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内部控制一直是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基本问题,先进的内控文化可以促进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而落后的内控文化则会阻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进程。为此,从江阴银行和烟台银行两起行长卷款外逃案例入手,分析现行商业银行内控文化的缺陷,并提出了必须从"软""硬"两方面着手商业银行内控文化的建设,才能防止此类经济犯罪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和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即不良资产从整体上看有所下降,但仍潜伏着巨大风险。改进和加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和风险管理,有效地确保信贷资金安全,从而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是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1.加大  相似文献   

3.
我国商业银行围绕“三道防线”的构筑而展开的内控法制建设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内控法制建设应在现有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查漏补缺,使之更趋丰富、完善  相似文献   

4.
论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构建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缺陷是近年来国内银行各种重大案件频频发生的重要根由。根据银行内控制度的内涵,系统性地分析构建银行内控制度的宏观要素和微观要素,是有效推进我国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现实着眼点。文章将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深化程度、银行监管体系、银行市场环境作为构建银行内控制度的宏观要素,而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科学的企业决策机制、严密的业务操作规章、健全的考核激励机制、常规的稽核检查工作和即时的信息监控系统列为构建银行内控制度的微观要素。  相似文献   

5.
效率和风险问题始终是银行业难以调和的两难问题,从银行监管与市场机制培育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通过对比我国商业银行同发达国家在银行监管、内部控制、社会监督以及银行风险处理等方面的差距,得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借鉴发达国家银行风险综合控制方法的结论,进而给出了区分银行信用同国家信用、强化银行风险意识、完善银行内控制度建设、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银行会计与其他部门会计相比较的突出特点,对目前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资料方面、会计电算化软件工作方面、会计内控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伦述,并针对这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较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使商业银行能够通过逐步完善这几方面的内部制约机制,提高商业银行会计的管理水平,尽快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制度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防范银行经营风险,内部控制是根本.强化内控管理,需要完善银行内控制度的基础;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科学决策制度,抓好内部控制环节、强化制度约束、以人为本是强化内控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银行会计与其他部门会计相比较的突出特点,对目前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资料方面、会计电算化软件工作方面、会计内控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针对这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较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使商业银行能够通过逐步完善这几方面的内部制约机制,提高商业银行会计的管理水平,尽快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不良资产剥离后商业银行仍然面临着繁重的资产管理任务。对此,首先必须深化改革,消除不良资产形成的体制根源,完善商业银行经营外部环境;其次,要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努力盘活信贷存量,优化增量,调整业务结构,提高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商业银行的改革正在加速。新一轮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财务重组、内部改革和严格的外部监管,真正建立起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行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银行,创造条件并选择有利时机在境内外上市。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阶段商业银行改革的特点、步骤、要素及其与不良资产处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的内部市场化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的内部管理仍然具有强烈的行政管理色彩的“硬约束”特征,其计划性和强迫性虽能取得立罕见影的效果,但大量实践表明,其成果大多是短效和不可持续的,因为这种刚性管理方式忽略了各经营分支机构的自然禀赋、客户资源、人员素质和管理文化差异。而以信贷综合收益RAROC最大化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则将市场价格机制引入商业银行内部,利用经济杠杆的软约束管理方式引导各经营分支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而实现银行贷款资源的优化配置、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效率是银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我国目前股份制银行的技术效率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技术效率损失几乎全部来自规模效率的损失 ,股份制银行的技术效率损失中有一多半来自规模效率损失。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报酬递减 ,股份制银行的规模报酬以不变或递增的居多。因此 ,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撤除或并购无赢利的分支机构 ,降低经营管理费用 ,以充分发挥规模效率。而股份制银行应注意抑制规模扩张的冲动 ,充分享受规模经济的好处  相似文献   

13.
随着资本监管要求的日益严格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资本补充的压力。利润积累、改制上市等是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渠道,资本补充后对资本、股权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带来了很多变化。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资本补充尽管渠道很多,但是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很多的约束条件。因此,综合考量各种内外部因素,探索最适合自身状况的补充渠道才是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4.
风险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价值所在,对商业银行来讲,控制风险就是创造价值。而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市场约束是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关键所在。文章从信息披露制度、信用评级制度及市场退出制度三个方面阐述了市场约束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实施的主要手段及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前,延边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信贷资产质量低的问题,这给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延边国有商业银行应切实把消除不良贷款的责任承担起来,维护国有商业银行的独立法人地位,加快不良资产盘活处置速度,严格贷款发放与管理制度,大力加强借款企业的外控力度,选择正确贷款品种,加强信贷人员队伍建设,并不断创新贷款品种,以化解、消除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从而使延边国有商业银行卸掉身上的包袱,以崭新的姿态面对来自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问题主要表现为 :产权主体单一 ;行政化管理 ;一级法人制度等。核心问题就在于单一国有的产权制度。唯一的出路是实行股份制改革。具体设想是将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集团公司 ,形成多级法人、逐级控股的经营体系。鉴于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结构不合理 ,大型银行机构过多 ,小型银行缺乏 ,已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改革应将国有大型银行拟退出市场的机构改造为地方小型银行 ,实现商业银行规模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4—2018年21家农商银行的微观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农商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农商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差异显著,银行层面变量对农商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差异显著,宏观经济层面变量对农商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差异显著。据此,提出优化货币政策工具、健全宏观监管体系、提升风险监管能力等对策,以有效控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维护宏观金融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的DEA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引入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价,建立了基于DEA的商业银行效率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九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1年的运营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普遍低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更低。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提高运营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技术水平。国有商业银行应努力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及经营管理水平,切实加强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其经营效率的提高。对于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更应注重拓展业务范围,扩大经营规模,积极稳妥地推进银行间的战略合作与兼并收购,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和运营成本的下降,提高规模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审计机制、审计应遵循的原则、审计的效率和质量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运用随机前沿成本方法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1994-2008年的规模经济与X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在样本期内绝大多数年份呈现出规模不经济现象.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指数总体上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指数,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样本期内基本上呈现出规模经济现象;4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X非效率大于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X非效率.因此建议:4大国有商业银行应适度控制资产规模、转变经营管理方式、提高银行的X效率.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应通过公平竞争,适度扩大其资产规模和市场业务份额,实现银行的规模经济,同时提高银行的X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