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天才小说家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在担任苏共最高官职时就相继问世了中篇小说《小《星荒地》《复兴》,并被作协提名为苏联文学最高奖“列宁奖”的候选人。但是,苏联著名学者阿尔巴托夫在《耽误了的痊愈———当代人的见证》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人包括最笨的最不懂事的人在内,无不例外地都说这几部‘文艺杰作’中没有一页是勃列日涅夫动笔的。”这几部书不过是一些有才华的笔杆子根据他口述的故事编写而成,以此来提高他的声望而对于他的小说,阿尔巴托夫毫不客气地评论道:“声名狼藉!”阿尔巴托夫像《皇帝新装》中的…  相似文献   

2.
“天才说”:从王国维到叔本华夏中义“天才说”是王国维的“审美一艺术主体”论。王氏眼中的“天才”实有双重身份。首先,“天才”是审美力与艺术造型技能的人格表征,即只有“天才”才具备审美力与艺术技能。因为在他看来芸芸众生皆被人生欲念之不足而引起的苦痛所压倒...  相似文献   

3.
刘杰超 《学术研究》2003,(8):140-143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存在二律背反现象。一方面,金圣叹诅咒梁山英雄,视之为盗贼,必欲诛之而后快;另一方面,金圣叹对梁山英雄的遭遇又深表同情,对他们的才气胆识和能耐又极力颂扬,这构成了一个悖论。而或骂或赞,都是金圣叹“忠君”思想的合理延伸:因为“忠君”,他要骂杀英雄,不许他们挑战君权;同样因为“忠君”,他要反对赃官酷吏,承认“乱自上作”,在这一点上他同梁山英雄有了共同语言,同情和赞扬他们也在情理之中。由此而论,说金圣叹维护本阶级统治,反对农民起义,并不为过,而说他是英雄的最凶恶的敌人也欠公允。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的天才说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中国美学领域内,王国维是唯一对于“天才”这个美学论题以全面而准确论述的美学家,因此王国维的天才说对中国现代美学有重大的影响。 艺术是天才的事业 王国维的天才说,论述丰富。90年代初,周锡山《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曾从天才说的引进、天才的必备条件、天才和美与艺术  相似文献   

5.
时政歌,指人民有感于时政而创作的歌谣。它常常是人民进行政治斗争的舆论武器,因而常有预见性。 奴隶社会的夏朝,残暴的夏桀自比是天上的日头,人民就用歌谣诅咒他:“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尚书·汤誓》)预言了他的灭亡。秦统一后,秦始皇竭尽人力物力追求享乐,建造阿房宫,当时民谣说:“阿房阿房亡始皇。”(转引自《中国民间文学史》)阿房未就而始皇死。汉董卓领兵出关,肆行杀掳,焚烧洛阳周围数百里,犯下了滔天罪行,当时有歌  相似文献   

6.
对于人所共知的历史人物——曹操的评价问题不自今日始。鲁迅早在1927年就对曹操作了适当的评价,他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脸的奸巨,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领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袁良义在1958年11月《光明日报》发表了“曹操论”。此后,王仲犖著有《曹操》一书,陈显远创作了《孟德献刀》。他们都一致把曹操肯定为正面人物。郭沫若在今年1月25日《光明日报》上发表“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一中文提  相似文献   

7.
我国文言《诗话》源自欧阳修是有道理的。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诗话》渊源是钟嵘的《诗品》却可商榷。《诗品》按他的说法是“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与《四库提要》说《诗品》的“第作者甲乙而朔厥师承”都不同于宋人《诗话》的本源。诗话记事以资闲谈,比较放纵、漫杂,旷逸。欧阳修自己在《诗话》自序中也说:“居士退居汝阳,而集以资闲谈也”重在漫谈,不拘定格。《四  相似文献   

8.
生殖崇拜—文化的形式与意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宇宙间所有的生命都需要生殖。从最低级的生命形式到最高级的生命形式,都具有武装到牙齿的生存手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生殖活动都具有文化的意义,某些动物在交配后就死了,尸体成为他的子孙和异性的食物。但这种高尚的牺牲精神只完成了生物意义上的生命传递,而没有任何文化的属性。只有人例外。人是生存者,又是存在者。高尔泰说:“生存是保卫自己的努力,存在是开拓和创造自己的努力”(《美感与快感》,《文艺研究》1988.4)。生存者是活着的人,对于存在者来说仅仅活着  相似文献   

9.
在中唐众星璀灿的诗坛上,天才而短命的李贺以其瑰奇诡异“虚荒诞幻”的诗作卓然独立,大放异彩.然自晚唐诗人杜牧那句“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的评语一出,长期以来,在我国诗评界,李贺诗歌“少理”便成为大家的“共识”.如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说:“元、白、张籍以意为主,而失于少文;贺以调为主,而失于少理”.王礼锡先生也说;“他的‘怪’的修辞法有时几乎超出了情理之外,所以招‘稍加以理,可以奴仆命《骚》’之讥”.刘开杨先生则说:“余以为长吉诗多佳句,然短于篇法,……  相似文献   

10.
蒋骁飞 《快乐青春》2014,(10):70-70
几位登山运动员在一起聊天。一个说:“如果不是山顶上那场突如其来的令人诅咒的暴风雪,给行动和宿营造成很大的困难,我五年前就登上了欧洲最高峰……”另一个说:“那是两年前,当我快到山顶的时候,突然发生了该死的雪崩,尽管顶点近在咫尺,但我必须撤退,我所有的努力都在瞬间付之东流……”“不!我们不该诅咒暴风雪和雪崩。”站在一旁的著名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大声说,“我们应该感谢它们!如果没有它们,每个人都能轻易地登上顶点,那样我们的工作还有意义吗?”困难,没有人会喜欢。其实,困难是生活给予我们的另一种恩赐。  相似文献   

11.
王弼“贵无论”简评木耕王粥,字辅嗣,三国时期魏国人,是一位早熟的天才,24岁逝世,遗著凡五种17卷,皆可立世。清末章炳麟说:“《周易》、《论语》,辅嗣之注……近古莫能尚也”。王弼的哲学思想,可用“贵无”二字简括之。他认为在运化万变的世界后面,有一个统...  相似文献   

12.
读诗随笔     
写在前面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高尔基也说过:“真正的诗——往往是心的诗,往往是心的歌。”(《给薇·叶·加克尔——阿林斯》)而一个人的内心活动,他对客观环境与自身经历的反映,即他的思想感情,也就构成了一个小小的世界。诗,这种经过提纯而又形象化了的思想感情,就象一个窗口,可以通过它使人窥视诗人的内心世界。而这,是有趣的。这大概也是诗味的一种因素。 每个诗人都有一个内心的小世界,每首诗都是他要向别人打开的窗口。然而,“某一种人,一定只有过某一种人的思想和眼光,不能越出他的本阶级之外。”(鲁迅《南  相似文献   

13.
沈约在齐梁时以诗名,与任昉享有“沈诗任笔”之誉。梁元帝萧绎说:“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眺、何逊。”可见沈约一生写作了许多好诗。沈约诗作到底有多少?可从他诗文的结集与散佚情况推知。《梁书》和《南史》的《沈约传》都记载有“文集一百卷”,《隋书·经籍志》连目录作一百一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  相似文献   

14.
又可分为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两个部分。图画文字是类似连环画的文字,一个符号至少读两个以上音节,某些方面近似图画。著名东巴文化大师李霖灿先生对图画字艺术价值给予极高评价,他说纳西族东巴中“真不乏天才横溢的大艺术家”,“无论是龙的飞翔,鹤的舞姿,愤恕的野牛,疾驰的骏马一一具有刚健流利的线条”,“都使人惊讶不已”(参《么些经典艺术论》)。  相似文献   

15.
说《关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关雎》是贵族婚礼的赞歌吗? 《关雎》居《诗经》第一篇,过去认为是“四始”之首,是很重要的一篇,但它是一首什么性质的诗,历来说法却不一。前见《文学评论》八○年二期上有《关雎章臆断》一文,把过去的说法归纳为“讽刺诗说”、“赞美诗说”、“爱情诗说”,并—一作了分析批判。文中有些观点是对的,例如认为《关雎》不是民间诗及对“窈窕”的解释,都很好;不过他的最后结论,认为《关雎》是“贵族婚礼的赞歌”,这就大有可商。  相似文献   

16.
<正> 关于学习,孔子曾说过一系列非常有名的话,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以下引此书只注篇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君子博学于文”(《雍也》),“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但这里讲的都是学习的重要性及方法问题,并不能构成有意义的认识论。孔子所关心的不是客观自然规律及其对人的影响,而是以全部热情和一生不懈的努力,孜孜于人类自身感性与理性、个体与整体的协调问题。因此他尽管说过那么多有关学习方面的激动人心的话,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也是循循善诱的导师,但由于他对人以外客观自然的无知,对超验世界的拒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使他最终无法成为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哲学家、美学家。从而也就使他苦心经营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仅具刍形的“认识论?伦理学”思想框架,由于认识论事实上缺席而宣告倒塌。不过孔子毕竟认识到了以《诗》、乐为代表的艺术审美对人的生存发展、人格完善所具有的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论作家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否定“天才”与“灵感”而重视作家的修养,是沈从文始终一贯的观点。他所谓的作家修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人格修养;(二)知识修养;(三)美学趣味和创作技能修养。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在他的《序跋集》、《沫沫集》、《烛虚》、《废邮存底》和《续废邮存底》中可以看到。一文品总是反映着人品。一个伟大作家的作品无不是他整个人格的表现。中外历史上的伟大作家都可以作为例证。因此要培养作家文的品就必须首先从培养他的人品入手。沈从文写过十几个作家论(收在《沫沫集》),每篇都有特色,但其共同处,则是重视作家人品的修养。为培养作家的人品,他提出了以下关于作家人格的基本要求: 崇高的理想与信仰。认为作家不是盯住眼前个人得失的近视眼和市侩庸人,而是凝眸未来,关注整个民族与人类命运前途的领路人。他说:“我们实在需要—些作家!一些具有独立思想的作家,能追究这个民族的一切症结的所在,并弄明白了这个民族人生  相似文献   

18.
一 和鲁迅一起办《语丝》的同人章衣萍在谈到《野草》时这样说过:“我也不敢真说懂得,对于鲁迅先生的《野草》。鲁迅先生却明白的告诉过我,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富于哲理性,确实是《野草》的一个显著特色。这里所谓“都包括”,显然是指凝聚在《野草》里面的哲理是多方面的,是很丰富的。鲁迅从现实斗争  相似文献   

19.
1895年10月10日,林语堂先生诞生于福建平和县,迄今整整100年。早在二、三十年代,林先生从西方引进介绍幽默理论,创办我国第一本幽默杂志《论语》,轰动了当时文坛,别人都称他为“幽默大师”,他却谦虚地说:“这并不因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我是第一个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重要的人罢了。”①1936年8月,林语堂去美,寄居纽约,先后用英文写了《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三十多部著作,享誉欧美文坛,被称为“二十世纪的智慧天才”。1966年6月,林语堂由美返台北定居,1976年3月26日病逝于…  相似文献   

20.
在中唐众星堆灿的诗坛上,天才而短命的李贺以其瑰奇诡异“虚荒诞幻”①的诗作卓然而立,并独树一帜而大放异彩。然自晚唐诗人杜牧那句“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②的评语一出,长期以来,在我国诗评界,李贺诗歌“少理”便成为大家的“共识”。如张戒在《岁塞堂诗话》中说:“元、白、张籍以意为主,而失于少文;贺以词为主,而失子少理。”王礼锡先生也说:“他的‘怪’的修辞法——(指李贺诗歌险怪奇特之风格——引者注)有时几乎超出于情理之外,所以招‘稍加以理,可以奴仆命《骚》’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