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对学生的生活进行意义的引导,这是因为教育真正关心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关心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生活、如何生活;他如何塑造自己的未来;他如何与他人  相似文献   

2.
这是爱情的抉择,要勇敢地爱,还是安静地等待……爱一个人,渴望见到他,渴望与他共度以后的时光;同时,让他在这时光中感到快乐,而你也因此觉得快乐与幸福。这就是爱,是你在爱。见到一个让你快活的人,被他吸引,总想再见到他,再享受他曾经给你的快乐。这不是爱,是等待被  相似文献   

3.
幸福的方向     
幸福的方向就是与人分享. 每个人在世间寻寻觅觅,做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把白己的努力跟生活的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好高骛远,不轻易放弃,铺垫好自己一生成长的基石,眼界要高,姿态要低,胸怀要宽,拓展自己内心意境的通透与宏阔,无限大的心,才能走向无限远的未来. 每个人都生活在这活泼的生活里,而不是用自我的固执,去理解那份残酷的现实;每个人都需要学会认同那些豁达温暖的生命理念,而不是认同那些是非纠缠的复杂逻辑;一个人更需要反思在哪里突破,而不是执著于自己如何与社会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4.
倾听,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学会倾听、主动倾听、善于倾听,体现班主任的教育艺术、教育能力。人有两只耳朵,但只有一个嘴巴。两只耳朵的功能只有一个,即倾听;而一嘴巴的功能至少有两个,即说话和吃喝。这就要求,合理配置资源,不能让嘴巴劳累过度,让耳朵闲置不  相似文献   

5.
幸福的碎银     
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了很多,而在于你计较的不多。生活中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想得到整个春天,命运只给了他一片绿叶;一种人只想拥有一片绿叶,生活却给了他整个春天。前者抱怨生活,后者感恩生活。抱怨的人即便坐享150平方米的大房子,他还是找不到一平方米的幸福。一个人生活的空间里全装满了抱怨,怎么能容得下幸福的小小脚丫?感恩的人住在茅草屋里,也是幸福的,房后清风作弦,檐下雨露为琴,屋顶鸟啾如歌,天上月光当酒,茅屋一壶酒,醉里乾坤大。因为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了很多,而在于你计较的不多。  相似文献   

6.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刘锡昆主任也说:"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而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也有"施恩不图报"的观念。但是,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的确是一种美德,对目前处在娇生惯养环境中的中国孩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荀子在他著名的“化性起伪”的人性改造论中指出,人的本性是恶的,因而不可能有天生的圣贤;人性的善是受教化的结果,人的发展不是靠先知先验,人的发展不是恢复自己的“本性”,而恰恰是改变自己的本性.要完成这个过程,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化性起伪”,兴起后天的教育.探析荀子的“化性起伪”的人性改造论对当今的伦理思想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教育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风景线,每个学科的教师都试图在自己的学科中突出这一特色。但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得有一个渐进的过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被自己的一个小发现、一个小发明而陶醉,儿童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引进了生活数学采集本,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感恩,千古以来流传的话题,古时候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说法;就是现在报恩的事也屡见不鲜,但也不排除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些人对"报恩"这个词语已经淡漠了;电视台有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位好心人勇救落水者,结果自己身受重伤,被救的人却一去不复返,好心人因缺少他的一纸证明没有被评上见义勇为的称号。"听了真是让人又气又恨,这就说明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应从小做起。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个体的主观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教与学中将幸福定义为,个体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所获得的一种体验,人获得幸福体验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教育可视为在知识上的科学求真、品德上积极扬善,两者的完美结合达到唯美境界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高考改变命运"等,都是教育极端功利化的结果。相关专家直言——目前青少年学生身心压力过大,主要源于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希望孩子上更好的学校,取得更好的分数,这让孩子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当中。大多数孩子的成长轨迹都是被父母和社会普遍的成才标准所制约,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始终按照父母制定的人生规划来学习、生活、成长。  相似文献   

13.
牛津情缘     
对于有些人来说,身处异国他乡就如一叶独自漂泊在大海的小舟,装满了恐惧与失落,沮丧与自卑;而对于另一种人来说,身在异国,犹如一艘远洋货轮,穿过重重海洋,战胜惊涛骇浪,装载着在西方学习、生活、工作的特殊经历,不断地比较东西方的差异,使自己真正在这个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中,经风雨、见世面、学知识、长才干,丰富着自己的阅历和经验,追求寻觅着实现自己的梦想……唐戈便属于后者。 和许多同龄人相比,22岁的唐戈显得更成熟,干练和豁达。8年英国留学的经历让他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有了很强的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他有了强烈的自信心和事业心,这一切都缘于他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对牛津有份特殊的感受,从而结下了一段不解的情缘。  相似文献   

14.
攀比与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受而并不是攀比。美国的《巴尔的摩哲人》杂志的编辑亨利·曼肯说过:财富就是你比别人多挣100美元。行为经济学家说:我们越来越富有,但我们却体会不到幸福,部分原因是,我们总拿自己与那些物质条件更好的人相比。科内尔大学的教授罗伯特·  相似文献   

15.
谈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电影和梦好像本来就很接近。如果你不能自由地思想,那么你的生活有何意义?事实是如此,可怕的不是他人设置的禁区,而是自我的禁锢。自由的思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想得更多,想得更深,想得更广,让思想自由地飞翔!  相似文献   

16.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一个专业人才,除了知识技能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让先生学会以一种美好的心态去面对周遭的一切,面对未来。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不应当是这堂课多热闹,教师讲了多少内容,而主要看老师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心理,是否让学生有一种接受感,直观感,教师的和学生的思维是否能联系得上,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  相似文献   

17.
曾看过这样一则题为蓝眼睛、棕眼睛的教育案例,讲的是一位美国老师为了让学生切实领会种族歧视给人的心灵所带来的伤害。她先在班上明确表示棕色眼睛的人要比蓝色眼睛的人聪明、干净,甚至于下课时她让棕眼学生多玩了五分钟,午餐时又让他  相似文献   

18.
公益精神     
每个民族有它区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个性。然而,比起那些相异点来,这个世界上的人有更多的相似点。每个国家都不难见到这样一种人:他总是试图工作得尽可能少而获取的报酬尽可能多。与此相反,有人除了恪尽职守外,还习惯于做许多份外事,并且不计较任何报酬。这种人哪儿都少见。 这两种人通常都意识不到自己的个性。工作懈怠的人经常诉说他的“理由”,他似乎认为社会亏欠他一份轻松愉快的生活。而惯于做份外事的人则常常谈到“责任”:他觉得是个人欠了社会的债,而不是社会欠了个人的债。什么花结什么果,两者都不认为自己的表现有丝毫值得诧怪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徐承 《人才瞭望》2013,(5):106-106
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但博学多才,文武兼备,教育孩子也别具一格,卓有成效。纵观曾国藩的著述和书信,可以看出他的育儿秘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读书明理,学会做人。曾国藩认为,读书不是为做官,而在于明事理。当官是一个时期的事,而做人则是一辈子的事。职位的高低取决干别人,而学问的多寡则完全取决干自己。一个人要想将来有所作为,就得有深广的学识,就得有过硬的本领,因此曾国藩从小就注意到了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孩子们喜欢读书,乐于读书。他要求孩子们,古今中外广泛涉猎,并从书中学会  相似文献   

20.
学生永远是教育的出发点,音乐教育首要的责任,就是让学生此时此刻获得幸福和快乐,并通过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具有在未来人生中获得幸福快乐的基本能力和素养。让学生此时此刻获得幸福和快乐,这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