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同各民族长期往来中,汉语不断吸收外来词,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体系.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方式主要有音译法、音译意译结合法、意译法、西文字母法以及直接借用法.汉语吸收外来词主要有三个时期:汉魏至隋唐时期、晚清至民国初期及改革开放以后.汉魏至隋唐时期,主要来自西域、匈奴和佛教;晚清至民国初期,主要来自欧美和日本;改革开放以后,主要来自英美,部分来自日本,此时出现了大量的西文字母外来词.我们既要善于合理吸收外来词,又要善于通过外来词的吸收和语言的交流来进一步促进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2.
宋代中日经济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往往首先着眼于隋唐。隋唐,特别是唐代,是古代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高潮时期,就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之深刻与全面而言,确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但继起的宋代,也仍有其相当丰富的内容,并有许多复杂的问题有待于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集大成阶段。佛教兴盛建立在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统治者的扶持及佛教自身发展等基础之上,这一时期科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佛教的发展与兴盛。佛教徒所翻译佛经中含有大量与科技知识相关的内容,促进了科技的传播与发展。同时,佛法本具的圆融无碍精神也成为隋唐时期科技发展的重要助力。隋唐时期佛教的发展经过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过滤、转换和折射,在其可能范围内对中国科技发展做出了相应的推动。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特别是邻近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总是在彼此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吸取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前进的。这是一条不依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唐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各方面都十分强大、繁荣和发达,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隋唐统治者十分重视加强同外国的文化教育的交流,并实行开放政策。因此,隋  相似文献   

5.
隋唐开发西部政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唐两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又一个鼎盛时期,国力更臻强盛,疆域更加辽阔,经济更为繁荣,中外交流更趋活跃,其对西部地区的经营,亦更深一层。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明得失。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其西部开发政策的得失必然会为今天我们的西部发展提供一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隋唐时期山东经济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隋唐时期山东经济发展的特点高凤林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盛世,出现了封建经济发展、繁荣的新局面,今山东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为时间上的曲折性和地区区间的不平衡性。一隋唐时期山东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超过了过去...  相似文献   

7.
隋唐时期巴人的汉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隋唐时期巴人在商洛、巴西、巴东等地经济、文化发展的状况及其汉化趋势。作者认为,由于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隋唐时期巴人的汉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8.
以佛教为纽带的交流活动历来是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赵朴初积极推动佛教“黄金纽带”的重新恢复与正式缔结,为中日韩三国传统友谊的修复、中日和中韩邦交正常化、战后东亚地区的稳定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在他去世后,“黄金纽带”的思想得以继承和发扬,以佛教为载体的中外交流活动频繁展开,“黄金纽带”在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推动中外友好往来、促进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等方面继续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考古发现表明,从旧石器时期到吐蕃时期,西藏文化与祖国内地文化的交流是明显的。从唐蕃关系、宋代与六谷部及厮关系看,汉藏友好往来是主流。元代招服吐蕃,实现了中华民族大统一。汉藏关系自古以来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0.
日本飞鸟时代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社会和政治交流发展时期,日本通过对大陆隋唐时期文化的摄取,尤其通过对中国儒家法家等先进文化思想的吸收,巧妙地运用到日本的君臣秩序中,并不断地完善了社会体制,得以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长足发展,实现了由古代日本国家体制向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过渡,同时,为今后的中日文化交流奏响了迈向世界舞台的有利前奏和创造了成就日本同世界交流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中日友谊,源远流长。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日木人民同中国人民是好朋友。”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两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唐代是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时期。唐代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和封建文化曾给予周围各国以积极的影响,同时它还广泛地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首都长安成为亚洲和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这一时期,以遣唐使为标志,揭开了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固原隋唐时期文物考古的发现始于1982年10月对南郊乡王涝坝村唐代史道德墓葬的发掘。1995年,考古工作者陆续在南郊乡羊坊村、小马庄村、王涝坝村先后发掘了隋唐时期的九座墓葬,即为目前考古界与学术界所称的“固原南郊隋唐墓地”。引人注目的是从中出土的墓志铭,史料价值极高,记载了墓地的主人为流寓中国境内的中亚粟特侨民,即中国史籍所载“昭武九姓”之一的史系家族。其中出土的大量反映中西文化交流或中亚风格的遗物,再现了隋唐丝绸之路繁盛时固原的重镇地位。  相似文献   

13.
佛教在传入中土之后,经过南北朝时期社会大变迁、大交流,在中国文化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地步,佛教继续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利用隋唐时期佛教典籍以及前贤研究成果,讨论了以儒家文化为主要背景的官僚士大夫阶层和佛教的交流与互动,并臻于极致,认为这一时期中国的官僚士大夫阶层已经全面接受佛教,与佛教的交流也更加深入,对后世影响久远。  相似文献   

14.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考课和监察制度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的重要时期。不但封建国家对广大官吏进行考课和监察的专门机构已相继设立,而且还制订一系列相应的考课标准和监察法规,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激浊扬清”和“惩奸除暴”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吏治的清明和廉政建设的发展。但是由于这两个制度在施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流弊,因而也对廉政建设造成了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本文拟对隋唐时期的考课和监察制度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与流弊略作探讨,庶几能得到某些有益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5.
唐朝与大食的海上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西汉武帝时,中国即与阿拉伯有着友好往来。5世纪时,中国船只已经航行到波斯湾诸海岸诸港,而这些地区的船只亦常到中国来。唐朝与大食,即阿拉伯地区的海上交通的发展,源于阿拉伯人、波斯人的信仰——伊斯兰教对商业活动的肯定、支持和鼓励,为这一时期东西方各国人民间的经济技术与文化的广泛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佛教交流是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在佛教交流的途径上,既有日本政府向中国派出的遣隋使、遣唐使,又有中国僧侣应日本之邀或出于自发的赴日传法。隋唐时期中日佛教交流活动构成了中日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它对推动中日佛教体系的共同完善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隋唐时期佛教诸宗派在福建的传布初探王荣国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发展成熟,其主要标志是形成了天台宗、三论宗、华严宗、慈恩宗、净土宗、律宗、禅宗和密宗等中国式的佛教宗派。由于隋唐统治者的倡导与扶持,佛教各宗派在全国各地流行。本文要探讨的是,这些宗派在福建的传...  相似文献   

18.
汉传佛教寺院地主所有制经济是中国封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至隋唐时期,它的发展经历了无数次的曲折与反复。本文就佛教寺院地主所有制与世族大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所有制的关系及动态变化,以及“三武废佛”与佛教寺院地主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力图从理论上探讨二者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9.
回鹘,是我国隋唐时期发展起来的重要民族,曾于唐初至武则天时期、五代时期两次入迁河西地区。入迁的回鹘人充分利用河西优良的自然条件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中西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客观上也促进了国内外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确保了丝绸之路畅通,巩固了祖国西部边陲。  相似文献   

20.
河南地区是中国古代佛教最为兴盛的地区之一。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洛阳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播和发展 ,至隋唐时代臻于极盛。本文先就建寺、度僧尼、凿窟造像、佛事活动诸方面阐述了隋唐时期河南地区佛教的盛况 ,又从佛经翻译和佛学著述讲论、佛教宗派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佛教东传朝鲜、日本等方面论述了隋唐时代河南佛教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最后从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了隋唐时期河南地区佛教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