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EO和执行董事的创新自由,CEO和执行董事对股东或相关利益者的责任.国内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产权明晰、政企分离以及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等方面,基本上还没有把公司治理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之特殊性由于保险公司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和其所在行业的特点,导致了保险公司治理结构除满足一般治理结构外,还要着力解决经营人资格审查、风险技术管理、合规经营、问责制度、损害补偿制度等问题。这是我们在推进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时需要引起重视的地方。①1.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中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就一般公司而言,在治理结构上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关系等问题主要发生在股东和高级管理人之间,而保险公司的信息不对称则要复杂得多。保险公司治理问题的复杂性主要是由于监管人、投保人的存在而引起的。信息的不对称,在股东与经理之间、投保人与保险公司之间、监管人与保险公司之间都有不同程度表现。由此导致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比一般性公司复  相似文献   

3.
在公司治理互相牵制的管理与监控两种权力之间——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于是有代理问题(agencyproblem)的产生,为了解决代理问题,公司治理机制因应而生。近年来股东(所有者)提供高级经理人优厚的薪资与奖金,其实就是希望能够避免代理问题的发生并且激励经理人能以股东利益、公司利益为大前提,来管理公司。本研究的目的即是希望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探讨高阶经理人薪酬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债权人与股东一样通常是公司重要的出资人,也是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必然要与股东、经营者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并总在进行着相互的博弈。在动态情况下,委托—代理关系是在不断转化的,但转换的基础依然是代理成本、治理成本的大小,以及与由谁承担这些成本等契约问题。债权人与股东都是在权衡这些成本和收益的前提下,选择参与公司治理的策略,并在这个机制下逐步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5.
企业产权安排与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讨论了公司治理一般性框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奈特的方法分析了企业产权归属问题及其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否认公司治理问题产生于委托代理这一现代观点,导出了产生公司治理的真实根源,最后由公司治理的发展方向推断出企业制度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6.
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大股东常常利用控制权侵占中小股东利益,他们之间因存在一种事实上的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了较严重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在选举董监事时的冲突、股利分配上的冲突和公司并购中的冲突。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将导致公司价值下降、投资决策非效率、企业规模非效率以及控制权转移非效率等后果。  相似文献   

7.
公司的法人人格性决定了公司权力的结构化、分散化行使的必然性,而公司控制正是公司权力在公司治理机构以及股东、董事、经理等之间分配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从而形成与不同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对应的不同公司控制结构。中国公司集中式的股权结构以及所有与经营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是股东控制产生的根源,股东控制问题的解决相应地依赖于股权结构的分散化调整以及公司治理权力的合理化分配,但这种调整和分配某种程度上并非公司法规范设计本身所能解决,而受到经济制度、政策、利益集团等因素的影响,设定和强化控制股东义务是权宜性的应对。  相似文献   

8.
基于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目标偏差、败德行为和逆向选择及"搭便车"等代理人问题的存在,代理成本就无法避免.公司治理结构是为了解决代理成本问题而出现的,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必须以效率为原则,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及监督机制来降低代理成本,以实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分离,也使剩余索取权与经营控制权分离,进而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出现了代理成本。合理的股权结构会使代理成本趋于最低化。减持国有股,培育管理层控制体系及各类法人股东,使国有控股公司实现股权多元化,是优化公司治理主体,构建有效股权治理结构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了避免作为所有者代表的董事会成员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将自身利益置于公司利益之上而损害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各国《公司法》都采取相关的公司监控设计模式。本文通过对我国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监控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我国公司监控的现状,提出对监控模式改革的建议,以作为我国相关立法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股权结构下的委托代理问题:理论与中国的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在不同股权结构下的委托代理问题。在分散型股权结构下,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代理问题的主要内容,而在集中型股权结构下,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矛盾更加突出。我国上市公司由于股权分置及股权的高度集中,使得股东与经理人之间,控制股东与外部股东之间均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因而需通过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整合内部控制系统与外部控制系统来减轻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代理理论最适用的场合就是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结构的情形。尤其是在跨国公司中,母公司/子公司关系可以看作是这样一种委托—代理结构:母公司将决策制定权利和义务委托给海外子公司。运用代理理论,可以得到,在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之中进行公司治理应当根据委托代理问题的水平和程度,而委托代理问题的程度随着战略角色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融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散所有权结构下,股东与经营者之问的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融资扮演着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代理问题的角色;集中所有权结构下,公司治理的核心转变为如何防止控制股东对中小股东权益的剥夺,融资则更多地成为控制股东谋取私有收益的一种手段.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控制股东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决策目标,是股权融资偏好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司治理结构改革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该问题的研究也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倍受各国重视。公司治理的涵义有多种解释,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一种对公司内部经理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制衡机制。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由特定的经济、文化和历史条件决定的,从公司治理机制的演进过程看,公司治理主要有三种模式;私人股东主导的模式、经理主导的模式和法人股东主导的模式,其中法人股东主导的模式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高级或现代形式,它又有美国、日本和德国三种典型的模式。对他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只可学习和借鉴而不可盲目照搬。中国不能发展私人股东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也不具备发展经理主导模式的国情。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目标模式应是法人股东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公司董事、经理权力逐渐扩张,股东权力越来越弱,为防止公司董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越权行为的发生,切实保护股东利益,应进一步完善股东质询制度、股东提案制度及股东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6.
赫晓峰 《兰州学刊》2006,8(1):136-142
从代理理论角度看,公司治理机制是决定企业行为的一个重要制度问题,研究治理机制与中国企业的融资行为的关系,特别是股权结构对融资行为的影响,将有助于理解治理机制对于企业行为的影响,对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和规范企业融资行为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了统计性描述、相关分析以及加权平均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别分析了2000-2003年3886个次上市公司的基本现状、股权结构与融资结构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与负债比例是负相关关系,说明了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将导致负债水平进一步降低,这与我国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矛盾相一致;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结果不同,管理层及董事会持股与负债比例成反比,这说明在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为主要代理矛盾情况下,股东可能会选择债务融资替代股权激励对经理人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独立审计是为减少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的一种重要外部治理机制,而其本身又存在着所有者与审计委托权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财务会计报告从生成到流向社会公众手中这一过程包括两个重要环节:第一个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生成环节,此时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取决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第二个是审计环节,在这一环节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间接地取决于审计意见的真实性,后者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有者与审计委托人之间的代理问题的解决。要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必须从这两个环节中的委托代理  相似文献   

18.
委托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通过对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特殊性的分析,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要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必须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张兴华 《东岳论丛》2007,28(6):170-173
与一般公司相比,信托公司遵循的是共同代理理论,信托公司中的股东和信托财产提供者作为委托人与经营管理者作为代理人之间构成共同代理关系。股东和信托财产提供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一致,引起"代理人问题"和产生代理成本。致力于降低代理成本,基于信托公司的共同代理关系和信托公司关键资源安排,提出了信托公司的治理内涵。  相似文献   

20.
论经理     
经理是受聘于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掌握着公司的实际经营权.而在今天"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情况下,如何平衡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利益分配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着重论述经理的法律地位、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股东、公司与经理之间的利益冲突,达到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