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美国和印度开展了越来越多的海上合作,对印度洋地区甚至亚太地区海洋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印海上合作主要是出于双方战略需求、防范中国的影响、双方海上共同利益需求和印度“搭便车”的动机。美印海洋战略根本目标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长期来看合作难以持久。美国霸权政策、中美印关系的互动和美印之间其他矛盾都将影响美印海上合作。  相似文献   

2.
核不扩散政策自冷战时期以来一直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印度早期核计划中,虽然美国试图推行核不扩散政策,但最终美国出于战略因素考量,对印度进行了事实上的核扩散。1947—1963年间的美印核关系与2005年后的美印核合作关系揭示出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的深层悖论:战略安全利益与核不扩散利益之间的内在紧张与冲突。美国着眼于短期利益的举动必将最终损害自身安全与地区的长期战略稳定。  相似文献   

3.
中印边界战争爆发后,美国改"重巴轻印"为"近印远巴"政策,试图改变印度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同时力促印巴和解,希望在南亚构筑美印巴同盟以遏制中国的包围圈,并防止苏联南下.但由于印巴民族、宗教信仰矛盾根深蒂固、美国南亚安全政策自身矛盾以及英、苏等国的利益凶素制约,而以完全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4.
冷战时期印美关系的演变及其主要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冷战时期,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发展呈现出起伏不定、变化多端、时热时冷的特点,因为随着国际形势和印美国家战略安全和利益的不断变化,印美关系中第三国关系的影响(如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印度与苏联的亲近、美中关系的改善)、印美两国不同类型社会发展道路的对撞,以及印美领导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冲突是影响冷战时期印度与美国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后中国安全环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911事件发生后,中国安全环境的压力在短期内除恐怖主义威胁将有所上升外,将因为美国注意力的暂时转移而有所减轻,但从远期看,中国地缘战略空间将会受到进一步压缩,周边安全的压力将会更加严重美日联盟进攻性的增强和美印关系的进一步提升将会对我国的安全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印度人民党自上台以来,对印度的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以促进信息技术发展来带动经济增长,通过大规模军备采购壮大军事力量,增强综合国力,加强与大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从而为实现大国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印度与美国、俄罗斯、日本的战略关系具有牵制中国的因素,印度与伊朗关系具有打通通往中亚能源战略市场的目的,印度与以色列的军事安全合作旨在提高印度的军事技术现代化水平,凡此种种都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国际秩序深刻演变,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缘政治成为重要角力场。美国对华打压升级,挟"印太战略"强拉盟友,在中国周边编织遏华包围网。印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攀升,"联印遏华"成为美国政治共识。莫迪领导印度人民党强势执政,深度调整外交战略,追求实用主义"多面联盟",向美国战略靠拢越走越深。然而,受双方在全球与地缘政治对接、防务安全与贸易合作等领域分歧制约,标榜共同"价值观"实则以逐利为本的美印"天然伙伴"难以晋级结成同盟。拜登治下美国延续对华战略竞争,中美博弈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因素"仍将维系美印"高水平"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印度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全球性领导大国",搭上美国遏华"战车"只能南辕北辙。未来美印关系将徘徊于印度"战略自主"与美国"战略捆绑"的相互对抗、协作与共谋。  相似文献   

8.
后冷战时代,印美关系在走向融洽的同时也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我们应通过增强综合国力、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协调好大国的关系等措施来应对印美关系发展给我国安全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特朗普政府的南亚安全战略重点关注阿富汗、印度和巴基斯坦三国。在阿富汗问题上,强调以阿富汗安全形势而非时间节点为标准,保持灵活机动;在处理印巴关系时,重印抑巴倾向明显。特朗普政府的南亚安全战略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是特朗普希望获得共和党建制派的支持,减轻国内压力;二是按照既定设想加速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三是维持阿富汗局势稳定,重新定位与印巴两国的关系。特朗普政府的南亚安全战略将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重要的影响。美阿关系将经历复杂调整,美印关系将进一步提升,美巴关系将面临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在印度洋问题上,中国目前面临"战略两难",一方面,利益的不断增长客观上要求中国在印度洋地区"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中国影响力的提升会面临较大体系结构压力,尤其是印、美的反弹。近年出于"共同利益"需要,印美在战略上相互讨好之势明显,实则"各取所需"。在此背景下,印度洋地区安全结构出现以下几个新态势:第一,美印逐步走向战略联合;第二,美国实行责任推卸和离岸平衡策略,印度洋地区安全结构将由中印美"三极"转向以美国支持下的印度与中国的"两级";第三,新安全结构将是一种"竞合型"结构,"霍尔木兹困境"或将成为中国未来"新困局"。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结构演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简要提出几点中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证券法》与证券投资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券投资安全问题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关系到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我国《证券法》十分注重证券投资安全的价值取向 ,通过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对证券机构的监管等一系列具体制度的设计 ,切实保护证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复杂、抽象,不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网络系统和相应的实验是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重点。文章从NetWare系统的安全特性出发,设置了NetWare系统安全性的验证实验,将网络安全性这一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相似文献   

13.
关于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的时限问题,非传统安全的客观存在先于传统安全的客观存在,而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是后于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而发生;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国家的一定时期,传统安全问题有时可以让位于非传统安全问题;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探索以非传统安全的手段解决传统安全的问题,对促进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中,作为宏观层面的国家保障与微观层面的单位保障、社区保障之间关系发生了变化。三者作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不同层面和范围中发挥各自的功能,并且进行必要的功能整合,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印度安全战略及中印安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印关系是中国周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内建设需要睦邻、安邻,稳定周边。印度作为南亚大国和我国的重要邻国,其安全战略对中国西部安全环境和中印关系会产生重要影响。从关注中国周边安全的角度出发分析印度安全战略中对华关系部分,其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既有不利的方面,也有有利的一面。中印双方在安全利益上体现出相互依存性,具有共同的需求。和平友好、对话协商应该成为21世纪中印两国关系的主旋律,这不仅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也符合中印两国的安全战略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安全观转型与中俄安全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 ,安全观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型 ,正在由传统安全观向新型安全观过渡。当前的安全观可分为三类 :传统安全观、过渡型安全观和新型安全观 ,占主导地位的安全观是过渡型安全观。从这个研究视角出发 ,本文认为冷战后中国和俄罗斯之所以在安全领域进行了良好的合作 ,其根本原因是都能顺应时代的要求 ,奉行的都是过渡型安全观。  相似文献   

17.
“安全复合体理论”是以区域安全相互依存为基本前提的“安全共同体”。本文依此理论分析新兴的“东亚安全复合体”安全结构及其变化的多层动力,揭示东亚安全区域主义从“弱安全机制”到“强安全机制”,最后走上在区域一体化推动下形成的新的“安全共同体”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文化安全形势不断得到改善。但由于受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消极腐败行为的影响、以及互联网"双刃剑"效应的影响,我国文化安全始终面临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应对挑战、化解风险,应尽快制定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积极构建具有中国因素的国际认同文化,坚持在包容的基础上敢于进行文化斗争,切实掌握互联网舆论主导权,积极推动国际文化新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巴瑞·布赞首创的"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是对传统安全研究的重大挑战.该理论通过澄清安全概念的诸多模糊之处,提出了安全的主体间性范畴,拓宽了安全研究议程,为在国际关系领域确立国际安全研究的独立地位作出了卓越贡献.不过,以布赞为代表的学者们仍然对"人的安全"概念持否定态度,这是其理论局限所在.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社会中,"人的安全"概念以及其内含的"以人为本"的安全伦理观已经对安全复合体理论的规范性局限构成了尖锐的挑战.只有应对这一挑战,安全复合体理论的全部研究议程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0.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有机安全观,边境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屏障,必然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关注的重点,维护边境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边境地区的细化与实践。要有效维护中国的边境安全,就必须探寻最佳路径。笔者在简要论述总体国家安全观与边境安全的基础上,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维护中国边境安全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化解影响边境安全的主要矛盾、全面发展边境地区、维护边境安全的力量多元化和逐步推进跨境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