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历史上斯里兰卡岛是印度佛教向南传播的第一站和中转地,曾对佛教的传播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二次大战后,斯里兰卡佛教徒在复兴佛教弘扬佛法的旗帜下,热衷于向世界传播和交流传教文化,努力扩大佛教的影响。1950年建立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和1966年建立的世界佛  相似文献   

2.
到十九世纪,长期欧洲殖民统治带给斯里兰卡传统社会的深远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了。一方面是传统社会结构被破坏,新的社会经济体制逐渐形成,出现了新的阶级和新的社会集团;另一方面则是广大斯里兰卡人民对殖民统治的强烈不满导致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解放思想的萌生。在佛教界人士、僧伽罗知识阶层和一些中等阶层人士中,逐渐形成了社会启蒙思想的潮流,这种潮流带有强烈的宗教性质,后来发展成佛教复兴运动。  相似文献   

3.
斯里兰卡是与印度隔海相望的岛国,是佛教向亚洲南部传播的第一站及中心地。自从公元前三世纪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后,很快风靡这个岛国,建立了南传巴利语系佛教。印度一代又一代的虔诚僧侣渡海来到这个岛国,大批的佛教经典源源不断地被传入斯里兰卡。在那里产生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论著和注疏,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佛教僧人与学者。觉音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南传佛教的最大注疏家,对发展上座部的佛教理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吕凤棠 《浙江学刊》2002,116(2):145-152
宋代为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 ,封建统治者利用佛教天堂地狱等学说对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恫吓和欺骗 ,以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在统治者的倡导下 ,佛教在民间极为流行。本文对民间的佛教信仰活动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南亚岛国斯里兰卡,自古以来被誉为印度洋上的一颗明珠。岛上四季如夏的气候、苍莽而绚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丰饶的物产孕育了斯里兰卡人民,而斯里兰卡人民又以世代相传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我们有幸于1988年来此作画,其间陆续抽空对他们的绘画、雕刻及民间工艺美术的状况作了一些片断考察和研究。现将考察所得辑录于此,以供识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边际 《南亚研究》2003,(2):14-14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 ,历来以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著称。约从公元前八世纪起 ,傣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就开始在这片方圆近两万平方公里的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傣族在发展民族文化时 ,十分善于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据傣族文献记载 ,公元纪年初期 ,南传佛教上座部 (俗称小乘佛教 )经斯里兰卡、泰国和缅甸传入西双版纳。随后 ,佛教对于傣族人民的文化发展与精神信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实 ,在佛教传入之前 ,傣族就有了自己的原始字母。由此可见傣族是一个富于智慧与创造精神的民族。随着佛教传入 ,小乘佛…  相似文献   

7.
四、林居派向泰、掸、老、傣地区的传布泰、掸、老、傣四个民族虽然分别居住在泰国、缅甸、老挝和我国的西南边疆,他们却属于一个共同的族系。他们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也是大同小异,地理上又连成一片,这便形成了个独特的文化区域。这个区域的宗教,主要是从斯里兰卡传入的上座部佛教。具体地说,是斯里兰卡上座部佛教中的林居派(这时再谈斯里兰卡大寺派已无意义,称兰卡佛教为大寺派亦不确切,因三派合一之后,已无大寺、无畏山寺、祗多林寺三派的区别)于12、13世纪以后传到了这一带,并形成佛教的主流,使13至15世纪泰、掸、老、傣地区的文化变成为带有兰卡林居派(阿兰  相似文献   

8.
黄夏年 《浙江学刊》2003,(5):160-166
云南鸡足山佛教与浙江佛教的联系 ,主要反映在学习的阶段 ,属于请进来的情况。明代万历年间 ,佛教复兴 ,浙江成为中国佛教复兴的重镇 ,许多鸡足山的僧人纷纷到江浙一带参学 ,他们在浙江亲近禅门大老 ,大机大用 ,受益终身 ,并把浙江的禅风引入云南。浙江天目系和天童系的佛教对云南的禅宗发展和禅风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种活动到当代仍未停止。浙江佛教对云南佛教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9.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土以来,至唐宋时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佛教思想必然影响到当时人们生活习俗的方方面面,丧葬习俗也不例外。本文从佛教思想影响下的生死观入手,对汉唐以来佛教因素影响下的民间丧葬习俗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中国民间丧葬习俗中出现众多的佛教因素,绝非偶然,它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佛教逐渐复兴,施医送药等慈善方式是民国时期佛教服务社会、走向复兴的重要路径。当时佛教医药慈善团体从其慈善公益活动的内容上看可分为施医送药、培养医药人才、改良中医和临终关怀等几种类型。这些医药慈善团体以济世悯贫、振兴佛教为宗旨,为近代医药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能为当代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斯里兰卡佛教自公元前3世纪中期从印度传入之后,到公元前1世纪,这200年间保持了纯正的上座部传统和全国统一的局面。王都阿努拉特普罗城东的大寺,是全国佛教和佛教文化的中心。公元前1世纪,新建的无畏山寺容纳来自印度的犊子部僧人和方广派经典,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12.
这是斯里兰卡著名诗人摩哂陀的诗句。 1979年11月1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市中心,由斯里兰卡总理普雷马达萨主持,举行了一次隆重的塑像揭幕式。幕布揭开,一位佛教长老,身披袈裟,刚毅挺拔,锐利的目光,凝视着远方。他就是著名的藏族诗人埃斯·摩哂陀。风景秀丽的斯里兰卡是一个诗歌之乡。从古至今,她哺育出许多诗人。就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农民,也能即景生情,出口成颂。那么,一个外族诗人的塑像为什么能立在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13.
一释迦牟尼的佛教在印度远古一切思想、宗教成果的基础上创立,并加进了众生平等修行学说。它强调自悟,排除婆罗门僧侣特权地位,大大简化宗教仪式,用大众化方言传道,在婆罗门教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发展起来。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统治时,佛教似乎获得了独尊地位,阿育王派子女率僧团出国(去斯里兰卡,还可能去过叙利亚、埃及、马其顿等地)。佛教随帝国的对外扩张与贸易活动,向许多国家传播,阿育王以后三四百年间,佛教取得了惊人的进展,逐渐成为最早的世界性宗教。  相似文献   

14.
佛教神圣包括虚拟的神明和真实的高僧,河湟口传文学中也对佛教神圣尽力扩布,广为传颂。这些或救危济困,或斩妖除魔,或弘扬佛法,或潜心佛事的神圣,在极力渲染和无限放大的民间话语下,浸透着人们对之的景仰、崇拜之情。在民间化的表述方式上主要采用将真实的佛教人物神格化,将围绕佛教神圣的历史事实传说化,将虚拟的佛教神明世俗化。河湟口传文学在对佛教神圣的解构与建构,重组和重塑中表达着人们对之的民间理解。  相似文献   

15.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至5世纪,后在古印度逐渐流传,公元前2世纪后又传播于中国、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8世纪印度教兴起,並日见兴旺,佛教逐渐衰微。12、13世纪后,古印度除个别偏僻地区外,佛教几乎消亡。19世纪,印度从斯里兰卡引进小乘佛教,佛教始在印度获得部分复苏,目前虽有380万教徒,但只占人口总数的0.6%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上海佛教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点作了论述。作者认为,上海佛教发展的特点是:古代上海佛教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不占重要地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近代上海佛教除了寺院经济、佛教信仰和佛教仪札有所变化,弘传佛教的中心已由寺院转向新兴的佛教团体外,上海佛教不仅处于全国佛教的领导地位和发展中心,而且在整理古代文化、培养佛学人才和举办慈善事业等方面都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佛塔的演化,是一本展开的佛教史,是一门艺术的类型学,是一道思辩的哲学题。佛教在历史的发展演化中形成了三大文化圈:印度佛教圈(包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以及中亚一些地区)、藏传佛教圈(包括西藏、喜马拉雅山地区、蒙古及中国内地一些地区)、汉化佛教圈(包括汉地、朝鲜、日本等),各文化圈中的佛教都是印度佛教外传与本土文化结合的产物。对跨文化的审美文化比较来说,理解了艺术的原形态,就更能理解它传播到其它文化以后演变出的新形态的意义。佛塔在汉地,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但汉塔无论在艺术形式和象征意义上都与印度佛塔大不相同,本文主要论述印度佛塔形式和意义,及其在印度佛教圈的南亚和东南亚的演变,这会为理解整个佛教艺术中的塔提供一个基础,也为更深地理解汉塔提供一个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8.
杨文会与中日净土信仰比较邓子美中国佛教复兴先驱杨文会(1837-1911)在上个世纪之交,曾与日本佛教学者、净土真宗学者就中、日净土教义异同进行深入探讨与论辨。首先,他认为佛教根本教义与净土教义不能绝然对立起来。其次,他认为中国净土信仰与日本净土信仰...  相似文献   

19.
(一)农业斯里兰卡是传统的农业国家。斯里兰卡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适于各种作物生长,历史上一直以种植水稻为主。古代,斯里兰卡不但可以粮食自给,还可以向外出口,素有“印度洋上的米仓”之称。在欧洲殖民统治时期,大片良田沃土被殖民主义霸占,改建成榨取人民血汗的茶园、橡胶园和椰子园,致使斯里兰卡经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稻谷生产一落千丈,无数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沦为外国庄园主的雇工。单一的种植园经济使得斯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斯里兰卡独立40周年。斯里兰卡曾经长期遭受外国殖民主义的统治,从16世纪起先后沦为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殖民地,长达450年。斯人民经过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1948年2月4日获得了独立。四十年来,斯里兰卡政府和人民在政治上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同时,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对外关系中,斯一贯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拟从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斯里兰卡40年来走过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