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交换含义并不限于经济,而涵盖了社会。"独龙族传统农业劳作中的交换与互惠,以互助、换工、共耕等为主要形式,其动机、功能和目的的指向并非是纯经济性或物质利益的,而是杂糅了情感、声望、义务、道德、身分,甚或是秩序和交往等社会性要素。在无分层的独龙族社会中,交换和互惠促成广泛的社会整合,成为连接人们共同生产消费、生活互动的纽带。独龙族交换与互惠现象的人类学研究,有助于我们反思兴起于西方的现代功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 ,在民族社会的研究中 ,交往或交换连接着人们的生产与消费 ;沟通着人们的经济往来 ;作为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准备 ,组织起社会再生产的具体过程 ;显示出它作为联结各个个体劳动 ,并实现其社会劳动本质的媒介意义。以民族为基点 ,揭示交往或交换借助于不同的形式而表达的事实 ,为我们摆脱现代有关“交换”的局限性规定 ,去探索交换因素在人们的经济生活甚至社会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基础性地位 ,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作物不仅满足人们的温饱需求,同时也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文化意义.当前,人类学对作物的研究主要是把作物与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等问题联系起来,进而探讨作物对社会文化的形塑,即作物的象征化、交换与社会心性.这样的研究路径主要立足于学科本位,阻碍了作物人类学的发展.整体史不仅反对狭隘的学科本位,同时也能整合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为人类学的作物研究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也可以拓展人类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一书的经验线索,即波利尼西亚的赠礼制度、美拉尼西亚的库拉、西北美洲的夸富宴为主线,在不同的呈献体系中展现古式社会的礼物交换形式。礼物交换中普遍存在着的"送礼、回礼、收礼"义务,使得礼物形成一个流动圈,进而形成一个礼尚往来的社会。礼物之灵赋予礼物一种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共融的特点,体现了礼物的社会性、整体性。礼物交换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部落间、氏族间的行为。古式社会中礼尚往来的特点表现为:从非竞争式交换到竞争式交换、从平衡式交换到不平衡式交换、从被动交换到主动交换的发展,体现了莫斯的进化论视角。重新回顾、梳理古式社会中礼物交换的现象,明晰古式社会礼尚往来的形成、发展机制,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地域社会的构成,宗族继嗣理论注重宗族裂变的作用,社会交换理论则强调"女性交换"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摩哈苴彝村口述史材料的分析,揭示了如下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宗族裂变分支的散布与婚姻联盟的范围在地域上可以是吻合的,由此消除了继嗣理论与交换理论的对立;第二,在父系社会中,不仅存在着"男性的继嗣"与"女性的交换",而且也存在着"女性的继嗣"与"男性的交换",后者亦为地域社会构成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礼”的原则下形成了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历史上最独特的朝贡关系网络。长期以来,社会科学的学科方法一直没有介入这一研究领域。本文力图运用经济人类学的社会交换理论就这一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结果发现中国古代朝贡关系对于构建和修正经济人类学的礼物理论和交换理论有着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一系列实例,从共有资源、社会交换、交易三个不同的场域,考察了西藏拉萨市城郊巴日库村民的"吉度"行为及其意义,并在制度框架内总结了"吉度"的五大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互惠交换是人类学研究传统中诠释文化规则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侗族传统民居上梁庆典中的互惠交换提供了理解侗族文化特质的新路径,其表征方式就是劳务互惠和礼物互惠.劳务互惠表现出与一般交换不完全相同的三个特征——即时性、延时性和多义性;礼物互惠是一套糅合了“父系法则”与“个人亲疏”的社会关系网络体系,在强化侗族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建构出新的人际网络.两种象征性互惠交换在上梁庆典中的有机结合,完成了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整合,实现了侗族传统社会结构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9.
邹立波 《中国藏学》2023,(4):177-186+218-219
青藏高原东缘歇家、锅庄与旅马店等族际贸易中介的形成和发展根植于互惠交换传统。互惠交换传统主要依托贸易伙伴关系,为藏族商人、农牧民与外来交易者通过贸易中介从事族际贸易活动,提供了本土的物资交易逻辑和社会交往渠道。青藏高原东缘族际贸易中介的形成路径同中有异,出入于经济与社会之间,分化出以歇家、锅庄为代表的区域类型。在近代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族际贸易中介和各族商人群体习得、效仿互惠交换传统,走出城镇,将贸易伙伴关系反向运用于青藏高原东缘农牧区,开拓出双向的族际贸易途径。青藏高原东缘农牧区互惠交换传统的发展趋势出现分化,产生出新的族际贸易中介。族际贸易中介的形成揭示出青藏高原社会经济东向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历史进程,以及藏族与中华各民族之间社会经济深度交融的多元面向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是关于青藏高原北部一个藏族畜牧社区的礼物往来和其社会关系互动的研究。礼物往来几乎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任何一个社区中,它既是人类的一种经济行为,同时也延伸为一种文化行为。礼物往来产生的交换和分享,可以视之为经济行为;礼物往来所隐含的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彼此之间的共识则构成其文化行为。解读西藏牧民的礼物往来仪式,以及由此反映出的社会关系及其互动模式,能很好地反映21世纪西藏畜牧社会乡土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1.
汉藏文化交流是汉藏关系发展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览当今学术界汉藏文化交流史研究,主要是以宗教、经济、文学艺术等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以朝代的更迭和政局的演变为维度,认识彼此在交流中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互补的过程。唐、元、明、清时期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呈现出时间上的阶段性以及特殊性。当今藏学界更多地是以断代史的角度探究汉藏文化交流,归纳历史特征,探析推进因素。民国时期汉藏文化交流过程中,非政府行为有所增加。当今学术界对此研究则相对薄弱,且侧重于关注政治文化在双方交流中的操作与演变。与此同时,佛教界之间的交流研究也逐步引起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承载着关注国家命运的历史使命,自觉认识到现代佛教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与政治之间依赖相存的关系.基于共同文化渊源的交流活动推进了汉藏佛教彼此间的了解和借鉴,佛教在逐步拓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文化对于政治的跨越与纠补.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藏族文学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了藏族当代文学的发展、分期及主要成就:一、藏族当代文学的诞生、发展和分期;二、藏族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渊源,包括纵向继承发展和横向交流、借鉴及影响等;三、藏族当代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等.新中国藏族文学发展研究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藏族当代文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也是对藏族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化进程的一次学理探究,对促进藏族当代文学的创作、研究和国内外学界进一步了解藏族当代文学提供一个视窗.  相似文献   

14.
中日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追溯了中日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认为两国历史上音乐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友好的,促进了两国音乐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崔明德  王硕 《民族学刊》2023,14(4):44-52, 139
各民族经济相互依存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各民族经济互补、经济互动与共同繁荣等意涵。和亲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的相互依存。各民族经济互补是和亲的内在动力,双方都希望通过和亲建立稳定的经济联系,满足经济需求。历代和亲活动加强了朝贡与互市贸易,推动了不同民族的物品流通和人员流动,形成了经济交流网络,畅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互动。历代和亲有助于各民族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有助于各区域共同发展,有助于中华民族物质财富的总体提升。各民族以和亲促发展的历程,为多民族中国地区间、民族间的相互协作提供了历史经验,为各民族形成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贡献了智慧,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在谙熟清代新疆社会生活的基础上,揭示出那个时代维吾尔文学的发展过程和在两个时期段里的特色表现。全文对了解清代维吾尔文学提供了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地区藏族与穆斯林群体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藏族和穆斯林群体的关系 ,是青藏高原诸多民族关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关系 ,对青藏高原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影响极大 ;藏穆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源于它们之间长期、持久和频繁的民间互动 ,而互动的深层根源则是两种生产方式的互补共生需要。互动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但“和而不同”才是藏穆关系长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立足当前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流形势,分析了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对中国和南亚国家尤其是中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所带来的重要机遇,认为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文化交流及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将会进一步促进两国的友好往来、进一步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