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年封建古国的中国,自鸦片战争后又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人民的解放,我们的先人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斗争。但不管是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革图强思想,还是洪秀全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所描绘的小农平均主义蓝图,以及洋务派标示的“富国强兵”论,抑或是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主张,以至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都救不了中国。而真正能救国救民的真理,是中国人民通过千辛万苦才找到的马克思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熔铸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经验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指引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文化间的不均衡性是推动佛教迅速被民间接受的重要原因;日本人将佛看成是与本国神在本质上相同的外来神,在日本,佛最初是用来招福免灾的,即与本国神有着同样的功能,完全脱离了佛教本来的意义;而人们对尼姑的认识也是基于对神道中巫女的认识。这些认识上的相似性推动了佛教在民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佛教传入日本是一种文化传播现象,只有当文化传播的客观条件成熟,文化移植的土壤形成之后,佛教传入日本方能实现。从文化辐射源的形成、文化传播途径以及文化中心与边缘地区的互动关系三个方面来看,当时的日本具备了佛教传播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日之间的纺织品交流主要以中国传人日本为主,但少量的日本纺织品也通过各种渠道传至中国,主要渠道有日本的朝贡、官方贸易、走私贸易以及战争等。品种主要有细绢、花布、锦缎以及文人特别收藏的特殊品等。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2007年6月1日-3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专业委员会与苏州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与俄罗斯:当代哲学的问题与反思——全国第十一届俄罗斯哲学研讨会"在苏州大学举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兼《哲学问题》主编列克托尔斯基、通讯院士兼哲学所副所长斯米尔洛夫教授、中国哲学专家布洛夫等俄方学者专程参加会议并发表了学术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贾泽林、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南京大学张一兵、复旦大学吴晓明等30多人参加会议。研究前苏联哲学和当代俄罗斯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前苏联哲学曾经是培育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主要思想源泉。苏东剧变、中国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地平线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要"返本而开新",即全面地反思和梳理前苏联哲学的遗产,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由原来"主流意识形态"消解后的"哲学转向"。会议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度反思前苏联哲学遗产,包括对列宁哲学、普列汉诺夫哲学、斯大林哲学及一大批前苏联时期学者的哲学遗产;如何评价当代俄罗斯对主流意识形态"真空"的"填补",如对东正教哲学思想的研究、对理性的研究、对西方哲学的研究等;如何进一步理性地反思全球化与本土化思想对话的关系,特别是俄罗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本专题推出几篇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论国际法之传入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只要有许多国家存在,它们之间就有交往,就会产生国际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都有过国际法.在中国,“周以前,部落棋布,元后群后之间,不能谓无往来,然止有际而无国;秦以后,函复统一,视远邦为蛮夷,责异国以臣属,又止有国而元际.”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法很难得到发展.后来虽然也有过一些中外交往的事实,但毕竟是断断续续的,国际交往的原则、规则也就难以形成.古代西方的情况和中国大体相似.古希腊城市国家间的交往所依照的原则、规则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不易为东方国家所接受.罗马帝国统一欧洲后,不承认其他独立国家的存在,也使国际法的发展主要是纵的关系而很少有横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史料考索佛教在二千五百年前创自印度(注一),为现今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之一。公元前四世纪有印度幻术人来华,已将佛教的影子向中国透露,但来留下任何传教的影响,别详拙撰《佛教入华的先声》。迄秦汉之际,佛教始传入中国。①: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二)、《佛祖历代通载》(卷五)皆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以及在中国思想文化中主导地位的确立,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一改以往温和的方式,表现出深刻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文化中主导地位的确立,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而且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它能够解放思想,动员和发动群众推翻旧制度,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文化重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一直是吸引学术界注意的一个重点,特别是“文革”以后,获得的研究成果尤为显著。这些成果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起始、过程的述析和史料的搜集、考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内外原因和历史条件的考察。关于后者,学术界历来基本一致的看法不外是:其外部原因是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主要有日本、法国、俄国三条渠道。五四运动前 ,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通过日本传到中国的 ;五四运动至中俄交通的打通之前 ,一批中国先进分子留法勤工俭学 ,直接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传入国内 ;中俄交通打通后 ,苏俄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直接帮助中国先进分子学习、研究、宣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对中国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这是其它渠道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亚当·斯密的学说越过欧洲大陆境域,先后传入地处东亚的日本和中国。十九世纪末叶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已作为资本主义行列中的后起之秀而迈入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途程。但其发展却受到国内封建残存势力和外国政治经济势力的束缚,并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政府对外军事侵略的需要,带有明显的落后和畸形的特征。而且从世界形势看,这时欧美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已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因此,日本在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亚当·斯密的学说越过欧洲大陆境域,先后传入地处东亚的日本和中国。十九世纪末叶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已作为资本主义行列中的后起之秀而迈入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途程。但其发展却受到国内封建残存势力和外国政治经济势力的束缚,并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政府对外军事侵略的需要,带有明显的落后和畸形的特征。而且从世界形势看,这时欧美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已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因此,日本在这一时期根本不具备产生自己独立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二十世纪  相似文献   

13.
德育在高校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主要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本文对此作了论述,并就如何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点,就是把思想理论建设始终放在优先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85年来党不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创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从而使党在思想理论上永葆先进性,并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张闻天──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牛崇辉张闻天是一代伟人。他在我党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在党中央负过总责。他虽然也有过错误,但在党中央的一些重要决策活动中发挥过独特的历史作用,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他勤奋的一生中写了...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而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因此,以中国的风格、专业的人才、通俗的语言、多样的形式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也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而两次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两次巨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正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经过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态转变为中国形态,在中国具体化;第二飞跃,是中国具体化的马克思主义再回到实际中去指导实践,实现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今天,研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确保中国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离开这个根本目的来研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没有实际意义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了中国经济学的构建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方法,而且要吸收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中国经济学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 根据我国宪法关于两种公有制的规定和城乡经济的长期发展,决定了农村供销社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必须发挥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在城乡市场中的主渠道作用,以保证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并不断地巩固工农联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