方签订管辖协议等做法,来促进对该问题的化解。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中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不断发生。目前国际私法中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法律选择规则主要着眼于侵权行为地或最重要联系原则。这一规则同样适用于发生在互联网中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相似文献   

16.
作为时代变迁的特征和动力 ,包括网络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和WTO所形成的成长环境 ,对我国知识产权既是发展的动因 ,更是生存的挑战。一方面 ,这种环境促使知识产权理念的升华飞跃 ,调整知识产权不合时宜的制度设计 ;另一方面 ,也是这种环境带给知识产权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惟有认清知识规律 ,善于进行法律思考 ,才能拓展我国知识产权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以其凝聚在商品中的科学技术的较量为主要特点,由于知识型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各个企业都在产品中投入大量资本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形成本企业专有的知识产权,又由于知识产权的无形性和可复制性,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往往只要很少的投入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因此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知识产权摩擦问题也越来越多.文章针对我国知识产权摩擦的相关现象,探究了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纠纷频发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运用层层推进的逻辑方法,逐步论证了知识产权犯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故意,不可能是间接故意,只能是直接故意但可能存在非典型的直接故意,最后阐述了准确把握罪过形式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世博会域名是具有知识产权性质的特殊标志,但是目前对世博会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却是法律空白。大量的域名侵权事实及世博会作为展会的时限性都说明应该对世博会域名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世标条例》应增设相关的专项条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